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由于存在病理学低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否需要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仍有争议。通过回顾性分析,探索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诊断的DCIS出现病理学低估的危险因素,探讨穿刺病理学诊断为单纯DCIS的患者免除腋窝SLNB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4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收治的符合以下条件的乳腺癌病例纳入研究:女性;超声引导下CNB诊断为乳腺DCIS(含微浸润);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接受规范的手术、放疗或全身系统性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病理学低估比例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病理学低估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单纯DCIS、DCIS伴微浸润和DCIS可疑微浸润分别360、63和31例。单纯DCIS术后病理未升级占56.4%,升级为微浸润癌和浸润癌分别为21.7%和21.9%;后两组术后病理学诊断为微浸润癌的比例为30.2%和35.5%,浸润癌的比例为66.7%和6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3 cm和核分级高发生病理学低估的风险,分别是肿瘤≤3 cm和核分级中低的1.97倍(95% CI:1.17~3.32,P=0.011)和2.30倍(95% CI:1.34~3.98,P=0.003),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不确定(OR=0.37,95% CI:0.19~0.72,P=0.003)和阳性(OR=0.38,95% CI:0.20~0.73,P=0.004)发生病理学低估的风险低于HER2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3 cm、核分级高、HER2阳性的CNB单纯原位癌的病理学低估比例最高,为73.1%;肿瘤>3 cm、核分级高、HER2不确定的病理学低估比例最低,为11.9%。结论: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DCIS伴微浸润或DCIS可疑微浸润病理学低估的比例远高于单纯DCIS,二者不能免除SLNB。肿瘤>3 cm、核分级高和HER2阴性是术前单纯DCIS出现病理学低估可能的危险因素,单纯DCIS仍需行腋窝SLNB。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原发病灶、阳性腋窝淋巴结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自2002年1月至201 1年12月穿刺组织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67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腋窝淋巴结阳性原发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分4组[A组:原发病灶无浸润性癌残留且淋巴结无癌残留(ypT0/is ypN0)、B组:原发病灶无浸润性癌残留但淋巴结有癌残留(ypT0/is ypN+)、C组:原发病灶有浸润性癌残留但淋巴结无癌残留(ypT≥1mi ypN0)、D组:原发病灶有浸润性癌残留且淋巴结有癌残留(ypT≥1miypN+)]分析原发病灶及阳性淋巴结对化疗的反应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5(6~143)个月,A、B、C、D4个组的4年无远位转移生存(DDFS)率分别为96.4%、85.7%、86.7%、80.2%,与A组相比,B、C、D组的相对风险分别为2.32、2.09、4.07,P=0.006.原发病灶未见浸润性癌的病例中,淋巴结有无癌残留病例的D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比较,P=0.045);淋巴结未见癌残留的病例中,原发病灶有无浸润性癌残留病例的DDFS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与C,P=0.040).结论 原发病灶与阳性腋窝淋巴结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都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时应结合原发病灶与阳性腋窝淋巴结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归分析法在肿瘤医院门诊量、床位和手术单元决策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标预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过回归分析,年份与门诊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F=9(14.8.P〈0.001),用年份来预测门诊量结果稳定,决定系数为0.995,预测未来5年门诊量将突破10万,需要新增2个诊室单元:同时,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与门诊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F=323.6,P〈O.001),用门诊量来预测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结果稳定,决定系数为0.985,预计未来5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将达到1714例,每周需要的手术单元数从现在的7个正台增加到10个正台才能满足需求,预计2017年需要增加病房床位。结论回归分析能对科室内部重要运营指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对于科室制定发展规划以及管理决策中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探索建立了个性化的科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现有资源进行疫情防控策略的顶层设计和工作调整,通过提高集体防控意识、加强防护技术培训、患者精准分类处理和个性化防控管理等对策,初步验证了疫情防控体系的有效性,培养了科室疫情防控骨干,提高了科室成员集体防控意识和个人防护技术水平,充分换位思考保障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龄对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199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778例原发性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病例的资料,中位年龄47岁(范围:21~91岁)。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组(677例)与>40岁组(210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无远处转移动生存(DDFS)、无病生存(DFS)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及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40岁组和>40岁组的激素受体阳性比例(490/677比1581/2101,χ2=6.981,P=0.030)、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314/677比713/2101,χ2=34.966,P<0.01)、T1期比例(301/677比1160/2101,χ2=37.660,P<0.01)、接受新辅助化疗比例(413/677比1010/2101,χ2=34.272,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02个月。≤40岁组和>40岁组10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6%,P=0.147)。≤40岁组和>40岁组10年DDFS率分别为90.6%和95.3%(P<0.01),10年DFS率分别为86.5%和91.1%(P=0.001),10年BCSS率分别为91.0%和93.7%(P=0.105)。年龄不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73,95%CI:1.94~3.84,P<0.01)、年龄(≤40岁比>40岁,HR=1.73,95%CI:1.24~2.42,P=0.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61,95%CI:1.14~2.28,P=0.001)是DDF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激素受体状态(阳性比阴性,HR=0.54,95%CI:0.39~0.74,P<0.01)、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94,95%CI:2.12~4.07,P<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45,95%CI:1.05~2.01,P=0.025)是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40岁与>40岁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复发风险相似,前者长期生存劣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1例乳腺癌新鲜组织及对应75例石蜡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58%、68%;CXCR4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5.049,P〈0.05),且均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XCR4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表达可能在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预测转移风险的一个指标,抑制CXCR4表达及其活性可为临床阻断癌细胞转移提供新的抗趋化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ipa1-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541例对照组健康人群Sipa1-545基因多态,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570例乳腺癌患者中,Sipal-545(C/T)基因多态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野生型C/C49.1%(280/570)、杂合型C/T 41.6%(237/570)、突变型T/T 9.3%(53/570);在541例健康对照人群中Sipa1-545基因多态分布频率为:C/C型47.1%(255/541)、C/T型42.1%(228/541)、T/T型10.7%(58/541).Sipa1-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后OR=0.82,95%CI:0.52~1.28,P=0.37).且Sipa1-545基因多态与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状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状态等均无显著相关性.但Sipa1-545基因多态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Sipa1-545 T/T纯合突变型患者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T杂合型和C/C纯合野生型患者(50.0% vs 31.9% or28.6%,P=0.014).结论:Sipa1-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是携带Sipa1-545T/T者可能更具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10例中位随访时间达10.5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与全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AA纯合突变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显著低于GA和GG基因型者(66.7%:95.4%,P=0.03);而Fas-670基因多态性与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与患者的5年OS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在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Fas-1377基因多态具有潜在的预后价值,携带Fas-1377 AA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残留病灶大小在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的意义.方法:将2000年11月~2006年3月408例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资料重新进行Miller&Payne(M&P)方法病理评价.将其超声影像结果与手术后M&P病理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临床有效且残留病灶≤1cm 158例,达cCR者53例,cPR者105例.病理显效(M&P病理评价G4G5)117例(74%);最大径>1cm的239例中病理显效占76例(31.8%).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pss13.0,Pearson Chi-Square,卡方=60.939,P<0.001).达cCR者53例,病理非显效(M&P 1~3级)者6例.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病灶≤1cm时,有良好的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0.
老年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老年患者是否适合行保乳手术,国内报道甚少。近年来,我们对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开展了此项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