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存在异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2000年~2005年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接受结肠镜下治疗的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 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计353例,有39例存在平坦型异型增生;在76例存在隆起性病变的患者中,21例存在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经结肠镜下电灼切除或氩离子凝固法治疗后,复查、随访至今尚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结肠镜下活检和治疗是存在异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及治疗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寻找提高ERCP操作成功率以及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2003年1月~2005年7月,我院接受ERCP诊断及治疗的患者916例,记录并分析其操作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916例患者中,总操作成功率为94.7%,共有128例患者接受十二指肠乳头肌预切开术。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4%(50例),其中包括胰腺炎33例,胆管炎10例,消化道出血4例和消化道穿孔3例。另外,有297例患者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占32.4%)。结论对于胰胆道疾病患者,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措施,其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和高淀粉酶血症。十二指肠乳头肌预切开术有助于提高ERCP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上腹痛7个月,于2005年5月27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位于脐上偏右,为持续隐痛或钝痛,饥饿时明显,伴有反酸、烧心,疼痛不向肩背部放散,无恶心、呕吐。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球部变形,食管、胃和各组小肠未见异常,行胶囊内镜检查亦未见小肠病变,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后多次门诊复诊,一直服用奥美拉唑,症状可暂时减轻,但无根本好转,并逐渐出现腹胀、进食后呕吐、消瘦。此次入院前行胃镜检查见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水平部见1个病变的局部,未能窥视全貌,呈形态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7岁。因腹部不适20d,黑便6d,于2003年2月20日入院。患者20d前开始无明显诱因感腹部不适,餐后明显。6d前开始排柏油样大便,1~2次/d,伴头晕、乏力,化验大便潜血( ),血红蛋白74g/L,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白发病以来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及发热,体重无明显改变。有高血压史加年,平时服用“北京降压0号”1片/d。否认肝炎、结核及糖尿病史,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无烟酒嗜好。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便、腹部包块、腹痛和肠梗阻症状。原发性小肠肿瘤以空肠最为常见,良恶性比为1:3.4。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29例(65.9%)为间质瘤,其中良性6例,低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16例;5例(11.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9.1%)为腺癌;3例(6.8%)为平滑肌瘤;1例(2_3%)为平滑肌肉瘤;1例(2.3%)为类癌;1例(2.3%)为绒毛管状腺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多样,结合常见临床表现和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6.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象及病理特点,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腹部CT、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间质瘤的检出率。结果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有15例(65.2%)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岁(38~69岁),血红蛋白中位数为57 g/L,60%的患者曾接受输血治疗;腹部CT检出率为69.2%(9/13),小肠气钡造影率为77.8%(7/9),血管造影为88.9%(7/8),小肠镜为100%(8/8);15例并发出血的小肠间质瘤患者黏膜面均有溃疡形成,间质瘤直径中位数为3.5 cm,85%的间质瘤直径≤5.0 cm;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2例;另8例无并发出血间质瘤直径的中位数为8.4 cm,均为恶性间质瘤。结论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累积出血量较大,多表现为反复出血;双气囊小肠镜和血管造影较腹部检查CT敏感,尤其对于直径≤2.5 cm的间质瘤。  相似文献   
7.
随着结肠肿瘤等肠道疾患的增加,肠道手术及结肠镜检查数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术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多为结肠镜检查前2~3d进流质或低残渣饮食,再加泻药及镜检前灌肠,而在日本及欧、美各国则早已普遍采用口服肠道清洗剂取代传统的肠道清洗方法作为结肠镜检查及肠道手术前的预处置手段。我们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比观察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恒康正清)用于结肠镜前清洁肠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与磷酸钠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前后血生化指标、渗透压和体重的变化。[方法]78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2L、磷酸钠90ml进行肠道准备,检测聚乙二醇与磷酸钠组在肠道准备前后各种血生化指标、渗透压和体重。[结果]聚乙二醇组肠道准备后血尿素氮、肌酐、磷及体重较肠道准备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磷酸钠组肠道准备后血钙、钾及体重较肠道准备前有所下降(P〈0.05,〈0.01),血磷水平升高(P〈0.01),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磷酸钠肠道准备后易出现高磷、低钙、低钾血症以及体重下降,在老年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0岁,因上腹痛9年,黑便2周,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患者9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位于脐上偏左,不向肩背部放散,表现为隐痛或钝痛,阵发性加重呈绞痛,反复间断发作。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可减轻,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随体位改变或服解痉抑酸药后可缓解,多次胃镜和B超均未见异常。6年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3岁.因腹胀、腹痛11 d,加重伴血便2 d于2006-10-05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患者入院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腹胀,以上腹部为主,伴腹痛,进食后加重,并停止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无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