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酶原基因G 20210 A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G20210A)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化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1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07例正常人对照的FⅡG20210A等位基因。结果:未检出一例FⅡG20210A基因突变者,提示被检测及正常人FⅡG20210A基因变异频率为0。结论:在中国人群中,FⅡG20210A基因变异罕见甚至缺如。FⅡG20210A基因多态性不足以成为中国人缺血脑卒中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多重PCR-SSCP快速检测因子Ⅸ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因子Ⅸ (FⅨ )缺乏症 ,又称血友病B是一种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 ,发病率为 1.0 / 10万~ 1.5 / 10万 ,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其发病原因是因为FⅨ基因结构发生异常 ,从而导致FⅨ质或量发生改变。对血友病B进行基因诊断 ,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发病机制 ,而且有利于产前诊断 ,减少患儿的出血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FⅨ基因位于Xq 2 6 .3~ 2 7.1,全长 34kb ,由 8个外显子 ,7个内含子以及侧翼序列组成。除了PolyA以外 ,已知的基因部位内都能检测到突变 ,且其突变具有多态性[1] 。我们应用多重PCR SSC…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钙调蛋白磷酸酶抑制剂(CNI)诱发癫痫的因素入手,早期观察,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从而避免癫痫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发生癫痫的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癫痫发生前有头晕、头疼、亢奋、不自觉咀嚼动作、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结论:重视患者主诉及儿童行为改变,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尤其重视凌晨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避免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提高CNS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方法 研究对象为自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市道培医院行HSCT的640例患者,对其中发生CNS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640例HSCT患者中共57例发生了CNS并发症,发生率为8.9%.非血缘、单倍型和间胞相合HSCT后CNS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0%(10/83),13.5%(39/289)和3.4%(8/237)(P<0.001).预处理为全身照射(TBI)和非TBI方案的发生率分别为19.4%(7/36)和8.3%(50/604)(P=0.047).年龄<14岁组和年龄≥14岁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3%(9/59)和8.3%(48/581)(P=0.072).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8.9%(56/627),非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7.7%(1/13)(P=1.00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原发病复发和颅内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为57.9%(33/57),其中66.7%(22/33)的患者死亡原因为CNS并发症.结论 单倍型和非血缘移植、TBI的预处理方案是移植后发生CNS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而年龄和原发病类型对CNS并发症的发病率无显著影响.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地治疗CNS并发症可以降低其相关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北京市道培医院2003年11月-2009年1月完成的24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资料,使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计算总体存活率、无白血病存活率和累积复发率,使用Logrank统计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4例患者移植后1年的总体存活率为(86.47±7.29)%,2年和3年的总体存活率为(69.00±10.77)%;移植后1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3.89±9.21)%,2年和3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7.17±10.54)%;移植后1、2年时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5±8.09)%和(31.46±11.13)%。在单因素分析中,移植类型(同胞全合/单倍体/无关供者)、自确诊白血病到进行移植的时间间隔(12个月和12个月2组)、确诊时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确诊时有无髓外浸润、确诊时的缓解状态(CR1和CR2/复发2组)等对总体存活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是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及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T淋巴细胞(CMV-CTL)进行抢先抗病毒治疗,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CMV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334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中同胞相合移植100例,非血缘移植88例,亲缘间半相同移植146例;移植后采用RQ-PCR方法每周检测1~2次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供受者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不合的数目和位点对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选取北京市道培医院10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分别根据供受者HLA-A/B/C/DRB1/DQB1位点0-3个等位基因不合和HLA-C位点的不同,分组统计移植后1年以上总生存率、急性GVHD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表明:①按供受者HLA等位基因水平10/10全相合组(30例)与9/10相合组(32例),8/10相合组(31例)以及7/10相合组(8例)分组比较,10/10和9/10组的1年以上总活存率(OS)较8/10组(78%and 82%vs50%,p=0.39)增多;10/10组、9/10组和8/10组复发率为16%和18%vs20%;10/10组没有Ⅱ度以上GVHD发生,9/10和8/10组10%左右。7/10组虽然病例数少,缺乏统计学意义,但结果证实安全有效。②)对比HLA-C位点等位基因不合组与HLA-10/10全合组,HLA-C不合组有延长1年以上总生存率(77%vs85%,p=0.30),降低复发率的趋势(8%vs17%,p=0.47),其Ⅱ度以上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0%vs25%,p=0.006)。③按抑制性KIR的配体HLA-C1/C2将HLA-10/10组与HLA-C一个等位基因不合组按供受者HLA-C1/C2 match和mismatch分为两组(37例和5例),发现1年以上总生存率、复发率,GVH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8%vs80%,14%vs20%,和5%vs20%)。结论:供受者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不相合数目0-2个情况下,数目越少,1年以上生存率越高,复发率和急性GVHD无明显差异。7/10组是安全的。HLA-C不相合组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减少复发和延长生存率的趋势,但其原因是否与抑制性KIR与其配体HLA-C1/C2有关,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具有病死率高,诊断困难等特点。针对真菌病原的血清学方法如(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相对高等特点,可做为IFI诊断的辅助手段。较GM试验比,G试验可用于诊断除曲霉菌外更多的真菌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讨G试验在血液病患者IF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血浆标本来源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来自北京道培医院162例疑为IFI的血液病患者,其中化疗后患者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77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定量检测患者血浆中BG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中有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75例,排除诊断67例。结果表明:以20ng/ml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5%、91%、72.4%和92.4%。在75例拟诊病例中,其中有51例G试验阳性,且对广谱抗生素无效而经过抗真菌治疗有效,经过临床回顾性分析符合IFI,表明G试验使IFI诊断率提高31.4%。结论:G试验是早期诊断血液病患者IFI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GMV)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北京市道培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确诊的24例CMV肠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内窥镜、组织病理学和病毒学检查结果,以及CMV肠炎与CMV病毒血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结果 87.5%的患者年龄≥18岁,诊断CMV肠炎的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第63天.内窥镜下的肠黏膜表现对区分单纯CMV肠炎和肠炎合并GVHD没有鉴别意义.用于诊断的方法包括组织病理学(32.1%)和病毒学(92.9%)检查.肠黏膜标本中每106个单个核细胞的CMV DNA定量大于105时更有诊断价值.在死亡和存活两组患者中进行了下列危险因素的比较: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更昔洛韦预防病毒天数、确诊肠炎前有无Ⅱ~Ⅳ度急性GVHD、GVHD确诊时间、是否使用≥1 mg/kg的甲泼尼龙治疗GVHD、GVHD距离确诊肠炎的时间、肠炎前是否有CMV血症、确诊肠炎的时间、肠黏膜CMV DNA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行内窥镜检查并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病毒学检查确诊是CMV肠炎诊断中的决定性因素,最好进行全结肠检查并到达回肠末端.PCR方法能明显提高CMV检出率.对那些无法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粪便检测CMVDNA能够对诊断提供帮助.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risk factors of cytomegalovirus(CMV) enteriti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Methods Analysis was made on 24 cases of CMV enteritis after allo-HSCT in Beijing Daopei Hospital from Aug.2007 to Jul.2009, including clinical data, endoscopic diagnosis, histopath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results,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MV enteritis with viremia an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Results 87.5% of the patients were over 18 years old.The median time to diagnosis of CMV enteritis was 63 days after HSCT.The mucosal lesions in enteroscopic examin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MV enteritis and gastrointestinal GVHD complicated with the enteritis.The methods used in diagnosis included histopathology (32.1%) and virology (92.9%).The copies of CMVDNA in mucosal samples greater than 105/106 PBNC was better diagnosis.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urvival and death groups: type of transplant, conditioning regimen, the time span of ganciclovir prophylaxis therapy, grade Ⅱ - Ⅳ GVHD before enteritis, the time of diagnosis as GVHD, using MP≥1 mg,/kg to treat GVHD, the time between GVHD and enteritis, CMV viremia before enteritis, the time of diagnosis as enteritis, CMVDNA quantitation, and there were no any statistic differences.Conclusion Cytomegalovirus enteritis should be carefully diagnosed by histopathology and virology through endoscopic examination.It is better to undertake pan-colon endoscopy as well as terminal ileum examination for more accurate diagnosis.PC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CMVDNA detection in patients' stool may be helpful to diagnosis, especially for those patients who can not stand the endoscopy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0.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