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兔肝动脉插管技术难度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固定于自制木质平板手术台上行CT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腹腔干和腹主动脉信息,CT多曲面重建获取腹腔干及其下层面腹主动脉间夹角;采用改良固定方式固定30只实验兔并获取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比较两种固定方式下兔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的差异。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改良固定方式固定兔,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对照组兔固定于木质平板手术台行肝动脉插管,获取并比较两组实验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板固定方式下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17.93°±13.42°,改良固定方式下夹角为144.40°±14.76°(P<0.05);对照组肝动脉插管手术成功率为66.7%(10/15),实验组为100%(15/15)(P<0.05);对照组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6.7%(4/15),实验组为0%(P<0.05);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504.40±47.25) s,实验组为(88.87±14.99) s(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式可改变兔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有效降低肝动脉插管的技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蛤蚧肽对S180和Hepa1-6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及其对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S180和Hepa1-6荷瘤小鼠为模型,研究蛤蚧肽及其联合环磷酰胺(CTX)对肿瘤的治疗效果,采用MTS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瘤活性、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并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单纯蛤蚧肽灌胃400 mg.kg-1.d-1,连续12 d,可显著提升S180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杀瘤活性及Hepa1-6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蛤蚧肽治疗后S180及Hepa1-6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与CTX联合应用时,蛤蚧肽能使受CTX抑制的上述免疫指标得到改善,并能显著提高抑瘤率。结论蛤蚧肽对肿瘤及化疗药物造成的免疫功能抑制有调节作用,并可通过此途径达到协同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动脉输注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10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肿瘤患者,在病程的某个阶段,经动脉途经输注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药物及免疫增强剂IL-2。结果:68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9.4%获疼痛程度、止痛剂用药显著而持久的改善。受益反应持续时间为19.2周,中位生存期7.1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5.6%、23.5%、17.6%.1l例胆囊癌患者中有27.3%获疼痛程度、止痛剂用量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善,临床受益反应持续时间为18.8周。中位生存期7.45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4.5%、27.3%、18.2%。8例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62.5%,1年生存率37.5%;6例肠癌有效率达83.3%,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7例肝癌有效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结论:经动脉输注吉西他滨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观察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晚期肝癌30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6例.根据造影表现决定灌注药物的靶动脉,治疗组在靶动脉注入p53基因,每次用1012VP,加羟基喜树碱20 mg,每周1次,连用3周为1疗程,14例患者分别接受1~4疗程的治疗.对照组给予羟基喜树碱20 mg肝动脉灌注.结果 治疗组生存期最小14 d,最长405 d,平均238.1 d.对照组生存期最小18 d,最长167 d,平均80.7 d.两者相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有效.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肝转移瘤DSA表现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不同类型肝转移瘤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 10 6例大肠癌肝转移瘤DSA表现 ,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价。结果  10 6例中 ,单结节和少结节转移灶 (病灶≤ 3个 ) 3 0例 ,占 2 8.3 % ;DSA造影表现以富血供为主 ,多发转移瘤 76例 ,占 71.7% ;DSA造影表现以乏血供为主单发富血供转移瘤行化疗栓塞 ,余经动脉药盒 (PCS)行规律化疗灌注 ,前者生存期较后者明显延长。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瘤以多发、乏血供的转移为主 ,介入治疗为肠癌肝转移瘤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双极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27例经皮肝穿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术(胆管射频消融组),18例行单纯内支架置入术(单纯胆管支架组)。观察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管射频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8.6 min(42.0~70.0 min),较单纯胆管支架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5.0 min(35.0~60.0 min)有所增加(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患者的胆管感染、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胆管支架通畅率为100%(8/8),单纯胆管支架组为50%(7/14),P=0.022;6个月时分别为100%(6/6)和0,两组比较,P=0.036。胆管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为189 d(Q1,92 d;Q3,279 d),单纯胆管支架组为87 d(Q1,82 d;Q3,161 d),两组比较,P=0.001。在治疗后6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生存率为66.7%(6/9),单纯胆管支架组为11.1%(2/18),两组比较,P=0.00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0,两组比较,P=0.02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189 d(Q1,100 d;Q3,279 d),单纯胆管支架组118 d(Q1,96 d;Q3,171 d),两组比较,P=0.028。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支架置入术,可延长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无纸化病历的要求对纸质病历业务流程进行无纸化改造,实现病案无纸化管理,提高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方法:以脱纸率为抓手推进病案无纸化,引入医生、护士及技术人员的CA认证,通过不同数据的可靠签署的闭环,保证无纸化病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结果:在医务、信息、病案、护理、医技等科室的共同协调配合下,全院的无纸化病案管理系统脱纸率达85%.结论:病案无纸化管理能够替代传统纸质病历的管理.病案无纸化管理系统地使用能够减少医院的成本支出,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患者复印病历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经肠系膜上静脉插管注入VX2肝癌瘤粒或瘤条,构建不同类型兔门静脉癌栓(PVTT)模型.方法 剖腹后直视下穿刺肠系膜上静脉,在兔门静脉主干近端置入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套管.2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n=10)注入0.1~0.2 cm瘤粒,B组(n=10)注入0.1 cru×1.5~2.0 cm瘤条.术后1周,DSA造影观察癌栓生长情况,处死后作病理学观察.结果 两组实验兔均成功完成门静脉插管,瘤株接种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周造影显示,A组8只兔见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2只兔见门静脉主干癌栓,10只兔均见肝内弥漫散在的多发转移灶;B组10只兔均见门静脉主干癌栓,肝实质内未见弥漫性转移灶.结论 采用介入技术将不同大小的VX2肿瘤瘤粒或瘤条种植于兔门静脉内,能形成伴有或不伴有肝内弥漫性转移灶的门静脉主干或一级以上分支癌栓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来势猛,病情险恶,病死率高达10%左右。尤其是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过大,出血不止,引起缺氧,休克导致死亡,是急诊科常见病。正确护理是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