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JAK2V617F突变量对ET(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存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3.10-2016.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和治疗的ET患者229例,采取患者的骨髓血标本2 ml,肝素抗凝,红细胞裂解液分离单个核细胞,使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患者基因组DNA。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扩增目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12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标本。再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JAK2V617F突变负荷量,并通过测序方法检测PCR筛选的准确率。结果:伴有血栓形成的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量高于未发生血栓组(23.2%vs 14.2%),(P 0.05);WBC计数升高组( 10×10~9/L)及HGb浓度升高( 150 g/L)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量高于对照组(P 0.05),17例脾肿大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量高于45例脾脏未肿大组(P 0.05),年龄、性别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量之间无相关性(P 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JAK2V617F突变量对生存率无统计学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WBC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年龄、性别及脾肿大对生存率无影响(P 0.05)。结论:JAK2V617F突变负荷量影响ET患者的临床表现,JAK2V617F突变负荷量与是否形成血栓相关,性别、年龄与基因突变负荷量无关。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呈慢性或隐匿性发病。较大的静脉血栓形成自溶可能性极小,西医采用肝素、口服抗凝剂等内科治疗的完全溶解率低于10%。现将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以水蛭为主的中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骨髓来源的MSC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效果,但骨髓的采集对供者而言是创伤性操作。脐带为产科废弃物,采集容易且对产妇、婴儿无任何损伤。为了探索脐带华氏胶来源MSC(Wharton's jelly-derived MSC, 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评估WJ-MSC对CD4~+、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证实在MLR中,异基因来源的反应性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被来自供者、受者或第三方的WJ-MSC抑制;在Transwell分离培养中,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较直接接触培养弱;随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 3-dioxygenase, 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 1-MT)剂量的增加, WJ-MSC对CD4~+、CD8~+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长期培养传代后的第10代WJ-MSC也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这说明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不受MHC的限制,其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与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表达,而IDO是WJ-MSC有效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共20例患者,初治18例,复治2例.利妥昔单抗单用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19例,其中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体内净化治疗8例,维持治疗4例.结果 初治者单药治疗完全缓解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82.4%(14/17),2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94.1%;复治组中1例CR,1例PR;移植组中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对采集的干细胞质量和数量以及移植后造血恢复有不良影响;维持治疗组4例全部生存,最长随访57个月.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安全、有效,不论单用还是联合化疗对B细胞NHL均有良好疗效,可作为APBSCT的体内净化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方法口服沙利度150~250 mg/d,2~3次/d。EPO(利血宝)6000 U/次皮下注射,3次/周,治疗3个月以上。结果72.7%的IMF患者血红蛋白(Hb)明显上升,对血小板数,白细胞数上升也有一定疗效。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在不同级别医院误诊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在不同级别医院误诊的危险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x^2检查和Ridit分析,研究了173例AL在不同级别医院的误诊率和误诊危险程度。结果:省级医院血液专科AL首诊误诊率为7.69%,其他各级别医院误诊率为57.14~92.96%。医院级别和误诊的危险程度相关,基层医院误诊率高,省级医院非血液专科误诊的危险程度高。结果: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在不同地区配置合理的AL诊断网络,同时特别重视骨髓穿刺检查,将有助于在短期内降低AL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患,女,28岁.于1997年12月7日淋雨后畏寒,全身酸痛,发热,双下肢水肿,1个月后体温40℃,伴腹胀,于1998年1月19日入住我院消化科。查体:体温40.5℃,面部水肿,巩膜中度黄染,双肺闻细湿啰青,心脏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肝大平脐,脾肋缘下5cm,腹水征(+),腰骶部以下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8.
吡喃阿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994年始采用以吡喃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 98例 ,取得较好疗效。一般资料 全组 98例共 15 9个疗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63例 ,初治 43例 ,复治 2 0例 ,按FAB分型M110例 ,M22 3例 ,M3 14例 ,M42例 ,M510例 ,M62例 ,M7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8例 ,初治 10例 ,复治 8例 ,慢粒急变 8例 ,慢粒急淋变 5例 ,淋巴肉瘤白血病 3例 ,混合型白血病 2例。方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采用TA方案。THP 2 0~60mg ,静脉滴注 ,第 1~ 3天 ,Ara C 10 0~ 2 0 0mg静脉滴注 ,第 1~ 7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7岁,咳嗽、咯血1周,脐周阵发性绞痛3 d于 2004年8月23日收住我院消化科。查体:急性病容,体温 37.5℃,血压126/64 mm Hg,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脐周有压痛,腹软,无反跳痛。入院时 WBC 2.12×109/L,Hb 126 g/L,BPC 186×109/L。LDH 326 U/L,AST 73 U/L,ALT 25 U/L,TBIL 14 μmol/L,白蛋白47 g/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治疗效果不满意,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ANLL的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总结我院自1987年至 1997年间30例老年ANLL患者在不同剂量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下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老年人 ANLL 30例,其中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60岁至83岁,中位年龄65岁。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