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周焱峰  高广忠  蒋霖 《安徽医药》2019,23(7):1387-1389
目的 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更好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58例动脉瘤夹闭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病人,分析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 Hunt-Hess分级、是否合并脑室出血是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引流量过少或过多,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会明显较前增高。结论 动脉瘤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每日引流量应控制在150[KG-*3]~250 mL,引流过多或过少容易增加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而Hunt-Hess分级较高,合并脑室出血会增加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模拟手术人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价值。方法1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在仅行CTA,未行DSA。利用CTA模拟手术入路,后处理采用容积成像(VR)技术,采集图像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16例动脉瘤病例仅在CTA图像资料的基础上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CTA图像很好的模拟手术人路。依据CTA所模拟的手术人路影像均可顺利找到动脉瘤。CTA对颅内动脉瘤解剖结构、载流动脉、周围解剖标志等重要结构显示清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对术中辨认解剖结构有很大帮助。结论CTA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前利用CTA模拟手术入路,可以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苏大附一院1999/2005年经手术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12例,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结果:9例获随访,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1个月,术后5 a生存率为41.7%。结论: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大,转移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室出血外引流拔管时间长短与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5例脑室出血行双侧外引流患者,分析术后引流时间,有无糖尿病史,术后是否行尿激酶灌注等作为统计因素.结果 发生颅内感染12例;第1、2、3周的感染率分别为12%,7%和11%,它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外引流管时间大于3周感染率明显高于1、2周;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如有无糖尿病,是否行尿激酶灌注,GCS评分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室出血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超过3周,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同时减少尿激酶使用次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以减少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A检查后行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夹闭术均获得成功.无瘤颈夹闭不全,无误夹穿通支血管.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例.25例恢复良好,重残4例,中残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 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更好的对动脉瘤的形态、结构进行辨认,评估双侧颈内、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提高手术的夹闭成功率,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麻木、乏力2天入院.体检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头颅MRI示左侧颞顶部颅板下方、大脑镰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条状异常信号灶,部分病灶融合,较大处病灶约3.6c m×3.2 cm×4 cm,T1WI、T2 WI为等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左侧大脑半球脑膜明显强化.局部脑组织受压,左侧脑室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右偏.患者无脑膜瘤及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入院后予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颞顶部大脑凸面并广泛浸润硬脑膜,其中颞部有大小约3cm×3 cm肿瘤,顶部有2处大小约3.5cm×4 cm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顶部肿瘤位于大脑镰旁并侵犯上矢状窦,肿瘤血供丰富,质地中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36例。其中,行3D-CTA检查107例,行DSA检查53例,同时行DSA及3D-CTA检查24例。对比3D-CTA和DS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其图像。结果136例中,确诊动脉瘤103例。3D-CTA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100%;DSA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100%,两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瘤颈形态、宽度、载瘤动脉及瘤周骨性解剖标志等方面,3D-CTA明显优于DSA。结论3D-CTA能独立诊断颅内动脉瘤,对动脉瘤的形态可提供比DSA更为详尽的资料,给手术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62例垂体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和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垂体瘤全切除38例;大部分切除20例;部分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木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大多数垂体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眼”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8年收治的33例通过导航引导并结合术中超声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3例患儿均经“锁眼”入路暴露并全切除肿瘤;1例因位了二左侧颞部,术后出现短暂的言语障碍,术后一周恢复正常;癫痫发作19例,16例术后癫痫药物治疗3年后逐渐停药未复发;1例发生1次癫痫大发作,2例发生部分性发作,均行药物控制;2例术前偏瘫术后得到改善,无术前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结论“锁孔”入路中应用神经导航并结合术中超声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暴露充分、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可最大程度切除病灶,可减少癫痫和再次出血的风险,是治疗儿童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