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产前应用汉防己甲素(TET)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模型胎仔肺内表面活性蛋白B(SP-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1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配种后,于孕9.5 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只)、膈疝组(4只)和治疗组(4只),膈疝组和治疗组一次性灌胃给予除草醚125 mg/只(溶于2.5ml橄榄油中),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橄榄油.配种后18.5 d时,治疗组给予30 mg/kg汉防己甲素灌胃(1次/d,连续3 d),膈疝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孕21 d对孕鼠行剖宫产,观察胎鼠膈疝形成情况,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并行图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胎肺内SP-B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膈疝组和治疗组共有48只胎鼠形成膈疝,其致畸率为64.9%,二组之间致畸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疝组胎鼠存在肺发育不良,产前给予TET干预,肺组织在形态上有明显改善,外形接近于对照组.正常肺组织中,SP-B在肺泡上皮细胞及远端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在膈疝组中未见SP-B表达.治疗组中可见SP-B表达,但低于对照组(P<0.01).PCNA阳性细胞率在对照组与膈疝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组中其表达显著较前二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应用TET可诱导CDH胎鼠肺的成熟,促进肺内SP-B表达升高;同时,产前给予TET干预的CDH胎鼠,其肺内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提示TET诱导CDH胎肺的成熟并不是依靠促进细胞增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儿童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变化规律和处理原则.方法 2000年3月-2007年8月,收治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儿2 957例,其中采取非手术治疗2097例(非手术组),手术治疗860例(手术组).手术组男441例,女419例;年龄6个月~18岁,中位年龄5岁.非手术组血管瘤1950例,男575例,女1375例,年龄1个月~14岁,中位年龄6个月;血管畸形147例,男67例,女80例;年龄2~17岁,中位年龄7岁.非手术组中1 525例血管瘤患儿及147例血管畸形患儿仅接受门诊随访观察而未实施医疗干预,余425例血管瘤患儿在观察中接受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分别将各组患儿年龄、病程、处置方法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 525例未干预血管瘤患儿表现出明显增生、静止和消退完成期特点,消退完成期522例(中位年龄16个月),消退率为34%;425例接受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的患儿中,383例(90%)进入消退完成期.147例血管畸形患儿无异常增快及自然消退者.手术切除的860例患儿随年龄增人,血管瘤构成比逐渐下降,血管畸形构成逐渐上升.结论 血管瘤转归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点.对于多数不涉及重要功能的中小型血管瘤不宜过早进行干预,可在医师监测下严密观察,争取自然消退.对于生长于特殊部位以及面积较大,生长速度过快的难治性血管瘤,为防止并发症发生及在自行消退之前出现更大损害,可积极实施适当医疗干预.血管畸形不能自然消退,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阴茎头沟背侧局部减容术在尿道下裂保留尿道板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尿道下裂修复中采用阴茎头沟背侧局部减容术的6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尿道下裂手术史分为初治组和再手术组。收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记录术前情况及术式,术后予门诊或网络随访;术后3~6个月于门诊检测自由尿流率,记录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HOS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如期拔除尿管出院,术后尿道口呈纵裂外观,尿线呈水平抛物线。术后随访6~24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19%(11/64),其中初治组10.00%(2/20),再手术组20.45%(9/4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P=0.50)。术后最大尿流率初治组为(9.49±1.74)mL/s,再手术组为(9.75±1.85)mL/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0,P=0.610)。初治组术后HOSE评分为(15.55±0.69)分,再手术组平均术前HOSE评分为(13.32±1.12)分,术后HOSE评分为(15.55±0.76)分。初治组与再手术组术后HO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0,P=0.980),再手术组手术前后HO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0,P<0.001)。结论阴茎头沟背侧局部减容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安全、可行,可以改善尿道外口形态及尿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Sugita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Sugita方法治疗的7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方法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4~5 d去除敷料暴露伤口,拔除尿管,术后5~6 d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6.5个月,均排尿正常;8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其中5例术后6~8周恢复正常,3例术后10~12周恢复正常;74例阴茎体显露良好,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4例家属认为阴茎短小.结论 Sugit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美容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尿道板重建分期卷管尿道成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尿道板重建分期卷管尿道成形手术的初治患者55例,其中会阴型32例,阴囊性23例。55例分期手术患者32例完成第二期手术,第二期手术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TIP)手术4例,采用原位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Duplay)手术28例。术后安置尿管9~11天,随访18~68个月。结果 55例患者第一期手术后1例出现尿瘘(1.81%),1例出现尿道裂开(1.81%),无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其他并发症。32例完成第二期手术,其中1例出现阴茎头裂开(3.12%),3例出现瘘(9.37%),1例出现狭窄(3.12%),1例出现尿道裂开(3.1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尿道板重建分期卷管尿道成形手术较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率低,外观较好,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0个月。因左侧阴囊包块8个月人院。8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阴囊左侧一包块,鸽蛋大小,质软,不伴发热、疼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包块逐渐长大;门诊以左侧精索鞘膜积液收入院:体查:阴茎外形正常,包茎。阴囊左侧见一大小约8cm×4cm囊状包块,质软,边界清晰,无明显触压痛;持续加压包块大小无明显变化;透光实验阳性。右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左侧外环口处可及睾丸样包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独肾肾盂积水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们收治的17例独肾肾盂积水患儿临床资料,男10例,女7例。其中16例行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加肾盂造瘘术,1例行单纯经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逐月复查超声及尿常规,术后1年复查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积水恢复情况。均获3个月至3年随访。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均逐月复查患肾超声及尿常规,无严重尿路感染,无镜下血尿等。超声检查提示肾实质均较术前增厚,集合系统分离明显减轻,3例已无积液。15例获长期随访患儿术后1年复查静脉肾盂造影,均于2 min内显影。结论独肾肾盂积水应积极处理,采取精确定位下经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加肾盂造瘘术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IP手术、TIP加游离包皮内板镶嵌式移植(inlay)手术和横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加盖式尿道成形(onlay)三种手术在轻中型尿道下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本中心收治104例可保留尿道板尿道下裂病例,其中70例采取tip术、19例采取inlay术和15例on-1ay手术,回顾性分析三种术式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04例,年龄14个月至21岁,平均42个月,术后随访(18~31)个月,平均22个月。TIP组70例,成形尿道0.7~3 cm,平均1.53 cm,术后阴茎头裂开3例(4.3%),尿道皮肤瘘5例(7.1%),尿道狭窄2例(2.9%,经尿道扩张2~3次缓解)。Inlay组19例,成形尿道0.8~2.3cm,平均1.37 cm,术后尿道皮肤瘘1例(5.3%)。Onlay组15例,成形尿道2.0~3.2 cm,平均2.45 cm,术后阴茎头裂开1例(6.7%),尿道皮肤瘘1例(6.7%)。结论对于可保留尿道板的轻中型尿道下裂病例,根据尿道板特点采用TIP、inlay或onlay手术,可得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尿道下裂再手术病例中睾丸鞘膜与其他软组织覆盖对防止尿道皮肤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进行尿道成形和尿瘘修补治疗的尿道下裂再手术患者226例,年龄2岁1个月至34岁9个月(平均年龄9岁5个月)。95例远段尿道裂开,107例尿瘘,28例尿道狭窄,24例尿道憩室,23例残留阴茎下曲,52例为分期手术一期术后。术中未采用软组织覆盖18例,阴囊肉膜瓣覆盖46例,阴茎皮下筋膜瓣覆盖74例,邻近软组织覆盖35例,睾丸鞘膜覆盖53例。术后留置尿管5~14d,随访24~67个月。结果无软组织覆盖组中,5例出现尿瘘(27.8%),阴囊肉膜瓣覆盖组7例出现尿瘘(15.2%),阴茎皮下筋膜瓣覆盖组7例尿瘘(9.5%),以邻近软组织覆盖组4例尿瘘(11.4%),睾丸鞘膜覆盖组中2例出现尿瘘(3.8%)。运用卡方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尿瘘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978,P=0.008),各组间两两比较,睾丸鞘膜组与无软组织覆盖组间(x~2=8.589,P=0.003)、睾丸鞘膜组与阴囊肉膜组间(x~2=3.863,P=0.049),带蒂筋膜组与无组织覆盖组间(x~2=4.237,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下裂治疗中应强调对成形尿道进行软组织覆盖,睾丸鞘膜较其他常用软组织能够更有效减少尿道下裂再手术后尿道皮肤瘘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