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与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加重,呕血,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别, P>0.05;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良好,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黄芪建中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胸腔镜下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4月对21例单侧fGGO(直径5~17 mm,平均11.5 mm,距壁层胸膜0~28 mm)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前皆行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辅以亚甲蓝染色。结果 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15~28 min,平均21 min。1例术中金属钩脱落,胸腔镜下观察肺组织表面血肿和亚甲蓝染色而成功手术切除;1例亚甲蓝染色失败,但Hook-wire锚定病灶亦成功手术切除。6例(28.6%)发生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气胸4例,无症状左上叶出血1例,无症状气胸和右下叶出血1例。VATS手术时间15~43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量23~38 ml,平均31 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 d。fGGO术后病理:原位癌4例,微浸润腺癌3例,肺腺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错构瘤1例,间质性肺炎3例,肺内淋巴结增生2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论 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fGGO的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原发病灶的低剂量CT灌注参数与其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其预测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肺癌患者行低剂量256层CT灌注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肺癌原发病灶各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EI)、灌注值(PV)和血容量(BV)之间的差异,通过ROC法评价PV、BV对预测肺癌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5例)的PEI、PV和BV均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ROC曲线分析,PV、BV对预判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以PV>5.76ml·min-1·ml-1、BV>6.73ml/100g作为预判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指标,其敏感性分别为80.0%(12/15)、86.7%(13/15),特异性分别为83.3%(10/12)、75.0%(9/12).结论 低剂量CT灌注参数PV、BV与肺癌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较为密切,且可作为判断纵隔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预测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徐裕  邓生德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8,F0004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SPN)胸腔镜术前低剂量CT(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46个SPN行胸腔镜手术(VATS)肺楔形切除术,术前皆行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PN直径4~10mm,平均8.3mm,距壁层胸膜5~28mm。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13~45min,平均22min。21例(46.7%)发生并发症,其中19例(42.2%)无症状气胸,6例(13.3%)无症状出血,4例(8.9%)同时发生气胸和出血。VATS时间14~75min,平均29min。术中出血量25~45mL,住院时间5~14d。SPN的组织学诊断为原位腺癌10例,微浸润腺癌8例,肺腺癌6例,肺鳞癌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8例,肺转移瘤2例,良性病灶10例。结论: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PN的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微,对于VATS术前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优化扫描方案.方法 选取60例70次/min<心率<90次/min患者,随机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组(A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B组),比较两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合格率分别为93.7%(253/270)和99.3% (268/270);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020±0.463)mSv和(16.649±1.232)mSv,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显著降低,但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法略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提高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30例肺结节患者行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术,术前行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或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肺结节。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容积数据进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指导穿刺定位的进针轨迹。结果MPR技术指导VATS术前肺结节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操作时间11-28min,平均18.4min。8例(26.7%)发生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气胸5例,无症状出血2例,无症状气胸和出血1例。2例术中金属钩脱落,胸腔镜下观察肺组织表面血肿或亚甲蓝染色,据此定位后成功手术切除。结论MPR导向直观显示穿刺定位路径,对肺结节VATS术前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按年龄段分成A组(39岁以下)、B组(40~59岁)和C组(60岁以上)三组,共97个肩关节进行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1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ⅠP)等后处理,观察肩峰解剖形态并分型、测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结果 Ⅰ型扁平型23肩,占23.7%,Ⅱ型弯曲型30肩,占30.9%,Ⅲ型钩型44肩,占45.4%;Ⅰ、Ⅱ型肩峰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Ⅲ型肩峰随年龄增加而增多,A、B组及A、C组Ⅱ、Ⅲ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型和Ⅱ型肩峰在左、右肩分布无明显差异,Ⅲ型肩峰以右肩居多,左右肩Ⅲ型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及Ⅱ、Ⅲ型肩峰A-H间距〈5mm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肩关节的解剖及其形态,钩型肩峰以右肩多见,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