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大鼠淋巴结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发生.结果:生后18天始,淋巴结浅层皮质内sIgM阳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初级淋巴滤泡.生后3周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出现.随着鼠龄及体重的增长,初级淋巴滤泡不断扩大,每个淋巴结内淋巴滤泡数亦增多.生后13周滤泡数达高峰,平均每个淋巴结86个,13周以后体重缓慢增长,淋巴滤泡数逐渐下降.生后8周时,次级淋巴滤泡出现,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亮区.结论:初级淋巴滤泡形成过程中B淋巴细胞聚集可能诱导局部网状细胞分化成滤泡树突状细胞;发育期间淋巴滤泡数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可能与某些决定机体生长的因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鹿茸多肽对胎大鼠脑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胎大鼠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方法 从E12~ 14d的Wistar大鼠脑中分离扩增获得大量神经干细胞后 ,加入不同浓度的鹿茸多肽 ,观察其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状况。 结果  5 0 μg L组分化细胞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0 μg L、10 0 μg L、2 0 0 μg L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 鹿茸多肽在体外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为鹿茸多肽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s-VAP)对胎鼠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从E12—14天的Wistar大鼠脑中分离扩增获得大量NSC后,加入不同剂量的鹿茸多肽刺激NSC分化,以含有10%小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加有5μg/L、10μg/L、25μg/L、50μg/L、100μg/L、200μg/L、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对这些因素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及治疗.近几年来,内皮细胞对NSCs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研究结果表明内皮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巢的一员促进了NSCs的自我更新,抑制了NSCs的分化,并影响NSCs的分化方向,同时还促进NSCs的迁移和集聚;另一方面,NSCs对内皮细胞有促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和预后。方法 将12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女性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例以及死亡率、心脏事件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中随年龄的增加,女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心脏事件亦增加;老年组中女性发病年龄更高;女性心脏事件和死亡均明显多于男性。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增多,心脏事件多,死亡率高。其中老年女性心脏事件更多,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入院时乳酸 (LA)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PCI)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从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6月在急诊室对行PCI的 9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测量LA ,并将患者分为LA增高组 5 0例 (≥ 2mmol/L)和LA正常组 4 2例 (<2mmol/L) ,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平均随访 (7 2± 2 9)个月 ,心肌梗死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结果 与LA正常组比较 ,LA增高组高龄患者较多 ,肌钙蛋白I (TnI)水平较高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下降 (P >0 0 5 ) ;PCI后 2h仍有持续ST段抬高者较多 (P <0 0 1) ;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总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入院时LA水平与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 (OR值 :7 6 2 ,95 %置信区间 :1 92~ 4 0 13,P <0 0 5 ) ,且是除年龄大于 70岁和LVEF之外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刘佳梅  刘颖  陈东 《吉林医学》2010,31(23):4007-400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医学研究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运用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具有创新性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评价面向21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一项重要指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如何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渐建立和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在改进授课内容,活跃实验课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等方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普通门诊首诊及复诊病历合格率,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2013年7月8日~7月12日门诊病历,每天随机抽查门诊接诊医师书写的门诊首诊病历10份,连续5天共50份,并一对一追踪其复诊病历.同期计算门诊全天接诊患者总数及接诊医师人数,并记录书写一份合格普通门诊病历的时间.结果 普通门诊首诊病历合格率44.0%,复诊病历合格率45.7%.首诊病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缺项,复诊病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对首诊治疗或诊断的反馈性记录.连续5天患者的就诊人数平均为(812±85)人次/天,接诊医师平均每天接诊145例患者,每3.3分钟接诊1例患者.合格首诊病历和复诊病历的书写时间分别为(11.7±1.2)分钟和(10.7±1.2)分钟,8小时能够接诊48位患者,实际接诊145位患者,超出2倍多.结论 普通门诊首诊和复诊病历合格率较低,加强针对门诊病历书写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普通门诊患者流量太大,应当科学合理地制定单位时间内患者流量,确保医疗质量,努力营造医患和谐、共享尊严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