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有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3月至2006年8月确诊为合并神经损伤的15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Gibbons分型系统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1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单纯复位内固定6例;单纯神经探查2例;内固定+神经探查3例.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康复或恢复,其中直肠膀胱功能康复优良率达86%,感觉功能为89%,而运动功能康复优良率仅73%. 结论 骶骨骨折合并的神经损伤与骨折类型及骨盆环稳定性密切相关.早期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对于神经损伤症状明显的病例,CT、MRI显示骶管或骶前孔破坏并有压迫骶神经可能时,应在内固定的同时进行骶神经探查.晚期手术患者亦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3.
掌侧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高能量损伤C3型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研究掌侧支撑钢板结合外支架等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使用掌侧入路支撑钢板、跨腕关节外支架并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6~47岁,平均37岁.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no Ⅰ型3例,Ⅱ型1例).病程2 h~17 d.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7~29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均获明显改善.桡骨远端影像学评估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9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①掌侧钢板可支撑掌侧皮质,防止骨折碎片向掌侧移位和维持掌倾角,还能为背桡侧外支架提供掌侧支点;②外支架可借助掌侧支点维持桡骨长度和掌倾角,并利于对损伤关节软骨的修复产生"模造";③克氏针、植骨等技术的运用可进一步稳定骨折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61例(85侧),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28侧,C2型33侧,C3型24侧。其中掌侧LCP治疗组34侧,外固定支架固定组51侧。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27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v标准评定,C1、C2型骨折LCP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型骨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掌侧或背侧不稳定的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动;背侧不稳定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是外固定支架的最佳适应证;严重粉碎的C3型骨折(尤其掌侧不稳定者)应联合运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脊柱创伤研究小组(STSG)提出的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下颈椎外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1 ~74岁,平均54.4岁。损伤节段:C3/42例,C4/56例,C5/67例,C6/74例,C3-53例,C4-66例,C3-62例。30例患者中8例行非手术治疗,22例行手术治疗。根据SLIC系统进行评分,该系统主要以损伤形态、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的完整性及神经功能状态3个成分为基础。使用组间相关系数(ICC)评价SLIC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使用Cohen's Kappa评价SLIC指导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损伤形态观察者间信度优(ICC =0.68),DLC完整性观察者间信度良好(ICC =0.51),神经功能状态观察者间信度特优(ICC=0.83),SLIC总得分观察者间信度优(ICC=0.78)。SLIC推荐治疗方案和实际治疗方案达到86.7%的一致性(Kappa =0.706)。若排除得分3~5分的患者,SLIC推荐治疗方案和实际治疗方案达到92.9%的一致性(Kappa =0.837)。结论 SLIC简单、标准、可靠性强,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日益增加,股骨远端骨折病例不断增多,伤情也越来越复杂.股骨远端骨折常存在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粉碎、骨折延伸到膝关节等而导致多数病例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是GustiloⅢ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难度更大.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5例Gustilo Ⅲ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不包括截肢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浮肩损伤过去常被定义为同侧的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0.1%。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2例浮肩损伤(FS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掌侧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率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雄性兔6只,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第2代;将第2代细胞在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24孔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根据实验目的,将24孔培养板分为单层培养对照组,三维培养组(培养液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培养液含5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每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进行细胞计数1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速率。结果:①单层培养细胞24h后开始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多角形、星形、圆形,72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数目明显增多,细胞增殖呈片状;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刚接种至藻酸钠凝胶时,细胞形态为圆形;三维培养(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系中的软骨细胞从转入三维培养的第3天起,发现细胞出现分裂增殖,局部有细胞团族形成,第7天,凝胶中开始有大量的细胞团族形成。在培养过程中,三维培养软骨细胞形态始终保持圆形。②1周内,单层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增殖速率要明显高于三维培养组;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的软骨细胞增殖速率明显高于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结论:单层培养方法短期内(1周)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要优于三维培养方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三维培养条件下关节软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4周龄雄性新西兰兔6只。实验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将软骨细胞增殖至P2代;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细胞培养分组:①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②含5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③单层培养。实验评估:①三维培养细胞于培养的2,4,6周行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②单层培养细胞每传代1次行细胞爬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细胞学外观形态变化:两组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中的软骨细胞在6周的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圆形的细胞外观。单层培养软骨细胞在第5代以前,均保持了星形及多角形的正常软骨细胞外观。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果:培养6周后,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软骨细胞特异性Ⅱ型胶原细胞仍呈强阳性染色,表达水平较转入三维体系前未见降低,培养细胞保持了良好的分化表型。单层培养软骨细胞在第5代以前,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第6代以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向成纤维细胞转化,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藻酸盐三维培养条件下的关节软骨细胞表型具有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