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0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268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699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01篇
  4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应用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男性患者361例,年龄21~80岁;收集其一般资料,按照血压分为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1级人群、高血压2级人群、高血压3级人群;对其行上中腹部CT平扫,使用定量CT获取腰椎骨密度,按照腰椎BMD测量值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结果 在各年龄人群中,不同骨量组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51~65岁组、66~80岁组中,腰椎骨密度随三酰甘油(TG)的升高而减低(P<0.05)。在51~65岁年龄组中,不同血压等级人群的腰椎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程、SBP、DBP、PP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压分级越高,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TG、BMI最终进入方程。结论 50~65岁男性人群高血压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年龄、SBP及TG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乃经方之祖,而其中关于腹诊论述的条文达1/4以上,是临床选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临床实践中对于经方的使用,更应该注重腹诊。大陷胸汤出自《伤寒论》,乃峻下之剂,然今之医者,恐其太过峻猛,鲜有人使用此方,近年来相关报道也较少,但若处方用药恰当,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指导经方临床应用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疼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疼痛患者7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牵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疼痛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 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探索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网络特征异常改变,提取 客观生物标志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电数据库中缺血性卒中慢性期患者病例资料,收集静息态 脑电图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MSE及NIHSS评分资料。以HAMD评分 ≥20分为分界值,并通过病灶位置及体积匹配将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post stroke nondepression, PSND)组。脑电图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基于相干性虚部及能量包络在皮层源层面建立不同 频段功能连接矩阵,采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分析两组间差异。 结果 与PSND组比较,PSD组患者①基于相干性虚部的脑网络连接在δ频段减弱,以顶叶脑区连接 减弱更明显;θ频段减弱,以左侧额顶颞枕、边缘叶及右侧额叶连接减弱更明显;γ频段增强,以左 侧额叶、边缘叶及右侧顶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②基于能量包络的脑网络连接在α频段增强,以双 侧顶枕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 结论 PSD患者脑网络发生异常改变,静息态脑电图是揭示这种改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海马区齿状回颗粒下层是大脑神经元生成的主要区域,动物成年后神经干细胞仍不断的增殖和变异,形成新的神经元。成人海马神经元生成与空间意识、长期记忆、情感及情绪等功能相关。癌症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肿瘤细胞的分裂,然而,异常细胞分裂被中断的同时也抑制了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海马神经元的生成。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伴随着记忆功能的衰退及抑郁症状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综述癌症治疗对成人海马神经元生成的影响及与伴随出现的认知和情绪障碍间的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EUS技术观察兔肝VX2肿瘤坏死过程,探讨VX2肿瘤生长坏死规律及其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法成功建立24只兔VX2肝肿瘤模型,并通过CEUS技术分别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动态观察肝肿瘤演变过程,测量肿瘤体积及坏死体积,计算瘤内坏死率。结果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兔肝VX2肿瘤体积、坏死灶体积和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的CEUS表现能反映出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实验依据CEUS和病理特点将肿瘤生长过程细分为5个时期,0~10天为肿瘤实质前期;11~14天为肿瘤实质后期;15~21天为肿瘤坏死初期;22~28天为加速坏死期;28天后为肿瘤囊变期。结论 CEUS可准确判断肝肿瘤实质及坏死范围;VX2肿瘤的生长演变及肿瘤坏死具有规律性,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
概述基层三甲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程,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建立适宜的培训模式,提高基层三甲医院住院医师的业务素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科研等能力,以此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