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价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在判断高胆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l例高胆患儿于入院后l-7d,生后28d行EEG检查,同时对患儿行随访观察和生长发育评估(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和盖泽尔生长发育评估法),评价其临床后遗症与新生儿期EEG的关系。结果:5l例高胆患者儿新生儿期EEG14例异常,异常率为27%,轻度、中度、高度高胆组息儿的EEG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X^2=9.588,P&;lt;0.05)。14例EEG异常者中,8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EEG异常者神经系统后遗发生率为57%,EEG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37%,EEG重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25.65,P&;lt;0.05)。结论:EEG异常情况与高胆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呈正相关。新生儿EEG可作为高胆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胎盘植入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其高子宫切除率、高产后出血率及对母婴生命安全的威胁,使产前识别、诊断以及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在眉睫。文章将超声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指标对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在新生儿酸中毒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孕产妇204例的分娩前30分钟的胎心监护图形的减速区面积,根据p H7.20和(或)碱剩余-12.00 mmol/L分为酸中毒组(26例)和对照组(178例),探讨胎心监护图形的减速区面积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预测酸中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酸中毒组减速区面积(18.00 cm~2)明显大于对照组(10.5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30分钟图形的减速区面积的AUC为0.663(95%CI 0.541~0.785),预测酸中毒的敏感性为61.5%,特异性为72.5%。结论: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对预测新生儿酸中毒有一定价值,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欠佳,建议结合更多图形指标解读图形对新生儿酸中毒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7月~2006年9月,共7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抽吸器组3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情况从同期急诊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中选取35例条件相匹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资料、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结果抽吸器组支架直接置入率高(P=0.009),远端栓塞发生率低(P=0.046),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值小(P=0.004),心肌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高(P=0.04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抽吸器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峰值浓度较低,ST段回落幅度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住院期间和中期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CS患者中,急诊PCI时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器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微灌注,减少心肌酶的释放,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氨茶碱对急进高原者抗缺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急进高原者抗缺氧的效应。方法:总共100名青年男性入选本试验。随机分为2组:氨茶碱组50名(A组),对照组50名(C组)。所有参试者均为从四川省(海拔400米)招募的新兵。在乘飞机从四川进入拉萨(海拔3658米)前7 d,A组和C组分别开始口服氨茶碱和安慰剂。在3个时间点(服药前、服药后7d、进入高原后3 d)抽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2O2)、乳酸(LA)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在平原地区服药前、后两组的缺氧和氧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进入高原后3 d,所有参试者的血浆SOD,CAT(仅对照组),H2O2,LA水平增加(P<0.01),NO,SaO2下降(P<0.05,<0.01)。A组的SOD,CAT,H2O2,LA水平较C组低(P<0.01),而NO和SaO2水平高于C组(P<0.05,P<0.001)。结论:氨茶碱具有抗高原缺氧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高血糖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拉萨市藏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调查、生化检查和颈动脉检查。检查并分析449例藏族人的糖耐量,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空腹胰岛素含量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根据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NGT)352例,糖耐量低减组(IGT)62例,糖尿病组(DM)35例。患者糖耐量异常的程度越高,患者年龄越大(P<0.01),高血压发病率越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越大(P<0.001),糖基化血红蛋白值越高(P<0.01),血糖(P<0.001)、甘油三酯浓度(P<0.05)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P<0.05)。IGT和DM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远比NGT组严重(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增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糖血症的藏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05例PCI患者中41例严重出血患者(出血组)和随机抽取的50例无严重出血患者(未出血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严重出血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年龄和基础血肌酐水平较高,体重较低。年龄偏大、体重轻和基础血肌酐水平升高是增加PCI术后严重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体重和血肌酐水平可以作为预测PCI术后严重出血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FMD)的差异。方法:在空腹状态下,使用B型超声对272例藏族男性和580例汉族男性进行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测。对比两组人群各项基本指标和FMD变化。结果:藏族人群肱动脉直径的绝对和相对变化低于汉族人群(P<0.001)。结论: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和年轻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20例,根据年龄分为年轻组(146例)、高龄组(62例)和对照组(112例),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点、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的患者在年轻组、高龄组和对照组分别占45.2%,17.7%和23.2%(P=0.000);以心绞痛起病的患者中1周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占47.2%、14.3%和40.0%(P=0.018);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9%、10.5%和1.9%(P=0.000);高血压患者在3组中分别占40.4%、67.7%和56.3%(P=0.001);吸烟患者分别占71.2%、22.6%和55.4%(P=0.000);肾功能不全患者分别占1.4%、16.1%和2.7%(P=0.000);住院病死率分别占0、6.5%和0.9%(P=0.003)。结论年轻患者多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高龄患者病变复杂,合并多系统疾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急进高原者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总共50名青年男性入选本试验,均为从四川省(海拔400m)招募的新兵。在乘飞机从四川进入拉萨(海拔3658m)之前及之后3d,测定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D-二聚体(DD)含量。结果:进入高原后,PT、TT、APTT、DD比在平原时增高,FIB、Plg、纤溶酶抑制物降低(P〈0.05)。结论:健康人急进高原后纤溶系统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