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儿童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变化规律和处理原则.方法 2000年3月-2007年8月,收治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儿2 957例,其中采取非手术治疗2097例(非手术组),手术治疗860例(手术组).手术组男441例,女419例;年龄6个月~18岁,中位年龄5岁.非手术组血管瘤1950例,男575例,女1375例,年龄1个月~14岁,中位年龄6个月;血管畸形147例,男67例,女80例;年龄2~17岁,中位年龄7岁.非手术组中1 525例血管瘤患儿及147例血管畸形患儿仅接受门诊随访观察而未实施医疗干预,余425例血管瘤患儿在观察中接受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分别将各组患儿年龄、病程、处置方法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 525例未干预血管瘤患儿表现出明显增生、静止和消退完成期特点,消退完成期522例(中位年龄16个月),消退率为34%;425例接受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的患儿中,383例(90%)进入消退完成期.147例血管畸形患儿无异常增快及自然消退者.手术切除的860例患儿随年龄增人,血管瘤构成比逐渐下降,血管畸形构成逐渐上升.结论 血管瘤转归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点.对于多数不涉及重要功能的中小型血管瘤不宜过早进行干预,可在医师监测下严密观察,争取自然消退.对于生长于特殊部位以及面积较大,生长速度过快的难治性血管瘤,为防止并发症发生及在自行消退之前出现更大损害,可积极实施适当医疗干预.血管畸形不能自然消退,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青春期前尿道下裂各项相关人体测量学指标,数据化描述尿道下裂的解剖异常。方法 选择2021年3月—12月3个医学中心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16例青春期前(TannerⅠ级)尿道下裂初次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10~111个月,平均32.6个月。尿道下裂按照尿道缺损所达位置分型,远段型(尿道缺损在冠状沟或以远)47例(9.11%),中段型(尿道缺损在阴茎体段)208例(40.31%),近段型(尿道缺损在阴茎阴囊交界部或近侧)261例(50.58%)。测量以下指标:术前和术后即刻阴茎长度,重建尿道长度和尿道总长度;阴茎头区形态指标,包括术前阴茎头高度和宽度、AB、BC、AE、AD、有效AD、CC、BB、冠状沟尿道板宽度以及术后阴茎头高度和宽度、AB、BE和AD,其中A点为舟状沟顶点、B点为舟状沟侧方隆突、C点为阴茎头冠腹外侧隆突、D点为阴茎头冠背侧中点、E点为冠状沟腹侧中线;包皮帽形态指标,包括包皮帽宽度、内板和外板长度;阴囊形态指标,包括左侧、右侧和前方阴茎阴囊距;肛殖距,包括肛门阴囊距1(anoscrotal distance 1,ASD1)、ASD2、肛门阴茎距1(a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前应用汉防己甲素(TET)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模型胎仔肺内表面活性蛋白B(SP-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1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配种后,于孕9.5 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只)、膈疝组(4只)和治疗组(4只),膈疝组和治疗组一次性灌胃给予除草醚125 mg/只(溶于2.5ml橄榄油中),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橄榄油.配种后18.5 d时,治疗组给予30 mg/kg汉防己甲素灌胃(1次/d,连续3 d),膈疝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孕21 d对孕鼠行剖宫产,观察胎鼠膈疝形成情况,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并行图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胎肺内SP-B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膈疝组和治疗组共有48只胎鼠形成膈疝,其致畸率为64.9%,二组之间致畸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疝组胎鼠存在肺发育不良,产前给予TET干预,肺组织在形态上有明显改善,外形接近于对照组.正常肺组织中,SP-B在肺泡上皮细胞及远端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在膈疝组中未见SP-B表达.治疗组中可见SP-B表达,但低于对照组(P<0.01).PCNA阳性细胞率在对照组与膈疝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组中其表达显著较前二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应用TET可诱导CDH胎鼠肺的成熟,促进肺内SP-B表达升高;同时,产前给予TET干预的CDH胎鼠,其肺内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提示TET诱导CDH胎肺的成熟并不是依靠促进细胞增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尿道板重建分期卷管尿道成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尿道板重建分期卷管尿道成形手术的初治患者55例,其中会阴型32例,阴囊性23例。55例分期手术患者32例完成第二期手术,第二期手术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TIP)手术4例,采用原位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Duplay)手术28例。术后安置尿管9~11天,随访18~68个月。结果 55例患者第一期手术后1例出现尿瘘(1.81%),1例出现尿道裂开(1.81%),无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其他并发症。32例完成第二期手术,其中1例出现阴茎头裂开(3.12%),3例出现瘘(9.37%),1例出现狭窄(3.12%),1例出现尿道裂开(3.1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 尿道板重建分期卷管尿道成形手术较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率低,外观较好,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ugita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Sugita方法治疗的7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方法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4~5 d去除敷料暴露伤口,拔除尿管,术后5~6 d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6.5个月,均排尿正常;8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其中5例术后6~8周恢复正常,3例术后10~12周恢复正常;74例阴茎体显露良好,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4例家属认为阴茎短小.结论 Sugit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美容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应用于儿童尿道下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行尿道下裂成型术的男性患儿(0~4岁)随机分为R组(骶管阻滞:0.20%罗哌卡因1 mL/kg)以及HR组(骶管阻滞:氢吗啡酮10μg/kg+0.20%罗哌卡因1 mL/kg),每组55例。比较2组患儿术后镇痛时间,术后1、6、12、18、24 h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R组相比,HR组患儿术后镇痛时间更长(P<0.01),术后12 h和18 h CHEOPS评分更低(P<0.05),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能够安全地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并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改善患儿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阴茎头成形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103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采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减容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未采用阴茎头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8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前阴茎头横径、阴茎腹侧头冠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152;t=1.653,P=0.077)。记录两组成形尿道长度以及随访期间阴茎头裂开以及尿道皮肤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结果减容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5.51±7.79)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4例、阴囊及会阴型79例。对照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2.17±6.37)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1例、阴囊及会阴型67例;两组患儿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0)。术后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减容组发生尿道皮肤瘘3例、阴茎头裂开2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发生尿道皮肤瘘7例、阴茎头裂开3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0)。两组患儿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外口呈裂隙样,接近正常尿道外口外观。术后3个月,减容组最大尿流率为(6.23±0.54)mL/s,对照组为(5.44±0.92)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00)。结论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需切断尿道板的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能减少术后阴茎头裂开、尿道瘘及尿道外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初次矫治手术中阴茎脱套分离(脱套)、切断尿道板(断板)、阴茎海绵体背侧白膜折叠(背折)和筋膜皮肤覆盖操作对阴茎长度的影响。方法以209例青春期前初次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0~97个月,平均31.7个月。于术前(n=209)、脱套后(n=152)、断板后(n=139)、背折后(n=170)、筋膜皮肤覆盖后(n=209),测量阴茎牵拉长度并比较操作前后长度差异。根据术中处理,将患者分为断板组及保板组、背折组及未折组,同时将保板组进一步分为背折亚组及未折亚组;比较组间阴茎长度差异,分析上述处理对阴茎长度的影响。对脱套、断板、背折及筋膜皮肤覆盖处理前后阴茎长度差值与成形尿道长度、阴茎静息背侧长度、阴茎静息腹侧长度、术前阴茎长度及脱套后阴茎弯曲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阴茎长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矫治术中脱套、断板后阴茎长度较前增加(P<0.05),背折、筋膜皮肤覆盖后缩短(P<0.05),所有操作完成后阴茎长度较术前增加(P<0.05)。断板组术后阴茎长度较术前增加(P<0.05),而保板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板组术后阴茎增加长度大于保板组(P<0.05)。背折组术后阴茎长度较术前增加(P<0.05),未折组手术前后阴茎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茎增加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板组中,背折亚组与未折亚组组内手术前后阴茎长度比较,以及组间手术前后阴茎长度、术后阴茎增加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套、背折及筋膜皮肤覆盖后阴茎增加长度与成形尿道长度、阴茎静息背侧长度、阴茎静息腹侧长度、术前阴茎长度及脱套后阴茎弯曲度无相关(P>0.05);成形尿道长度及术前阴茎长度是断板后阴茎增加长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尿道下裂初次矫治手术中各主要操作均会改变阴茎长度,断板增加的阴茎长度不会被背折导致的短缩完全抵消,单纯背折处理对术后阴茎长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0个月。因左侧阴囊包块8个月人院。8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阴囊左侧一包块,鸽蛋大小,质软,不伴发热、疼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包块逐渐长大;门诊以左侧精索鞘膜积液收入院:体查:阴茎外形正常,包茎。阴囊左侧见一大小约8cm×4cm囊状包块,质软,边界清晰,无明显触压痛;持续加压包块大小无明显变化;透光实验阳性。右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左侧外环口处可及睾丸样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