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了解国内外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特征、优劣点及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及医院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在Pub Med和CNKI上,对2000—2016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患者安全测评工具进行系统文献综述。结果最终检索并纳入68篇文献,涉及20个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在调查方法上,除Ma PSAF采用访谈法之外,另外19个测评工具均采用问卷法;在调查对象上,除Parental-reported hospital safety climate是服务对象之外,另外19个测评工具均是医务人员;PSCHO、Ma PSAF、SAQ、HSOPSC和SCOPE 5个测评工具针对不同机构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修订版本,其中HSOPSC的修订版本最多达23个。结论国内外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研究日趋成熟,针对不同机构或文化背景的测评工具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及趋势之一,建议将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纳入医疗机构的评审指标或规范化管理流程之中,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调整,产科面临着分娩人群特点的变化,高龄妊娠、瘢痕子宫再妊娠、以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增加,高危妊娠人群的比例逐年增加.在行政部门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努力下,生育政策调整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仍维持缓慢下降的趋势,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时下降为16.9/10万.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1]也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盘(complete placenta previa,CPP)的临床特征以及围产结局。方法: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2 93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CPP的孕妇62例(双胎组)与同期分娩的单胎妊娠合并CPP的孕妇204例(单胎组)的临床资料。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谱系疾病中,胎盘植入深度与新生儿结局及胎儿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478例单胎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程度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组及侵袭性胎盘植入组,分别采用χ2检验及log-binomial回归的方法对两组新生儿结局及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新生儿结局方面,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在侵袭性胎盘植入组(3.4%)高于粘连性胎盘植入组(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性胎盘植入的新生儿期并发症,包括新生儿肺炎(3.0%比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1%比0.4%)、脑室内出血(3.4%比0)和转儿科的比例(49.6%比17.2%)显著高于粘连性胎盘植入组(P<0.05)。但多因素分析排除孕产妇年龄、分娩孕周、母体并发症因素影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检出结果显示,共26例(5.4%)胎儿及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其中11例(42.3%)为心血管系统畸形,7例为(26.9%)颜面部畸形。与粘连性胎盘植入相比,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侵袭性胎盘植入出生缺陷的发生率(8.5%)高于粘连性胎盘植入(1.8%,RR=3.96,95%CI=1.25~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植入深度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相关,随着植入程度的加重,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科交叉科研项目在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作用, 为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2021年4至8月通过目的抽样方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名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6名研究生导师和8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出4个主题:学科交叉科研项目对医学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受合作双方的内在需求和合适的合作者等因素影响;目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交流平台和成果归属不明朗等问题;师生对未来联合培养学科交叉人才的建议包括课程设置定制化、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改革现有的成果认定模式。结论通过学科交叉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是开展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的先决条件, 价值观认同则是持久合作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需求定制课程, 为研究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 并给予学科交叉研究一定的政策支持, 从而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河北省五个县(香河、丰润、乐亭、满城和元氏)婴儿体格发育状况。方法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于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在河北省五个县开展的"孕期营养项目",该项目将18 775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叶酸、铁和叶酸复合制剂以及复合微量营养素(含叶酸和铁)的干预,并于子代3、6、9、12月龄随访检查。本研究对男女婴儿不同时期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进行描述分析,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以下简称"WHO标准")计算男女婴儿不同时期的Z评分以及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共17 605例婴儿纳入研究,其中男婴9 240例(52.5%),女婴8 365例(47.5%)。婴儿整体体格发育水平高于WHO标准,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在出生到3月龄时期增速最快。男婴不同时期的体重、身长和头围高于女婴,但男婴不同时期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长Z评分、身长别体重Z评分和BMI Z评分均低于女婴,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婴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在0~1.8%,0.3%~1.8%,0.2%~1.6%的区间范围,且随月龄增加而降低(趋势检验P0.05);男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发生风险高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在2.5%~7.7%,0.5%~1.3%的区间,并随月龄增加而增大(趋势检验P0.05),其中9到12月龄增速最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结论河北省五个县的婴儿体格发育水平总体较好,女婴体格发育水平高于男婴,但须注意婴儿期超重率和肥胖率过快增长,必要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流行现状及趋势.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于2017年2月25日之前发表的关于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亚型患病率研究的文献,按照设定的纳入和诊断标准进行筛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不同时期和不同性别儿童患病率数据,并根据数据来源、年龄、筛查和诊断工具、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有9篇ASD患病率文献和20篇孤独症(au-tism or autistic disorder,AD)患病率文献纳入研究.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0~6岁儿童AD合并患病率分别为1.74‰(95% CI:1.12‰ ~ 2.69‰)和1.80‰(95% CI:1.33‰ ~ 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98),但均显著高于1996-2005年合并患病率0.94‰(95% CI:0.67‰~ 1.33‰) (P =0.031;P=0.005).0~6岁儿童ASD合并患病率在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分别为3.52‰(95% CI:1.48‰ ~ 8.34‰)和3.48‰(95% CI:1.77‰ ~6.8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983).不同性别ASD和AD患病率在不同时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得到2006-2015年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分别为3.51‰(95% CI:2.15‰~5.74‰)和1.77‰(95% CI:1.40‰~ 2.24‰),男女患病率比分别为2.59:1和3.63:1.亚组分析提示月龄和文献质量与ASD或AD合并患病率相关.结论:2006-2015年中国0~6岁儿童ASD和AD患病率均保持稳定,相比2005年以前是否呈上升趋势难以定论.建议开展全国代表性儿童早期ASD和AD现况调查与监测,准确估计ASD及AD流行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6~2020年全国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谱进行调查,为阴道分娩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2016~2020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15~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数据(2016~2020年纳入三级医院数据,2020年纳入二级医院数据)。阴道分娩并发症病例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编码识别。结果:共纳入15~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14445908例。2020年阴道分娩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8.7%,在二级、三级医院分别为14.7%和22.3%,阴道分娩并发症在三级医院中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11.9%上升到2020年的22.3%。2020年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前2位亚类依次为产科裂伤、产后出血,在三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11.9%、5.7%,在二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8.9%、3.7%;产科裂伤中分娩时Ⅲ度、Ⅳ度会阴裂伤在三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0.055%、0.015%,在二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0.049%、0.013%。2020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总体发生率为4.8%,2016~2019年三级医院监测数据显示产后出血发生率从3.8%上升到6.4%,一直处于阴道分娩并发症疾病谱顺位首位。结论:全国阴道分娩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产科裂伤和产后出血最为常见。建议在规范疾病诊断编码的基础上,从促进分娩安全管理、提高助产技术和完善妊娠风险评估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针对阴道分娩并发症重点病种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食盐加碘与贫困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早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贫困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为调查对象,询问家庭碘盐食用情况,并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评价儿童早期发展水平。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家庭食用碘盐是否影响看护人抑郁、儿童喂养和养育行为,进而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结果共纳入0~35月龄儿童2591人,其中家庭使用非碘化盐的儿童59人,占2.3%。家庭食用非碘化盐的儿童可疑发育迟缓率为62.7%,显著高于家庭食用碘盐儿童(32.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食用非碘化盐的儿童可疑发育迟缓患病风险显著高于食用碘盐儿童(OR=1.81,95%CI:1.01~3.23)。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家庭食用非碘化盐可以显著增加看护人抑郁风险,降低儿童拥有玩具和对儿童早期学习的支持,进而增加儿童可疑发育迟缓风险。结论家庭食用碘化盐通过改善看护人心理状态和促进适宜的养育看护行为,从而对儿童早期发展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发展离不开看护人养育行为的支持,养育照护框架全面概括了儿童早期所需要的支持,"淡出"效应提示看护人行为是儿童早期发展干预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表明缺乏对看护人养育行为的改变会降低干预的远期效应。本文对养育照护框架、看护人养育行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淡出"效应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设计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