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确诊的17例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17例患者既往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有流感患者接触史者有4例,占23.5%,既往健康者有14例,占82.35%。甲型H1N1流感重症年龄多发生于2岁到12岁少年儿童,占本组病例64.71%。临床症状高热有16例,占94.11%,首发症状高热为主体温39℃以上10例,占本组病例58.82%,其中高热和咳嗽同时出现5例(29.4%),其次咳嗽有7例(49.4%)。合并症主要是肺炎,有15例(88.2%),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23.5%),有基础性疾病4例(23.5%)。动态血生化检测及其他检查中肝功能异常者9例(52.9%),心肌酶谱异常者7例(41.2%),心电图异常者9例(52.9%)。在出现症状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2到7天,平均(4.2±1.67)天;在给予治疗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1到4天,平均(1.88±1.78)天。治疗方面使用中药加奥司他韦7例(49.4%),中药治疗5例(29.4%),未用中药或奥司他韦3例,奥司他韦治疗2例(11.8%)。治疗痊愈出院16例(94.1%),死亡1例。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发病年龄少年儿童多见,首发症状高热、咳嗽,肺炎是主要合并症。及时给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获得痊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中药、达菲及中药+达菲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9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达菲组(43例)、中药+达菲组(42例)及空白对照组(15例),以总住院天数、病毒转阴时间、发病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总住院天数、药物开始治疗到病毒转阴时间上,达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到病毒转阴时间上,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上,仅中药+达菲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达菲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快速降低体温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在控制病毒转阴方面各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文彬  袁虹  夏章  聂广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63-226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发生模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50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0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02:1,31~60岁年龄阶段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布频率最高(74.3%),发病年龄与有无HBV感染家族史有相关性(P<0.05),而发病时间与有无HBV感染家族史无相关性:病毒复制状态以HBeAg阴性、HBV DNA阴性为多(58.0%),与抗病毒治疗有关;大多数肝硬化患者隐匿型发病(65.7%),随访不及时所占比例最高(67.1%),主客观原因分析中,患者保健知识缺乏所占比例最高(73.3%).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男性居多,病毒非复制状态为主,大部分患者隐匿性起病,患者保健知识缺乏,随访不及时是导致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水平模型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分析中的适用性,为该领域统计分析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14年7—11月,以北京市房山区16个社区(村)5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患病情况,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收集患者自我效能信息,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分别计算干预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值及自我效能得分差值。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秩和检验,采用多水平模型对差值进行分析并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0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值中位数[0.40%(P25~P75:-0.40%~1.70%)]与对照组差值中位数[0.70%(P25~P75:-0.30%~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差值中位数[17.00分(P25~P75:3.00~28.00分)]与对照组差值中位数[8.00分(P25~P75:0.00~21.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水平零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同一社区(村)内患者结局指标存在聚集性(糖化血红蛋白组内相关系数=0.12,P<0.05;自我效能得分组内相关系数=0.20,P<0.05),适宜采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显示,控制协变量前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协变量前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水平模型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比较,多水平模型组别回归系数标准误较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下降。以糖化血红蛋白为因变量,控制协变量后,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在多水平模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自我效能得分为因变量,控制协变量后,多水平模型赤池信息准则(AIC)较控制前下降91.30,多重线性回归模型AIC较控制前上升9.50。结论多水平模型适用于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多水平模型可以减少假阳性错误,改善模型拟合效果,今后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背景 糖尿病自我管理是降低疾病影响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多以干预后短期效果评价为主,对长期效果的追踪报告较少。目的 评价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情况的长期和短期效果。方法 于2014年3月,在北京市房山区招募500例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41)和干预组(n=259)。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随访服务,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3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干预前、3个月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2年和5年分别进行调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信息、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标[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主效应,以及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干预后时间的交互效应。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BMI、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HDL-C、TG、LDL-C上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各项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区)的建设质量。方法 利用2017-2019年期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调研评估结果,统计各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指标间、不同区域间得分的差异。采用x±s描述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得分值的95%CI检验不同区域示范区得分的统计学差异。为了比较不同指标间的得分情况,将各指标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得分。结果 236个示范区现场评估的百分制总得分83.5分;一级指标层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体系整合(92.8)、政策完善(90.3)、环境支持(88.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7.4)、慢性病全程管理(78.1)、创新引领(76.5)、监测与评估(75.1)。东部示范区总得分(259.2±18.8),高于中部(243.2±15.2)和西部(245.4±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示范区建设质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慢性病全程管理、监测与评估和创新引领维度是示范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应在下一步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该病临床辨证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 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0例,并分为四组:抗病毒治疗前(A组)、核苷类似物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抗病毒治疗结束(D组);每组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期辨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临床辨证的"分期论治"模式。方法: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00例(暴发期、平台期、坏证期和恢复期患者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和以及聚类分析。结果:①表达频数相对较高的症状体征有:尿黄96.25%,目黄95.25%,身黄94.00%,脘痞90.50%,口臭85.50%,神疲乏力80.75%,胸闷80.50%,是各期最为常见的表现。②血瘀(肝络瘀阻)证素高达98.00%~100%;湿热邪毒及其所导致的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比例很高;正气亏虚以气虚(73%~100%)和阴虚(18%~89%)、血虚(12%~86%)等为主。可见毒、瘀、虚贯穿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整个过程,是决定本病进展和证候特点的基本证素。③病例集中在热毒壅肝、邪陷正脱、肝郁脾虚3型,而瘀血内阻、阴虚血热、脾肾阳虚等分布较少。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学研究支持其"分期论治"模式,它具有符合传统、逻辑一致、临床实用和操作简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