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初次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术后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行POEM治疗的AC患者,按研究设计完成各项检查、POEM治疗及随访观察,比较各型AC患者的POEM治疗成功率以及POEM治疗前后食管动力的改变。结果POEM术后6个月随访时,Ⅰ型AC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0%(13/13),Ⅱ型为95.5%(42/44),Ⅲ型为90.1%(10/11)。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10.5(6.9,15.8)mmHg比24.6(18.3,35.1)mmHg,1 mmHg=0.133 kPa]、4 s整合松弛压[6.0(3.7,8.8)mmHg比21.8(15.3,28.0)mmHg]、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43.4(33.7,57.3)mmHg比45.3(33.2,71.1)mmHg]、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1.5(0.0,4.6)mmHg比3.9(1.1,6.9)mmHg]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个月,食管腔扩张的最宽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3.0±0.7)cm比(3.9±1.1)cm,P<0.001],总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1(0,2)分比6(5,8)分,P<0.001]。POEM术后,Ⅰ型AC患者食管体部均未出现蠕动恢复,Ⅱ型AC患者中有4例(9.1%,4/44)较术前恢复弱蠕动或期前收缩,Ⅲ型AC患者中10例(90.9%,10/11)较术前出现正常蠕动波、期前收缩或弱蠕动的比例增加。结论POEM术后不仅食管胃交界部流出道梗阻得到改善,而且食管体部动力也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其中部分患者体部动力有一定恢复;但是这种变化在3个AC亚型表现不同,Ⅲ型最明显,其次是Ⅱ型,Ⅰ型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家猪离体胃模型在对国际学员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名国际学员进行为期20 d的ESD培训,第一阶段为理论知识学习,完成消化内镜基础及动物模拟培训调查问卷。第二阶段将其随机分为离体动物模型组(A组,8人)和临床观察学习组(B组,7人)。A组在临床观察学习期间,同时按照规范操作步骤进行离体动物模型培训课程。培训结束时考核两组学员ESD操作情况,并再次完成问卷。应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A组与B组ESD总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标记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时间及黏膜剥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与B组的ESD操作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切除标本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1例为分块切除病灶,其余为整块切除。在操作过程中各发生1例穿孔。同时,对比离体动物模型组学员培训前后操作情况,发现培训后ESD总操作时间、切开时间明显提高。结论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家猪离体胃动物模型培训的内镜培训具有较高的教学参考价值,能够使各国学员熟悉并初步掌握ESD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帮助各国学员日后在临床开展ESD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L?薄荷醇制剂(NPO?11)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单次喷洒抑制胃蠕动的有效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分别局部喷洒NPO?11(含有效成分L?薄荷醇160 mg)或安慰剂20 mL。记录评估给药前、给药后2 min、内镜检查结束时的胃蠕动情况,由术者评估操作难易程度,并分析NPO?11抑制胃蠕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5家研究中心共入组220例患者。NPO?11组共109例,安慰剂组111例,两组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试验药物给药后2 min及内镜检查结束时两个时间点蠕动分级均为1级的受试者比例,NPO?11组为40.37%(44/109),安慰剂组为16.22%(18/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在上述两个时间点,与安慰剂组相比,NPO?11组较弱蠕动(1级和2级)的比例分别为67.89%(74/109)、79.82%(87/109),比安慰剂组46.85%(52/111)、48.65%(54/111)更高;亚组分析显示NPO?11对胃蠕动的抑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结论 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NPO?11局部喷洒可有效抑制胃蠕动,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其安全性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操作者评估胃镜操作较容易。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此外,NSAIDs已被初步证实可降低结肠癌及早老性痴呆等的发病率,这使NSAIDs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胃间质瘤为初诊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后的病理符合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以胃间质瘤为初诊并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68例患者共69处病变(其中1例患者胃内有2处病变),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超声内镜下病变起源、病变大小、治疗原因及术后病理结果,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胃间质瘤正确诊断病例与错误诊断病例相比,年龄、超声内镜(EUS)下病变起源及病变大小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1,0. 002,0. 02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EUS下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P=0. 020)及病变直径 1 cm(P=0. 035)与术前内镜诊断准确性相关。结论超声内镜下胃间质瘤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P=0. 020)及病变直径 1 cm(P=0. 035)与术前内镜诊断准确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最新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芝加哥分类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种亚型,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亚型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征。目的:应用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未经治疗的初诊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内镜和食管X线钡餐造影表现以及HRM数据。结果:25例患者中,5例(20.0%)为Ⅰ型,15例(60.0%)为Ⅱ型,5例(20.0%)为Ⅲ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4例(26.7%)Ⅱ型患者表现为胸痛。反流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53.3%(8/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扩张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73.3%(11/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LES腹内段长度、LES静息压、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完整松弛压(IRP)在3种亚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吞咽和吞咽间歇"食管嗳气"的发生率分别为32.0%(8/25)和24.0%(6/2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Ⅱ型最为常见。大样本的多中心资料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息肉癌变。据报道,50岁以上人群中息肉的发病率约为50%,癌变率为3%~10%。结肠病变筛查是结肠癌的一级预防措施,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结肠息肉,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往往以抑酸为主体,而抑酸治疗往往又伴随一个较长的疗程。众所周知,胃酸是具有其生理作用的,长期的抑酸治疗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抑酸药物如何用?联合用药还是单独用药?剂量多少?疗程多长?这些问题为众多消化科医师所困惑!也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希望《中国消化内镜》能刊载一些如何正确使用抑酸药物的指导性文章。基于此,《中国消化内镜》邀请了多位消化领域知名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共同提出了适度抑酸这一概念,并于2008年2、4、6、8、10、12期《中国消化内镜》上特辟专栏,就这一概念进行探讨和交流。此专栏拟请专家撰文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希望对广大临床医师在抑酸治疗方面能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提供一个供广大读者讨论的平台,如广大读者在抑酸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或不同的临床心得,欢迎给编辑部来信或来电,《中国消化内镜》期待您的参与!此栏目得到了众多消化内科专家和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相似文献   
9.
病例:患者男,59岁,因"乏力气促,伴食欲减退3年"于2012年7月入院。患者3年前曾因"乏力气促,大便发黑,食欲减退2个月",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当时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实验室检查:多次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最低为44g/L,白细胞计数下降,约2.0×10~9/L~4.1×10~9/L,白蛋白33.1g/L,余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示:肝脏结构改变(肝左叶略大,右叶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de novo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并评估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de novo早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内镜表现、治疗方式、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转归等资料。结果共纳入33例de novo早期结直肠癌患者, 年龄(62.67±8.62)岁, 男女比例7.25∶1。病变长径(0.96±0.36)cm;病变形态以浅表型(0-Ⅱ型)为主, 占72.7%(24/33)。2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 4例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 11例(33.3%)为高分化管状腺癌, 其中2例侵及黏膜下浅层;20例(60.6%)为中分化管状腺癌, 其中5例侵及黏膜下浅层, 15例侵及黏膜下深层;2例(6.1%)为中-低分化管状腺癌, 均侵及黏膜下深层。病变浸润深度与病变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01), 中分化及中-低分化病变更容易发生黏膜下层深浸润。33例(100.0%)病变均达到整块切除, 97.0%(32/33)达到完全切除, 42.4%(14/33)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