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基于原发肿瘤及淋巴结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预测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LN-LN)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RLN-LN的92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RLN-LN转移组(n=37)和非转移组(n=55)。评估术前CT图像,记录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长度、肿瘤厚度、厚度/长度)、RLN-LN大小(淋巴结短径、长径、短径/多平面重建(MPR)最长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评分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评分模型及独立预测因子诊断RLN-LN转移的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结果:肿瘤位置、肿瘤长度、RLN-LN短径、短径/MPR最长径是RLN-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诊断RLN-LN转移的AUC分别为0.586、0.705、0.831、0.777。基于以上4个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评分模型诊断RLN-LN转移的AUC为0.903(95%CI 0.846~0.959),优于各单一CT特征(Z=5.812,P<0.001;Z=2.161,P=0.030;Z=2.929,P=0.003;Z=4.052,P<0.001)。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555,校准曲线提示评分模型预测RLN-LN转移风险与实际转移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T图像的评分模型有助于食管鳞癌RLN-LN转移状态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丰顺县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组: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组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TEP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APP和TEP两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各有优缺点,前者的手术时间短,后者有助于隐匿疝的发现,临床医师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CT尿路造影(CTU),结合3D打印技术,数字化设计,研制个体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穿刺导板,初步探讨其应用于PCNL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2018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2例拟行经PCNL的肾结石患者,其中实验组10例,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导向器(穿刺导板),在体外进行模拟穿刺,明确进针角度后对10例患者进行PCNL;对照组12例,利用彩超定位穿刺点进行PCNL。比较两组穿刺定位的准确性、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10例患者术中穿刺导板与患者皮肤均贴合良好,在导板引导下行穿刺针穿刺并且经过彩超的验证1针穿刺成功率100.00%(10/10),进针点的定位及穿刺的深度、角度均与术前设计的方案一致;对照组12例彩超定位穿刺1针穿刺成功率75.00%(9/1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8±0.94)min、(49.31±6.43)mL,对照组分别为(9.04±1.09)min、(60.08±12.18)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经皮肾镜穿刺导板能够提高PCNL肾脏穿刺通道定位的准确性,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为PCNL的肾脏穿刺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军人积极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本科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TBL联合CBL教学组(n=50)和传统教学组(n=50)。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考核、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等方式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运用SPSS 19.0 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TBL联合CBL教学组在理论知识得分(54.87±4.98)高于传统教学组(48.65±3.51);案例分析考核得分(36.84±2.73)也高于传统教学组(32.37±2.34);在心理测评结果中,TBL联合CBL教学组在SCL-90后测得分(143.31±43.62)低于传统教学组(149.89±46.96);ERC、GWB后测得分(48.76±5.37)、(107.87±15.56)均高于传统教学组(43.58±5.79)、(102.32±12.13)。此外,TBL联合CBL教学组学生对该教学满意率达95.83%(46/50)。结论 TBL联合CBL教学在军人积极心理学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员的知识应用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c组为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组(RIperC+ RIpostC组).再灌注24h测定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肾脏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B组的Cr(429.52±29.08) μmol/L、BUN(39.05± 2.23) mmol/L、MPO(7.31±1.48) U/g、MDA (3.94±0.48) nmoL/mgprot均高于A组Cr(103.91±21.45)μmol/L(P<0.001)、BUN(12.20±1.86) mmol/L(P<0.001)、MPO(2.25±0.89) U/g(P=0.009)、MDA(1.95±0.29) nmol/mgprot(P=0.003);而SOD(4.03±0.38) U/mgprot低于A组SOD(6.819±0.68) U/mgprot(P=0.003).c组的Cr(244.85±40.30) μmol/L(P=0.002) 、BUN(23.48±1.80) mmol/L(P<0.001)、MPO(3.65±0.73) U/g(P =0.045)、MDA(2.19±0.31) nmol/mgprot(P=0.006)均低于B组,而SOD(5.71±0.30) U/mgprot(P=0.003)高于B组.A组组织形态基本正常,c组组织形态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对肢体短暂的缺血再灌注激发了机体内源性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闭锁(EA)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RTEF)再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RTEF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10例EA术后RTEF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再手术平均年龄为19个月,平均体重为8.3kg,所有病例均为GrossⅢ型;10例中有9例曾接受经右胸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在初次手术中有4例(4/10)瘘管并未切断。9例(9/10)复发瘘管的食管端开口于原食管吻合口狭窄处或近端食管。8例(8/10)术后存在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吻合口瘘。再手术前所有患儿行食管欧乃派克造影检查,确诊和疑似RTEF分别为5例(5/10,50%)、4例(4/10,40%)。所有RTEF通过胃镜及支气管镜确诊(10/10,100%)。患儿均接受再次进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8d。术后均获随访3~96个月,食管造影提示所有病例均治愈,未再发生RTEF。结论 EA术后RTEF与初次手术瘘管处理不当、食管吻合口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需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的疗效及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5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表现。结果 CT平扫主要定性诊断征象包括:腹腔积气17例;腹膜后积气1例;腹腔积液积血39例;肠壁增厚31例;肠系膜渗出及血肿17例;肠管扩张4例。37例CT平扫提示损伤部位,其中21例与手术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CT平扫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高龄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龄胃癌病人(70岁)手术后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Ig G、Ig A水平以及CD3、CD4、CD4/CD8较术前1 d有显著下降。术后7天EN+PN组血清TP、ALB、PA、Ig G、Ig A以及CD3、CD4、CD4/CD8与PN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EN+PN组和PN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改善高龄胃癌病人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灸组30例予热敏灸治疗;头针组30例予头针治疗;联合组30例予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3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组治疗前后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抽血检查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83.33%,头针组总有效率90.0%,联合组总有效率96.67%,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3组治疗后BSS评分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BSS评分低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3组治疗后SP、5-HT含量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SP、5-HT含量均低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头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调节SP和5-HT分泌,改善BS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