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2.
目的 为了解亚稀褶红菇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毒性分级。方法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经典方法寇氏法,设亚稀褶红菇175、248、350、495、700 mg/kgBW共 5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大鼠12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4 d大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并对试验大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经计算,亚稀褶红菇对SD大鼠腹腔注射LD50为406 mg/kgBW,95%可信限为348~473 mg/kgBW。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心脏、肝脏、肾脏均有损害,随剂量增加损害程度加重。结论 按照大鼠急性毒性(LD50)剂量分级亚稀褶红菇为中等毒性,相当于人的致死量为5 g/人。  相似文献   
3.
带器妊娠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逆、易接受的节育方法,但带器妊娠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亚稀褶红菇的物种鉴定、地理分布、中毒症状及救治措施,为该物种造成的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及病患救治提供借鉴.方法 结合中毒案例,开展流行病学、临床救治调查分析,对毒蘑菇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亚稀褶红菇造成的中毒特征及救治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结果 2名中毒患者2015年7月26日晚食用了自己采集的“火炭菌”,潜伏期2~3h.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伴有酱油色尿,肌酸激酶急剧上升,并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肌酐等的上升,最终表现为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符合以往报道的亚稀褶红菇的中毒表现.2位患者给予血液灌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保肝、保肾、抗氧化等对症支持治疗,一名患者于40余天后死亡.另一名患者虽然历经转院治疗,至2016年2月底仍未出院,预后不佳.毒蘑菇样本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结论 亚稀褶红菇是一种毒性高的有毒蘑菇,其在我国分布较广,形态学分类结合分子生物学(使用ITS片段)方法是物种鉴定的有效方法,此蘑菇中毒者潜伏期短,人中毒靶器官主要为横纹肌,重症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常州溧阳城乡6例蘑菇中毒的临床诊疗经过,鉴定引发中毒的蘑菇种类,为该地区此类中毒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9年8月、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急诊6例蘑菇中毒患者病例资料、流行病学,并对蘑菇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所有患者均食用自己采摘的野生蘑菇,中毒潜伏期2-6h,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头晕、乏力2例,心悸1例,发热1例;3例心肌酶谱升高,1例肾功能异常;蘑菇标本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可以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的青褶伞。结论 青褶伞在常州溧阳较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早期予以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等对症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序列MRI纹理特征分析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学治疗(NACT)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NACT的宫颈癌患者,于NACT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行1次盆腔MR,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于治疗前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分别勾画ROI,获得纹理参数,每组图像共采集106个纹理特征,比较2组参数差异。对每组选取诊断效能较高且相关性小的纹理特征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综合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各序列单因素及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并对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T2WI、DWI和增强图像纹理特征中,分别有22、13和36个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T2WI、DWI和增强图像单个纹理特征预测宫颈癌NACT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9~0.839、0.745~0.813及0.552~0.786,综合模型预测疗效的AUC分别为0.839、0.885及0.766。结论 不同序列MRI纹理分析预测NACT对于宫颈癌的疗效具有较高价值,以DWI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褶伞属青褶伞的物种鉴定,总结青褶伞中毒诊断及救治方法,为该蘑菇造成的中毒事件处理和中毒患者救治提供借鉴.方法 结合中毒案例,收集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救治资料和可疑毒蘑菇样本,对毒蘑菇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青褶伞造成的中毒特征及救治进行梳理.结果 2名中毒患者食用了不等量的,自行采集的白色野生蘑菇;发病潜伏期约4h.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呈稀水样便),一名患者伴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另一名患者呕吐少量淡红色液体,并在第2天伴有淡血性稀水便.给予足量补液、激素、保肝、青霉素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3d后全部治愈出院.毒蘑菇样本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结论 该中毒事件是一起由青褶伞引起的经口中毒,青褶伞菌为有毒蘑菇,主要引起消化道刺激性改变,病情较轻,病程短;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青褶伞的物种鉴定是识别青褶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固定稳固可靠,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2002年2月~2003年2月笔者使用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3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研究亚稀褶红菇中毒人群与染毒实验动物心肌损伤相关性。方法 采用发生过食物中毒原产地经鉴定为亚稀褶红菇的蘑菇标本,建立动物模型进行试验。设亚稀褶红菇625mg/kgBW、1250mg/kgBW、2500mg/kgBW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40只雌雄大鼠(180g~220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染毒后第24h采血,测定Mb、cTnI、LDH、CK、CKMB、HBDH、ALT、AST。与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的心肌酶谱比较,比较研究实验动物心肌毒性机制与人体流行病学毒性反应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雌性SD大鼠高剂量组的血清生化指标MYO、cTnI、HBDH、CKMB 、CK、LDH、ALT、AST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SD大鼠高剂量组的血清生化指标cTnI、HBDH、CK、LDH、ALT、AST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雄性SD大鼠cTnI、雌性SD大鼠HBDH、LDH、AST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nI指标升高,呈剂量反应关系。人群流行病学报告中心肌酶谱指标标MYO、CKMB 、CK、ALT、AST值显著高于正常值,患者死亡率达75%。结论 动物试验的结果与人群流行病学报告相吻合,亚稀褶红菇中毒对生物体的心肌功能具有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