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兔肝动脉插管技术难度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固定于自制木质平板手术台上行CT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腹腔干和腹主动脉信息,CT多曲面重建获取腹腔干及其下层面腹主动脉间夹角;采用改良固定方式固定30只实验兔并获取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比较两种固定方式下兔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的差异。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改良固定方式固定兔,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对照组兔固定于木质平板手术台行肝动脉插管,获取并比较两组实验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板固定方式下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17.93°±13.42°,改良固定方式下夹角为144.40°±14.76°(P<0.05);对照组肝动脉插管手术成功率为66.7%(10/15),实验组为100%(15/15)(P<0.05);对照组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6.7%(4/15),实验组为0%(P<0.05);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504.40±47.25) s,实验组为(88.87±14.99) s(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式可改变兔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有效降低肝动脉插管的技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兔心肌梗死模型,探讨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1(Ang1)重组腺病毒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制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ng1组、培养基(DMEM)组与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组,心肌内分别直接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DMEM和LacZ重组腺病毒。第7、14、28 d各组分别处死5只,以观测心肌梗死及血管新生情况,术前及处死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扎冠脉后7、14 d,Ang1组与LacZ组和DMEM组心肌梗死范围及新生毛细血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28 d,Ang1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LacZ组和DMEM组〔分别为 (9.1±1.6)%对 (14.1±2.2)%和(13.8±3.0)%,P<0.01〕;而术后14、28 d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与LacZ组和DMEM组〔分别为(10.07±1.30)个/视野对 (5.52±1.09) 个/视野和(5.73±1.03) 个/视野,P <0.05及 (42.93±6.35) 个/视野对 (15.88±4.43) 个/视野和(13.17±1.29) 个/视野,P <0.01〕。心肌梗死发生28 d后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Ang1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LacZ组和DMEM组〔分别为(65±6)%对 (40±5)%和(44±5)%,P<0.01〕。结论Ang1能促进兔实验性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心肌梗死的修复,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采用以支气管袖状切除和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左上叶中央型肺癌的经验.方法 对30例左上肺非小细胞中央型肺癌行左上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其中10例行左上叶支气管和左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次,发生率为10.33%.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4%、58.5%、36.4%、18.4%.结论 以肺叶袖状切除和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左上叶中央型肺癌术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肺功能,提高左上叶中央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放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又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准确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利于正确选择治疗方案.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指标评估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放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又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准确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利于正确选择治疗方案.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指标评估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血管新生与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新方法——血管新生疗法的理论依据、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尤其强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疗法的优越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 1(Ang 1)重组腺病毒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及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 用硝基四氮唑蓝大体标本染色观测血管形成素 1对高位双重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血管生长情况。 4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培养基 (DMEM)组与半乳糖苷酶Z(LacZ)重组腺病毒组 ,分别于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 1重组腺病毒 ,DMEM与LacZ重组腺病毒。第 14天与第 2 8天各组分别处死 8只 ,以观测心肌梗死与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14天 ,实验组与对照组梗死心肌范围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目均无明显差异 ,术后 2 8天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 ,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管形成素 1能促进兔实验性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 ,减轻心肌梗死程度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是胸外科急症之一,往往会引起继发性肺萎缩和低氧血症,重则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瞻性研究完全胸腔镜下(M)在左侧胸壁做三个小孔行食管癌根治术并在胸内手工胃食管吻合的可行性,总结12例动物和1例临床手术经验及操作要点.方法 12例实验用犬,胸壁做3个1.5 cm小孔,在完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和胃,切除部分食管,在胸腔内行食管-胃端侧手工吻合.实验表明该术式切实可行后,临床应用于1例食管癌患者,经左胸3个2.0 cm的小孔,完成食管和胃的游离,将胃提入胸腔,胸内食管-胃普通丝线间断吻合.结果 12例实验犬,手术顺利,吻合质量满意.临床应用1例,在完全胸腔镜下通过3个2.0 cm的小孔完成食管癌根治术,胃食管胸内手工吻合,颈部及腹部无切口或小孔,无术后吻合口瘘.结论 不在颈部和腹部做小孔或切口,不使用腹腔镜,完全胸腔镜下全身只在左胸做3个小孔并在胸内手工吻合行食管癌根治术切实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