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眼睑缺损可分为轻、中、重度缺损,缺损长度为睑缘全长1/2或上下睑大部或全部缺损者为重度眼睑缺损[1].我科自2012年以来对硬腭黏膜替代睑板修复重度眼睑缺损11例患者纳入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与运用护理路径之前采取同样手术方法进行眼睑修复的9例患者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住院脑梗死老年患者315例,按患者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76例、非MS组139例。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情况、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及抽烟史,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2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疗效及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Logistic回归分析MS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组患者高血压、肥胖、饮酒及抽烟比例及FPG、TG、TC、HbA1c、C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HDL-C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总有效率为52.27%(92/176),显著低于非MS组的82.73%(115/139)(P0.05);MS组患者冠心病、肺部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及肥胖是MS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其中高血压、肥胖、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是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致病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9-10-2011-10收治的70例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开始后3d、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周时间段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入院后即予以生命体征、血糖、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程度的检查,从而通过不同环节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的效果、终点事件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 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治疗组给予个体化分层血压调治技术,联合抗血小板及分层下调治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多类药物小剂量一体化协同治疗。对照组给予降压、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降糖、降脂、降纤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责任颈动脉狭窄区斑块内部回声特征、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依从性情况。结果治疗组3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现、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13.3%、9.5%vs 19.2%、5.8%vs 12.4%、1.9%vs 6.2%、2.3%vs 7.1%(P〈0.01)。治疗组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复查斑块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治疗后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2%vs 7.4%(P〈0.05)。两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退出率高于治疗组13.6%vs 5.3%(P〈0.01)。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现和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极大提高了功能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CT常规扫描与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创伤性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所有检查均采用GE Lightspeed VCT64层扫描机,均先行头颅CT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 mm,再行薄层颅底扫描骨算法重建,层厚、层距均为1 mm~3 mm.结果90例颅脑创伤均有颅底骨折的临床体征,但头颅CT常规扫描仅有28例显示骨折线,而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颅底90例均见明确骨折线,其中48例见多发骨折,并且对中颅窝、前颅窝极不容易直接显示骨折的部分区域也可清楚显示。结论薄层颅底扫描骨算法重建明显优于头颅CT常规扫描,它可以明确显示颅底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手术修补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2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接受腹腔镜穿孔修补,63例接受开腹穿孔修补术,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和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疝、肠梗阻、肺部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疝、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开腹修补手术。但必须严格、准确掌握手术指征,坚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现主要介绍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17例患者逐一调查。结果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0.21%,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7.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48.68%),其次为泌尿系统(占25%);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7.39%、17.39%和19.57%;广谱抗生素应用≥4d、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是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或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全身的综合性治疗,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高血压调治技术预防老年人脑梗死再发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0例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基本二级预防措施一致。对照组目标血压140/90mmHg左右,治疗组实施4个方面个体化的最佳目标血压水平,保持长期持续性稳定。随访3a后对其终点事件和功能健康水平分别进行评定。结果随访3a,治疗组功能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终点事件脑梗死再发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高血压调治技术预防老年人脑梗死再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