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坏死灶与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关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治水平,并评估肿瘤坏死灶对CRCC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7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的257例肾癌手术,分析其中18例CRC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吻合度测量系数Kappa),比较术前CT扫描及术后病理检查对肿瘤坏死灶的诊断一致性,观察肿瘤坏死灶与CR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 本组病例中CRCC的发病率为7.0%(18/257),患者平均58.3±15.6(17~78)岁,肿瘤直径为5.6±4.8cm;TNM病理分期:T1aN0M0期6例,T1b N0M0期4例,,T2N0M0期3例,T3aN0M03例,T3cN1M02例;Fuhrman病理分级:G1-G2 13例,G3-G4 5例.共15例获得随访,随访期6~60个月,平均31.1±6.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出现骨转移,2例于术后10、12个月时出现肝转移,其他随访病例未见转移;术前CT与术后病理对肿瘤坏死灶的诊断基本一致(Kappa=0.76),存在肿瘤坏死灶的CRCC直径多>7cm(P<0.05),且以高分级、高分期肿瘤多见(P<0.05). 结论 CRCC大多分期、分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肿瘤坏死与肿瘤直径、分级、分期相关,术前发现CT坏死灶对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肾母细胞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58岁,平均3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痛4例,其中伴肉眼血尿1例,伴发热1例;腰腹部肿块2例.查体腹部能触及肿块者4例,有肾区叩击痛5例,下腹部压痛1例.6例尿常规检查2例红细胞(++).6例B超检查发现5.0 cm×5.0 cm~22.0 cm×25.0 c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4例CT检查均发现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实质性肿块,其中1例增强后肿物不均匀强化,中心有出血坏死;CT值11~40 HU,平均22.5 HU,增强后CT值35~78 HU,平均63.5 HU.2例MRI检查,提示实性占位性病变.3例IVU检查提示肾影增大,肾盏受压变细,肾盂积水1例.术前诊断肾肿瘤5例、盆腔包块1例.6例均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卵巢切除术1例,均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瘤侵犯胰尾1例,侵犯侧腹壁1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2例肾门淋巴结>1.5 cm×1.5 cm.剖开肿物见切面灰黄或灰白色,4例包膜完整,3例肿瘤中心出血坏死.术后接受化疗加放疗4例,单纯化疗2例.结果 按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6例均顺利手术切除肿瘤.肿瘤直径4.5 cm~25.0 cm,平均11.8 cm.术后病理确诊,其中组织学分型显示分化良好型5例,分化不良型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例,局部浸润者3例,肺转移者1例(同时存在局部浸润).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5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 结论 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就诊时大多已有肿瘤转移或浸润,发生血行转移者也明显多于其他肾肿瘤,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2周,于2007年4月10日入我院。自诉入院前两周无意发现右侧腹股沟有一肿块,无压痛等不适,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边缘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未触及肿块,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包块,质硬,无触压痛,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大小约2cm×2cm,入院后血常规、血生化未见异常,胸片正常,B超右侧腹股沟区近阴茎根部见大小2.3cm×0.8cm×2.6cm的椭圆形实性低回声团,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点状强回声,附睾睾丸未见异常,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常规的尿脱落细胞学对比.方法 收集100例疑似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的血尿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之前的尿液标本,分别做尿细胞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0例正常人尿液标本,用于建立FISH阈值,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结果 细胞学和FISH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43.2%、82.4%,特异度分别为:92.3%、88.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0%、84.0%,细胞学和FISH在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非浸润性肿瘤和初发肿瘤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FISH较常规细胞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更易检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HLA配型可改善群体反应性抗体高的受者肾移植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HLA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对1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36% ̄76%物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IL-Ⅰ、Ⅱ类抗体分型盘进行HLA配型。结果 供、受诸 HLA-A、B、DR位点各有一个抗原相符合3例;HLA-B位点2个原、DR位点1个抗原相符者1例;HLA-A位点1个抗原、B位点2个抗原、DR位点1个抗原相符者6例;HLA-A位点2个抗原、B位点1个抗原、DR位点2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4岁。1998年行左肾切开取石及自体肾移植术(左肾移植至左髂窝)。2002年底出现左髂、腹部钝痛,外院B超示左肾积水,予行造瘘引流,稍后发现左锁骨上出现一黄豆大小无痛性肿物并逐渐增大,出现左眼睑下垂及左上肢无力等症状。2003年2月初外院CT示左侧移植肾巨大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结核发病和临床表现的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的肾结核患者19例,外院首诊泌尿系感染11例(57.9%),肾积水5例(26.3%),泌尿系结石3例(15,8%)。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2个月-20a,平均2.7a。结果 11例行手术,其中6例为术前诊断不明确,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并经病理证实。14例(73.7%)最终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结核,5例(26.3%)依靠病原学诊断。结论 对肾结核的诊断,应依靠患者病史、病原学、影像学、病理活检及手术探查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种异系抗原经门静脉接种后机体对该抗原免疫反应状态的改变。方法 以NIH/q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预先用NIH/q小鼠脾细胞或与供受体无关C57/BL小鼠脾细胞注射至BALB/C小鼠门静脉或下腔静脉,1周后用NIH/q小鼠脾细胞注射至BALB/C小鼠背部皮下免疫,2击后第2次皮下免疫。第2次皮下接种后1周,测定供受试体之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B)和受体对供体抗原的迟发性超  相似文献   
9.
环孢霉素A(CsA)问世以来显著地提高了肾移植的存活率,但CsA的肝肾毒性发生率占10%~50%[1]。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本科对20例CsA肝肾毒性患者改用普乐可复(FK506)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9~58岁。肾移植后3~5个月6例,6个月~1年10例,2~3年2例,4~6年2例,2例术前患有丙型肝炎。术后全部应用三联疗法:CsA 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MMF) 泼尼松(Pred),其中应用硫唑嘌呤3例,应用MMF17例。1.2 CsA肝肾中毒标准 ①术前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经验,观察了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结果为治愈6例,摘除移植肾4例,死亡1例。认为:(1)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剂,结核感染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2)肾移植术后高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即使化验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菌感染。(3)一旦确立诊断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将激素减为最低量。(4)对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