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60例。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关节穿刺液的性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要根据滑膜穿刺活检。滑膜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加用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不明显,关键是要彻底切除病变滑膜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非膝关节病变,由于大多伴有骨质较明显破坏、宜在切除病变滑膜的基础上,同时行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取健康山羊16只,体重22.65~31.22 kg,建立L5腰椎峡部不连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植骨组(于峡部不连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0.8~1.1 g)和内固定植骨组(先安装内固定器再于峡部不连处植入自体髂骨0.8~1.1 g).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行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取自愿捐赠椎体标本5个,来源于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于L5椎体左峡部横断,造成腰椎峡部不连模型.将微型位移传感器置于峡部断端,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施力方向,以2 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同步收集峡部断端的形变值.全部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破坏,观察位移传感器是否发生形变及腰椎峡部断端处是否发生闭合. 结果 实验动物均无凶手术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死亡,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活动,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8周腰椎双斜位X线片和大体观察均显示,内固定植骨组峡部融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植骨组的62.5%(P<0.05).组织学观察示,单纯植骨组3只峡部未融合动物腰椎峡部断端骨小梁骨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内固定植骨组峡部断裂处骨小梁连接成网状,小梁问为骨髓组织,骨小梁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镶嵌样"结构.椎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与数据处理结果 显不,匀速加载过程中,当外载荷为40 N时,位移传感器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开始闭合;随着外载荷进一步加大,传感器位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当外载荷为212N时,位移传感器不再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完全闭合,紧密接触,开始呈现加压效应. 结论 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具有明显的稳压和加压的双重力学功效,且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凸畸形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常用胸腰段骨折侧位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侧位X线片,让3位脊柱外科医师应用6种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1)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2)伤椎下终板和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3)伤椎头侧和尾侧邻近椎体后壁平行线的垂线夹角;(4)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5)伤椎上终板和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6)后凸比率,即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前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前上缘距离(a)/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后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后上缘距离(b).以3周为间隔分别独自测量两次后凸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1组内相关系数高度一致(r=0.84~0.95),其次是方法4(r=-0.75~0.90).各种测量方法三位测量医师所得结果组内一致性(重复测量5°以内变化)为76%~98.5%,方法1显示较好的一致性(92.4%~98.5%).配对检验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为O.53~0.90,方法1显示最高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0.85,范围0.75~0.92),其次是方法4(0.81.范围0.71~0.89).结论:测量伤椎头侧椎体上终板和尾侧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作为骨折椎体后凸角具有最佳组内和组间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损伤(SCI)药物治疗研究是目前脊柱外科的重点.SCI损伤初期有两类药物最为常用,即皮质类固醇类(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节苷酯类,可有效地对抗继发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其他药物还有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中药类为代表的自由基清除剂,均可不同程度地阻止继发性SCI的发展.研究发现,神经再生期许多神经生长因子和拮抗神经瘢痕的药物可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抑制损伤后瘢痕形成,但这些基础研究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在人类是否能取得期望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寰椎横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transverse atlantal ligament,OTAL)发病率非常低。1978年,Wackenheim首先报告了2例OTAL患者,目前英文文献共报告9例,国内仅报告1例。其发病机制及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我们自2002年9月~2003年10月共收治OTAL患者4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术后血肿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椎间盘摘除术无论是经后路手术、前路腹膜外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或经皮穿刺内窥镜手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术后血肿形成。轻者影响手术的效果,重者手术后血肿压迫脊髓可引起截瘫。为了提高手术效果,本文就腰椎间盘手术后血肿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院近18年来行腰椎全椎板或部分推板切除减压、神经通道松解、椎间盘摘除术1046例,术后出现急性血肿压迫而致不全截瘫或完全性截瘫而再手术者9例(占0.86%)。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8~59岁,平均45.7岁。手术持续时间2~4h。术后发生截瘫时间1~24h,平均13.25h。清理血肿术…  相似文献   
7.
200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恢复.结论 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本课题将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这一疑难疾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手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分析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及疗效。在获得随访的患者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46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术1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2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后缘骨赘及软骨结节切除术1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神经通道松解、后外侧植骨或椎间融合术47例。结果143例患者初次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44个月,平均62个月。再手术后29例出现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29分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3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4.2分,平均改善率72.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多间隙突出遗漏、术中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未切除、未处理中央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正确选择再手术时机及方法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贾占华  赵合元  周静 《天津医药》2002,30(5):269-271,F002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患者全部行X线摄片,CT检查,部分行MRI及椎管造影检查。3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或椎板并非是扩大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术。结果:普通X线片的阳性率约为50%。16例CT平扫、6例MRI检查均呈阳性,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32个月。效果良好。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病形成与脊柱生长发育有关。病变为慢性演变结果。CT、MRI能显示本病的特征。且MRI可以粗略显示其病理改变,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滑膜软骨瘤病26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赵合元  周静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0):621-623
目的:自1970年6月~1995年5月我科共收治滑膜软骨瘤病2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作者对该病的诊断依据及标准,从临床、X线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26例中,膝关节18例,其中双膝关节发病1例,肘关节4例,髋关节3例,肩关节1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及肌肉萎缩。因有的游离体未钙化或骨化,X线显示关节内游离体数目有时少于关节内游离体的实际数目。手术摘除游离体,切除病变滑膜,可收到满意疗效。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视野好,恢复快。游离体病理改变为肉眼下大块游离体有包膜,易裂解为许多小块。镜下软骨瘤体为分化较好的软骨小结节堆砌而成,其间有纤维组织分隔,软骨结节可钙化,游离体边缘有时可见滑膜细胞。结果:随访16例,平均4年5个月,12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无变化,2例术后功能稍差,劳累后仍疼痛。讨论:作者认为,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比根据游离体数目多少诊断更为合理。Milgram根据病理将本病分为三个阶段有重要意义,特别对Ⅰ、Ⅲ期病例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