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线粒体SIRT3调控因子GATA-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6月龄SAMP8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抑制剂组,每组9只,另取9只6月龄SAMR1小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和抑制剂组针刺"百会""涌泉",每日1次,每次20 min,5 d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4个疗程。抑制剂组在治疗结束后水迷宫实验测试中,第1、3、5、7日提前2h腹腔注射SIRT3抑制剂。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检测GATA-2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海马区GATA-2阳性细胞平均表达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GATA-2蛋白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4、5、7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第4、7日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抑制剂组第6日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RT-PCR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GATA-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GATA-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GATA-2阳性细胞平均表达面积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GATA-2阳性细胞平均表达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比较,抑制剂组小鼠GATA-2阳性细胞平均表达面积明显减少(P<0.05);Westernblot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GATA-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GATA-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抑制剂组小鼠GATA-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IRT3转录因子GATA-2蛋白的表达、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针刺取穴:次髎(双侧)、关元、中极、十七椎;寒凝血瘀者配归来、地机(双),气滞血瘀者配阳陵泉、太冲(双)。操作:常规针刺后再接SDZ-II型电针仪,2/100Hz,疏密波,30min/次,1次/日,连续治疗6d。自体血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常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mL,分别注射至一侧的血海、三阴交,每穴点1mL,3d后同法注射另一侧穴位,一个月经周期注射2次。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患者痛经发作时开始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法)、SF-MPQ评分、频率评分及其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降低,CMSS频率减少,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均P 0. 05),治疗组的改善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6. 67%和63. 33%,差异显著(P 0. 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 67%和73. 33%,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其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5.
邢文文  种文强  张慧叶  屈红艳  吴涛  赵娴  艾霞  刘奇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9):180-184,后插4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组织单羧酸转运蛋白MCT2、MCT4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促TBI大鼠康复的海马能量代谢机制。方法 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针刺组12只,空白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TBI模型大鼠,造模12 h后治疗组进行针刺干预,选取"人中""百会""内关""足三里"进行针刺,1次/d,共治疗10次。采用神经功能评价、行走功能评价、平衡功能评价以及肢体回缩力测试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CT2、MCT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显著下降(P 0.01),平衡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 0.01),行走耗时显著延长(P 0.01);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衡功能和行走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P 0.05,P 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MCT2、MCT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1),针刺治疗后,MCT2、MCT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1,P 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MCT2、MCT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1),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MC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MCT4蛋白表达升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TBI大鼠平衡和行走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MCT2、MCT4表达,调控神经元能量转运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尺胫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尺胫针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2日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d。2疗程后根据NPQ量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简化Mc GIill疼痛问卷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NPQ评分减分率、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颈部浅表肌肉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6.67%和63.33%,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P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及颈部浅表肌肉疼痛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均P0.01),观察组的改善作用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尺胫针结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