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Narcotrend指数(NI)变化,探讨意识消失时年龄与丙泊酚用量和NI的相关性.方法 3~70岁择期手术患者140例,按年龄分为7组,3~10岁组(G1组)、11~20岁组(G2组)、21~30岁组(G3组)、31~40岁组(G4组)、41~50岁组(G5组)、51~60岁组(G6组)及61~70岁组(G7组),每组纳入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男女患者各10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至患者意识消失时停药,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用药前后MAP、HR、NI的变化.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时G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G2~G7组(P<0.01),G2~G4组明显高于G6、G7组(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66,P<0.001).意识消失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与输注丙泊酚前比较,七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和NI均明显降低(P<0.05).G1组NI明显高于G2~G6组(P<0.05).年龄与NI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289).结论 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不同年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不同,年幼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高于其他年龄患者.  相似文献   
2.
3.
1病历摘要女,6个月;以"突发抽搐10 d,加重5 d"入院。病儿是36周第1胎妊娠,自然顺产,出生体质量为2.20 kg。既往无外伤、癫疒间样发作、局部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家族性血管畸形病史。查体:表情淡漠,无哭闹,听、视觉诱导反应迟钝,自主活动好。头颅无畸形,前囟无膨隆且张力不高。  相似文献   
4.
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和经尿道KTP/YAG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共223例。结果:从手术时间看,TUVP、KTP/YAG的手术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TURP组。最大尿流率及IPSS也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KTP/YAG组改善的效果较TURPTUVP差。术后并发症中TURP组术后近期的再出血倒数高于其他两组。KTP/YAG的尿道狭窄发生率最低。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电切综合症、尿外渗和死亡。结论:三种方法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其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方法,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93例临床诊治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收治的9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75例),90例患者接受尿香草扁桃酸检查,阳性者82例。B超、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6%、100%。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75例,恶性18例。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自体肝移植术的8例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对8例患者术前行腹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患者CT原始数据传输至人体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重建测定多房棘球绦虫体积、预切肝体积,并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比术中实际所见,评估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行自体肝移植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能清晰显示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术前测得预切肝体积与术中实际切除的肝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083,[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用于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行自体肝移植术前制定合理的肝脏切除及血管吻合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与下腔静脉、肝静脉关系的准确性。 方法 100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行腹部CT三期扫描,得到下腔静脉、肝静脉三维重建图像,观察棘球蚴病病变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关系,将结果与术中结果对比,分析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侵犯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可靠性。结果 CT成像评估血管推移、伴抱球征、界限不清楚、血管狭窄等与术中所见一致。有4例患者CT成像判断为病灶与下腔静脉界限清楚,而术中示病灶与血管有一定黏连。对于有血管狭窄判断为受侵犯的结果中,有3例为过度诊断。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CT成像能清晰显示肝棘球蚴囊肿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 min,平均365.7 min;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9 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 d,平均4.3 d.住院时间平均19.7 d(9~83 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胆道镜在胆道梗阻探查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永昌县医院外一科应用胆道镜在胆道梗阻探查术18例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痊愈出院,无肝外胆管结石残留、胆汁漏、急性胰腺炎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直观、安全、高效,是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及术后胆道残留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复合保温干预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妇科宫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处理,观察组行复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60 min(T2)、术毕(T3)体温变化、术后24 h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分;记录两组术中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T1,T2,T3时体温、术后24 h PCL-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复合保温干预能有效维持妇科宫腔镜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同时能减轻患者术后应激障碍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