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盘退变是造成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外科干预能够取得一定的症状缓解效果,但是如何早期预防和缓解椎间盘退变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探究椎间盘退变的内在机制尤为重要.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其他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本文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3个角度对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未来椎间盘退变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使得颈椎过度仰伸所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是颈椎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多见于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临床上较少出现严重的骨折脱位,主要表现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本文就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及其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实验猪不同脊髓轴向张力条件下脊髓周围血流的变化。 方法 采用3头广西雄性白猪进行造模,应用术中超声测量猪脊髓原始状态、腰椎L3/4撑开5mm状态、L3/4短缩5mm状态下的脊髓横断面和矢状面的直径及脊髓M波振幅、脊髓周围血流的时间-强度曲线数据,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 结果 与猪脊髓原始状态相比,在撑开状态下猪脊髓被拉长,直径变小,脊髓搏动幅度降低,脊髓周围血流减慢,血流曲线上升幅度减缓,血流灌注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反,与猪脊髓原始状态相比,在短缩状态下猪脊髓直径变大,搏动幅度增加,脊髓周围血流曲线上升幅度增快,血流灌注量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猪脊髓张力变化与脊髓的搏动振幅和周围血流灌注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omogeneous spinal-shortening axial decompression,HSAD)后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7月接受HSAD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1~64岁,平均29.9±16.7岁。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采用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膀胱顺应性、残余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54个月(32.4±10.1个月)。术前ICI-Q-SF评分为14.94±4.15分,术后3个月时为9.88±4.43分,术后6个月时为8.63±4.17分,术后12个月时为8.19±4.22分,末次随访时为7.63±4.40分,术后各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155.31±75.33ml增加至252.69±64.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漏尿点压由术前43.12±17.96cm H2O降至30.44±13.96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由术前8.56±5.78ml/cm H2O升高至23.10±12.05ml/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术前140.44±113.66ml减小至84.06±70.0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D可明显改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泌尿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研究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nHA/pHEMA)生物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其对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nHA与pHEMA复合构建nHA/pHEMA复合物支架。将BMP-7体外转染BMSCs并作为种子细胞接种至n HA/p HEMA支架。采用MTT、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扫描评价nHA/pHEMA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毒性。ALP活性和RT-PCR检测分析BMP-7对复合nHA/pHEMA支架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最后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评价nHA/pHEMA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MTT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接种于nHA/pHEMA支架的BMSCs生长及增殖情况良好。BMP-7转染组与BMSCs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发现BMP-7-BMSC组的ALP水平在培养第7 d和14 d明显高于BMSCs组(P0.05),RTPCR发现BMP-7-BMSCs组的RUNX2、COLI、OPN和OCN表达水平在培养第7 d和第14 d显著高于BMSCs组(P0.05)。生物力学检测发现nHA/pHEMA支架在高压力负荷及形变条件下未出现脆性骨折。[结论]nHA/pHEMA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BMP-7能够显著促进复合nHA/pHEMA支架的BMSCs成骨分化,BMP-7-BMSCs与nHA/pHEMA支架复合可以作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剂量对不同骨质疏松程度胸腰椎T11~L3生物力学影响,为术前骨水泥注射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T图像建立胸腰椎T11~L3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建立12个不注射骨水泥的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椎体对照组模型,向椎体L1分别注射1.8、3.6 m L骨水泥,建立24个不同骨质疏松程度的骨水泥增强椎体有限元模型。在椎体T11上表面施加500 N垂直载荷和7 N·m力矩并计算分析椎体在垂直、后伸、前屈、侧弯及扭转工况下的应力和位移。结果注射骨水泥后,扭转载荷下椎体应力和位移变化最大。与对照组模型相比,注射1.8 m L骨水泥时,随椎体骨质疏松程度加重,扭转载荷下椎体L1应力从增加55.0%上升到87.7%,位移从减小6.5%上升到32.0%;最大骨质疏松程度的椎体T12和L2扭转应力变化率分别为3.6%和5.7%。注入3.6 m L骨水泥时,随椎体骨质疏松程度加重,扭转载荷下椎体L1应力从增加288.5%上升到313.8%,位移从减小8.9%上升到44.7%;最大骨质疏松程度的椎体T12和L2扭转应力变化率分别为7.3%、7.6%。结论骨质疏松程度的加重和骨水泥注射量的增加会引起椎体应力增加,特别是扭转载荷下椎体应力变化最大。对骨质疏松程度严重的骨折椎体选择小剂量骨水泥以避免较大的应力增加,且应限制病人的扭转活动。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韧带组织异位骨化引起颈椎管狭窄,从而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的一种颈椎退变性疾病,常需手术治疗以解除其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颈椎前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rio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OPLL的前路手术方式,其可在不直接切除骨化物的基础上,通过将颈椎椎体及骨化物作为一个复合体整体前移,达到脊髓和神经根直接减压的效果。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颈椎OPLL不同的是,ACAF技术术中需要对椎体骨化复合物进行提拉前移操作以实现对脊髓的减压和椎管容积的恢复。目标椎体骨强度是ACAF术中提拉操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相对ACDF和ACCF而言,ACAF技术对颈椎椎体有着更高的骨质强度要求。椎体存在低骨量或骨质疏松是ACAF术中提拉失败的原因之一。椎体强化术是脊柱外科固定手术中应对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椎体强化术联合ACAF治疗OPLL合并颈椎骨质疏松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硬膜覆盖硬膜囊漏口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6,术中采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膜囊漏口)和试验组(n=45,术中采用可吸收人工硬膜覆盖硬膜囊漏口).观察2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76.7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术后48 h引流量为(352.55±75.11)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55±2.38)d,切口愈合时间为(15.78±2.36)d.试验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15.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术后48 h引流量为(160.02±50.05)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7±0.69)d,切口愈合时间为(14.16±1.89)d.试验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硬膜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是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SAD)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因TCS合并脊柱侧凸行HSAD治疗的6例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等资料。并于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反射、括约肌功能、功能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结果 男3例、女3例,年龄为7~23岁,平均年龄为(15.7±6.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8±9)个月。其中5例患者伴大小便失禁,3例伴足下垂,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1例存在腰痛,1例合并髋关节脱位。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0~320 min,平均(261±63)min;术中失血量为650~1 100 mL,平均(925±167)mL。1例腰痛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完全缓解,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均有改善。1例患者因术后未行尿动力学检查未予统计;其余5例患者于术前、术后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术前尿道外括约肌过动、1例失调,术后2例尿道外括约肌协调、1例改善、2例过动。术前、术后功能膀胱容量分别为195.0(127.5,233.5)mL、213.0(188.5,25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P=0.70)。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7.3(1.4,10.3)mL/s、130(106,200)mL,与术后[10.3(5.6,16.2)mL/s、30(6,174)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均=-2.0,P均=0.04)。5例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肌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减少。结论 TCS合并脊柱侧凸可以通过HSAD一期手术治疗,该手术可同时缓解脊髓轴向张力、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和脊髓的协调性。患者术后下肢症状和膀胱功能均得以有效改善,同时避免了脑脊液漏、出血多和神经功能恶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钠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一组颈椎外伤患者,排除合并颅脑外伤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入选病例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及无神经功能障碍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血钠变化情况。结果入选病例共102例,男8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45.6岁。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60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9例。共发生低钠血症共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组15例(6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38%),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例(5%)。低钠血症发生率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无神经功能障碍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有明确相关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节段无相关关系。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具有较高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虽然影响钠盐平衡的因素及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颈脊髓损伤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颈脊髓损伤后电解质系统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