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生儿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诊治困难,死亡率高.我院近10年来收治新生儿肠梗阻36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13例.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2.
脑积水可分为综合征型脑积水和非综合征型脑积水,综合征型脑积水定义为伴发至少一处颅外严重先天性畸形的先天性脑积水,多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所知的人类综合征型脑积水相关的致病基因达100多个。根据疾病类型,可将基因突变所致的综合征型脑积水分为八大类。本文通过总结最新文献,对各类综合征型脑积水的特点、相关突变基因及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儿童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6例纵隔畸胎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纵隔畸胎瘤。男74例,女82例;年龄17天至15岁9个月(平均年龄6岁3个月)。肿瘤位置:前纵隔129例,后纵隔22例(合并椎管内畸胎瘤10例),中纵隔(心包)2例,肺2例,食管1例。结果 临床表现:咳嗽发热79例,胸痛45例,胸闷气促40例,无症状10例,下肢无力或瘫痪4例,咯血2例,胸壁畸形2例,咳出异物1例,心脏杂音1例,腹痛1例。156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机器人手术3例(1.9%),胸腔镜手术65例(41.7%),胸腔镜中转开胸手术16例(10.3%),开胸手术72例(46.2%)。142例为成熟畸胎瘤,14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乳糜漏2例,膈膨升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1~121个月),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儿童纵隔畸胎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较为复杂,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MRI、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是儿童纵隔畸胎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并根据肿瘤临床特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疗效。方法先天性肾积水患儿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53d~12岁。单侧肾积水31例,双侧肾积水2例。均采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再通率为100%,术后仅1例有发热伴尿路感染,经抗炎治疗痊愈。结论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再通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4岁。因间断性腹痛1月加重伴黑便15d,呕吐2d入院。患儿病前无明确外伤史,其母于入院前15d发现左膝部有损伤痕,已愈合,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胆肾正常,胰大小正常,边界清,实质回声均匀,主胰管不扩张,肝前区肝肾夹角及脾肾夹角可见53mm的液性暗区,内见肠管蠕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上较少见,死亡率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重要因素。本院1997~2007年收治先天性胃壁缺损致胃穿孔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腹裂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先天性腹裂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患儿的病例资料。19例采用传统全麻插管下I期复位缝合术,2例采用非全麻气管插管下I期免缝手术。结果19例全麻气管插管I期复位缝合术的患儿中,治愈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非全麻气管插管下I期免缝手术患儿均痊愈出院。所有存活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腹裂的主要方法,产前诊断为产房手术提供了可能,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由较轻的颅脑外伤致一侧或两侧肢体偏瘫;CT示左、右或双侧基底节区梗塞;经治疗后多数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非手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效果满意;基底节区钙化也是腔隙性梗塞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胆管炎是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胆道闭锁远期疗效不佳的重要因素。胆管炎的病因复杂,其中反流性胆管炎这一影响因素被普遍关注。适当延长空肠胆支肠袢可减少胆管炎的发生,但统一规范的肠袢长度尚未制定。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在进行研究,本文就Kasai手术空肠胆支保留长度与胆管炎发生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仍有一部分ARM患者术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虽然ARM的具体发病机制及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有文献指出直肠末端肠壁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发育与术后排便功能相关。目前有动物模型实验及相关临床研究证实,Shh/Bmp4信号通路可在ENS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拖出及辅助腹部小切口根治长段型巨结肠3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及/或选择性辅加腹部小切口根治长段型巨结肠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3月经用该术式治疗婴儿长段型巨结肠33例。其中病变段位于乙状结肠上段16例,降结肠11例,脾曲4例,横结肠右侧2例。全组病例均经钡剂灌肠、肛门直肠测压、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实施I期手术32例,II期手术1例。结果17例单独经肛门拖出结肠,16例辅加腹部3~5cm小切口协助完成手术。切除病变结肠平均长度为39.2cm(32~63cm)。平均手术时间为145min(110~190min)。出血约10~50ml。术后恢复良好,6例出现肛周轻度红肿、糜烂,均于术后6~11d痊愈出院。30例经3个月~4.5年随访,生长发育良好,3个月内每日排便4~8次,6个月后每日2~3次。5例发生结肠炎,经保守治疗痊愈。轻度污粪及便秘各1例。无腹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狭窄。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根治婴儿长段型巨结肠方法可行,且安全、有效,操作较简便。对病变位于降结肠以上、结肠系膜较短者,可辅加腹部小切口协助完成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巨输尿管症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以输尿管迂曲、扩张为共同病理改变,常采用病变输尿管切除、输尿管裁剪整形及抗返流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2002年6月 ̄2005年6月我院采用改良膀胱外输尿管隧道延长术治疗小儿巨输尿管症10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因“车祸伤后半0.5h”入院。患儿入院前半h不慎被大货车撞伤腰腹部急抱送入院。入院后患儿呼吸急促,SaO2低,予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d后患儿进行性腹胀,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急腹腔穿刺抽出含胆汁的不凝血,考虑空腔脏器损伤,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于人院当天起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疗程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IH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2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规药物治疗组1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分型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百胜AU-4型彩色超声仪对30例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进行分型诊断。结果本组30例患儿超声检查直肠盲端距肛(皮肤间的距离与手术检测结果对照,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B超检查可以明确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合理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6.
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例因并发外科急腹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混浊血性积液、肠管广泛出血斑点,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患儿各项随访指标均正常。结论诊治过敏性紫癜过程中出现外科急腹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院24例婴幼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阑尾炎24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疗效。结果2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病理确诊,疗效满意;2例阑尾脓肿保守治疗而愈。结论婴幼儿阑尾炎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回盲部肠重复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盲部肠重复畸形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的特点,以期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9例回盲部肠重复畸形临床资料,发病时间2h~3个月。结果该组病例术前全部误诊,2例误诊为肠梗阻,3例误诊为阑尾炎,2例误诊为肠套叠,2例误诊为美克尔憩室。全部病例均手术开腹探查,证实为回盲部肠重复畸形,给予切除回盲部病灶,行回结肠吻合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婴幼儿肠重复畸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并发症就诊,术前诊断困难,往往与其它畸形合并存在。对于该类患儿行B超,腹部平片,钡餐及99m/Tc综合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并可以相互鉴别。一经诊断,即予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好发于1~6岁的幼儿,是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病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患儿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左侧18例,右侧16例,有前臂被动牵拉者32例,无牵拉者2例。1~2岁3例,2~3岁12例,3~4岁11例,4~5岁6例,5~6岁2例。本组病例全部为新鲜桡骨头半脱位,均在门诊一次性手法复位获成功,1~3个月随访无一例发生再脱位或肘关节功能障碍。1.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患儿拒绝活动或接物,患肢肘关节呈半屈曲位。X片显示:桡骨头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张力带技术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我院11例青少年肘内翻畸形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18.3岁。X线片示肘内翻最大25°,最小8°。畸形时间最长18年,最短9年。均采用张力带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于术后2周拆线,拆除石膏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端大量骨痂,达到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优10例,良1例。平均随诊时间1.8年(6个月~3年),随访期间患者肘关节外观尚可,活动无异常。结论张力带技术治疗大龄儿童肘内翻畸形,固定可靠,操作方便,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