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住院脑梗死老年患者315例,按患者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76例、非MS组139例。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情况、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及抽烟史,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2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疗效及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Logistic回归分析MS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组患者高血压、肥胖、饮酒及抽烟比例及FPG、TG、TC、HbA1c、C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HDL-C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总有效率为52.27%(92/176),显著低于非MS组的82.73%(115/139)(P0.05);MS组患者冠心病、肺部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及肥胖是MS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其中高血压、肥胖、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是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应用辛伐他汀依从性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长期二级预防中应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12鱼8个协作点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2586例,分为辛伐他汀组1404例、阿托伐他汀组1182例,2组均应用5~20mg每天晚饭后口服;脑梗死的高危患者LDL-C水平〈2.6mmol/L为达标.脑梗死的极高危患者LDL—C水平〈2.1mmol/L为达标,予以长期维持,2年后进行对照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早期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终点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每年人均药费花费、患者失访率及退出改组率对比,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均具有疗效显著可靠安全,但价格低廉,适合国情现状,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是国人的较佳选择,长期服药的治疗率较高,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的效果、终点事件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 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治疗组给予个体化分层血压调治技术,联合抗血小板及分层下调治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多类药物小剂量一体化协同治疗。对照组给予降压、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降糖、降脂、降纤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责任颈动脉狭窄区斑块内部回声特征、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依从性情况。结果治疗组3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现、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13.3%、9.5%vs 19.2%、5.8%vs 12.4%、1.9%vs 6.2%、2.3%vs 7.1%(P〈0.01)。治疗组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复查斑块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治疗后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2%vs 7.4%(P〈0.05)。两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退出率高于治疗组13.6%vs 5.3%(P〈0.01)。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现和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极大提高了功能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4月~2006年3月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外动脉狭窄12例,共释放支架13枚,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在脑梗死发作时的变化及其与近期感染的关系。方法测定4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例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及124例正常对照的CIC、补体Clq、C3,脑梗死组病例做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的先后比较,同时与正常对照测定值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初期CIC测定值(16.47±12.46mg/dl),高于正常对照组(6.70±4.27mg/dl,P<0.01),井在恢复期下降,Clq发病初期(0.14±0.04g/L)低于恢复期(0.17±0.04g/L,P<0.05)并低于正常对照(0.20±0.04g/L),C3(1.16±0.06g/L)低于正常对照组(1.71±0.57g/L)且先后两期测定变化无差异。按有/无感染史分两组比较,有感染史组梗死初期CIC高于无感染史组并持续到恢复期,Clq测定值两组均偏低,并在恢复期回升明显,有感染史组C3高于无感染史组,回升不明显。CIC与梗死的最大直径和面积呈一定正相关。结论 CIC升高可能与感染有关,梗死初期CIC与脑梗死损伤程度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室全程护理方案对临床上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随机实验法,根据在我们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分析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对照组;使用手术室全程护理方案干预实验组。结果在实验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低,差别比较大,存在临床上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手术室全程护理方案干预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及具体应用血管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6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支架置入术.结果 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20%.结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死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 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2组基本二级预防措施一致.治疗组实施双嘧达莫餐后即服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3、5年随访后对其功能健康水平、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3年、5年治疗组功能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年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最佳目标血脂水平预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的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观察及超声评价。方法 初发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6例,对照组101例。治疗组将LDL-C调治在1.82~2.10 mmol/L范围内,对照组控制LDL-C<1.82 mmol/L。随访3年、5年后对其功能健康水平、终点事件、超声学参数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3年、5年后治疗组功能健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及5年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年和5年超声复查斑块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PSV、SR、PI、ED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将血脂调治在1.82~2.10 mmol/L的最佳目标血脂水平对预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效果显著;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便捷、可靠,重复性好,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二级预防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3例。治疗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小时,溶栓前、后应用脑保护液治疗;对照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6小时,溶栓前、后未应用脑保护液治疗。两组均采用动或静脉溶栓及抗凝强化治疗,常规治疗相一致。在治疗后10天、30天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治疗后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随访。结果:治疗组采用超早期溶栓技术治疗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技术能显著提高进展性脑梗塞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