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4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528篇
内科学   33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20篇
综合类   1243篇
预防医学   57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25篇
  4篇
中国医学   415篇
肿瘤学   1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 < 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 < 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 < 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 < 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青海高原藏系绵羊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和相关鼠疫菌遗传特征进行研究,为制定出适合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汇总分析青海省1958―2020年藏系绵羊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资料,描述其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对38株分离自人、藏系绵羊和喜马拉雅旱獭的鼠疫杆菌进行测序,再结合其他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分析菌株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构建菌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  1958―2020年共发生藏羊为疫情传染源的人间鼠疫疫情16起,发病69人,死亡42人,病死率60.86%。与藏系绵羊相关的鼠疫杆菌都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进化分支1.IN2中,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一鼠疫事件中人、藏系绵羊和周边喜马拉雅旱獭分离菌株位于同一簇群,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符。  结论  流行病学结合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证实了青海省人间鼠疫来自藏系绵羊,而藏系绵羊鼠疫则起源于旱獭。藏系绵羊是青海高原上重要的家畜,因此不应低估藏系绵羊鼠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肢端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 AM)与非肢端黑色素瘤(non-acral melanoma, NAM)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的差异,讨论并分析其基因突变类型及拷贝数变异的意义。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46个癌症相关基因进行了全面的基因组检测。根据解剖部位分为肢端组(AMs)和非肢端组(NAMs),比较并讨论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类型及CNV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厚度、溃疡、淋巴结状态和分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73例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BRAF突变(20.5%)、KRAS/NRAS突变(17.8%)、KIT突变(13.7%)。与AMs相比,NAMs的BRAF突变频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65岁的患者BRAF突变率与年龄>65岁的患者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无溃疡的黑色素瘤比有溃疡的黑色素瘤更易出现BRAF突变(P<0.05)。两组患者中KRAS/NRAS和KIT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细胞周期畸变基因(CDK4/6、CCND1/2、CDKN2A)、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EGFR、MET、ERBB2、ERBB3、PDGFRA)及抗细胞凋亡基因(BIRC2/3/5)的CNV在AMs和NAMs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9、0.002、0.027)。  结论  通过对AMs和NAMs基因突变类型及CNV的分析,能为深入了解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致癌模式和临床病理特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与HLA-DQA1、DQB1、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测序分型法(PCR-SBT)法对152例HT患者和176例健康对照人群HLA-DQ和HLA-DR基因进行分型分析,观察HT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HT患者中DQA1?0302、DQB1?0601、DRB1?04、DRB1?1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而DQA1?0102、DQB1?0602、DRB1?13、单倍体DQA1?01-DQB1?06-DRB1?15(DR15)明显低于对照人群.结论 HLA-DQA1?0302、DQB1?0601、DRB1?04、DRB1?14与HT的易感性相关,而HLA-DQA1?0102、DQB1?0602、DRB1?13、DR15与HT的保护性基因相关,HLA-DQ、DR基因位点存在保护性和易感性的双重作用,其等位基因之间的共同作用是影响HT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属于富血性肿瘤,发生率较低,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中占比约60%,以颈部出现无痛性包块为主要表现,随着病变组织体积不断增加,易伴随血管压迫及局部神经压迫等症状出现[1-2].颈动脉体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恶变率达到5%左右,且颈动脉体瘤一旦破裂出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及时给予治疗[3].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复杂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但复杂颈动脉体瘤所处方位十分特殊,靠近于神经系统,同时包绕着颈动脉组织生长,手术风险较高,手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4-5].2020年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主诉颈部包块的复杂颈动脉体瘤患者,给予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慧  张强  白顺宁  李康  马阳 《骨科》2019,10(1):43-47
目的 探讨足母趾胫侧籽骨及腓侧籽骨对足母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的110例足母趾外翻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双侧足母趾籽骨分为双侧足母趾籽骨组(30例)和非双侧足母趾籽骨组(80例)。其中,双侧足母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4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26例;非双侧足母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15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6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足母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比较其手术前后及组间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足母趾外翻情况均明显改善。两组病人术后的足母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及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足母趾籽骨对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形治疗足母趾外翻畸形手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共收集肝硬化患者95例,分为两组:肝硬化伴SIRS组(A组)45例,肝硬化不伴SIRS组(B组)50例;收集A、B两组人群的肝功能、血肌酐、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人群血清sTREM-1水平,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水平在肝硬化伴SIRS的早期诊断价值;观察两组患者90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两组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A组年龄、总胆红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感染率、Child-Pugh C级患者比例、90d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GR)、CRP、PCT、sTREM-1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GR、CRP、PCT、sTREM-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775、0.870、0.850、0.966;sTREM-1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60、0.956。死亡组GR、PCT、sTREM-1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REM-1水平在肝硬化伴SIRS早期可升高,有助SIRS发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减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42例患者服用加减甘草泻心汤,日1剂,并要求早晚适量汤药含漱口腔10分钟。45例患者服用维生素C钙胶囊及维生素B2。两组患者治疗1周,观察第3天及第7天的有效率及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73.80%,对照组总有效率44.44%, P=0.05。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5.20%,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 P=0.22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天及7天)VAS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P=0.000。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顾模型发现压力和年龄31-49岁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3,P=0.041。结论加减甘草泻心汤能有效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且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改善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治疗的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院次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示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观察组36例(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分析两组患者拇指远端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优良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88%(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足端指尖关节(DIP)平均活动度(70°~72°)比例为91. 67%、皮瓣外观满意率94. 44%、无痛率94. 44%、手功能情况满意率97. 22%、皮瓣血运质地优率88. 88%、感觉分级S4 58. 33%、TAM分级优比例为61. 1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 87%、78. 12%、84. 37%、84. 37%、68. 75%、37. 50%、40. 62%(均P 0. 05)。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较灵活,对患肢、主要血管神经损伤较少,美容效果好,瘢痕较轻,感觉功能修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