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马铃薯中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同时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离心后上清液经Envi-car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Dionex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2μm)分离,以乙腈和含0.1%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在2~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3),6种环己烯酮类的定量限均为2.0μg/kg,检出限均为0.6μg/kg,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在马铃薯中以2.0、4.0和10.0μg/kg加标时回收率在67.5%~9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8.5%。应用该方法对30份马铃薯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2份,检出率为6.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马铃薯中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海绵窦和局部颅神经的MRI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478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患者的完整临床及MRI资料,分析海绵窦受侵和局部脑神经受累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鼻咽癌MRI显示海绵窦受侵的发生率为13.6%(65/478);海绵窦区总的颅神经受累率为11.7%(56/478)。全组的5年总生存率(OS)为88%,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1.0%、84.0%、80.0%。单因素分析表明,海绵窦是否受累是影响5年OS、DMFS和DFS的预后因素,颅神经是否受累是影响5年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海绵窦受侵和局部颅神经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MRI能显示海绵窦和颅神经受侵的情况,海绵窦侵犯和局部颅神经侵犯与鼻咽癌的预后相关,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在治疗重度抑郁患者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住院的重度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阿戈美拉汀25~50mg/d,平均剂量(46.36±4.48)mg/d,对照组选用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平均剂量(16.83±2.94)mg/d,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两组进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2周后研究组HAMD减分为(8.36±4.07)分,对照组为(6.19±3.68)分,两组减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38,P<0.05).治疗8周后阿戈美拉汀组HAMD减分为(18.15±4.29)分,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减分为(16.26±3.83)分,两组减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2,P< 0.05).药物安全性方面,研究组主要不良反应依次是头痛(5例)、便秘(4例)和肝功能异常(3例);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依次是头痛(9例)、恶心呕吐(6例)和血压升高(5例).TESS总分比较,研究组(3.42±1.24)分低于对照组(4.08±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1).结论 阿戈美拉汀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较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剂,它是神经褪黑色素受体激动剂和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尤其适用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现重点总结该药物的药理机制、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希望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并且合理使用该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父母视力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其为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为有效防控学生视 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共252所农村小学5 236名学生 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认知水平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并采 用倾向匹配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从5 236个全样本学生看来,样本地区学生近视率高达 46.31%,其中74.54%的学生没有进行视力检查。在2 425个近视样本中,只有15.09%的学生配戴眼镜。 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全样本和近视样本中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都 较低。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视力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是否带子女进行视力检查和是否 给视力不良孩子配戴眼镜均存在显著影响:近视及其成因(OR=1.15,95%CI:1.00~1.33,P=0.043; OR=1.20,95%CI:1.03~1.41,P=0.023)、戴眼镜会使得视力越来越差(OR=1.23,95%CI:1.06~1.46, P=0.007)、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视力(OR=1.40,95%CI:1.15~1.69,P=0.001)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 镜(OR=1.05,95%CI:0.91~1.22,P<0.001)均对父母是否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具有显著的影响;父 母知道近视是看不清远处东西(OR=1.35,95%CI:1.04~1.76,P=0.024)、近视不戴眼镜会影响学习 (OR=1.54,95%CI:1.16~2.05,P=0.003)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OR=1.61,95%CI:1.23~2.10, P=0.001)均对孩子戴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在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视力不良已成为一个严 重的问题,且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作为孩子行为的决策者,父母对视力健康知 识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视力检查及配镜等视力健康寻求行为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前馈控制与护理安全盲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方法,以减少或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以保证病人的安全。方法:以分析我院近3年护理缺陷原因为基础,对我市426名三级甲等医院在职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结果:护理管理的主观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认知程度最高。病房环境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未被临床护理人员重视。年龄及工作年限与护理人员对影响护理安全的某些因素的认同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护理安全。(P<0.01)  相似文献   
8.
韩国伤口造口失禁培训课程介绍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丽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10-612
详细地介绍了韩国首尔国立癌中心第七届国际伤口、造口、失禁护理高等项目培训课程和课程培训项目的特点,提示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从多个层面介绍在相关医院的护理见闻及启示,并认为在中国应大力发展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