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膈神经传导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02±0.86)ms和(8.13 ±0.91)ms,右侧显著长于左侧(P<0.001);②7例COPD患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 ±0.72)ms和(8.08 ±0.84)ms,右侧同样长于左侧(P<0.05);③肺功能正常组COPD组间,双侧PNCT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双侧P>0.05);④PNCT与年龄和身高呈直线相关,而与体重无显著性相关;⑤PNCT不随电流刺激量增高而变化。结论;左、右侧PNCT的正常值分别为:(7.02 ± 0.86)ms和(8.13 ±0.91)ms;COPD肺功能异常者的PNCT基本无变化;PNCT与受试者的身高和年龄相关,不受电刺激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呼吸训练器与缩唇呼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至5月因急性加重住院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和比较呼吸训练器和缩唇呼气的排痰效果。结果呼吸训练器和缩唇呼气干预期间,2组痰液总量和纯痰液容量均比干预前的显著增多(呼吸训练器组:P值均<0.01;缩唇呼气组:P值均<0.05),其中呼吸训练器增加痰液总量比缩唇呼气更显著(P<0.05);呼吸训练器组的痰液水成分容量/痰液总量比值比干预前明显增加(P<0.01),呼吸训练器组的咳嗽难度和痰液性状均比干预前的明显改善(P值均<0.05),呼吸训练器组的痰黏稠度较干预前提高(P<0.05),而缩唇呼气的咳嗽难度、痰液性状和痰黏稠度没有改变;排痰干预后期,2组痰液总量和纯痰液容量均低于干预前期的,2组痰黏稠度均比干预前期增加,其中呼吸训练器组的效果更显著,但咳嗽难度和痰液性状均比干预前期和干预期的明显改善;2组干预期和干预后期,BORG评分和外周氧饱和度均较干预前改善。结论呼吸训练器与缩唇呼气均能帮助AECOPD患者排痰,呼吸训练器更能促进痰水化、改善痰性状和加快排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加温湿化型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应用NIPPV治疗的44例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1例应用带加温湿化器的改良型无创呼吸机行NIPPV,B组23例应用无加温湿化器的无创呼吸机行NIPPV,比较两组患者48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H值及PaCO2的变化,仔细观察患者有无痰液黏稠、口干、鼻部不适、呛咳、发热等不适情况,随访一年,观察患者对改良型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H值及PaCO2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的NIPPV过程中,两组不适情况相近(P均〉0.05)。A组出院后自行购机并持续进行1年以上NIPPV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P〈0.05),依从性优于B组。结论:合理的湿化、温化能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护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有助于提高需长期进行NIPPV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Tscm)的测定及其在人机同步性中的意义。方法2005年2月至6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以4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测量其重复呼吸期间的Tscm、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ET)、口腔压(Pm)和流量(Flow)变化,并观察头部转动对Tscm的影响。结果(1)在正常情况下,Tscm为0,出现压力变化时,他们的PCO2-ET平均为(47.0±1.3)mmHg(1mmHg=0.133kPa)。(2)努力呼吸时,左右Tscm变化是一致的,两者相关系数为0.80±0.08(P<0.001);而当头部向左、右运动时,两侧Tscm的起始时间存在差异,形态和大小也不一致,两侧Tscm的相关系数为0.16±0.23(P<0.001)。(3)Tscm与流速、潮气量和P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776和0.347(均P<0.001)。(4)与Tscm开始吸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02±0.03)s(P=0.14)和(0.13±0.07)s(P<0.001)。与Tscm呼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11±0.37)s(P=0.005)和(0.21±0.50)s(P<0.001)。结论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的测定有助于呼吸中枢驱动水平的监测,有可能成为呼吸机的触发、调控和切换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人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时呼吸力学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拟合效率的比较.方法:以本院英东重症医学监护中心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SV水平调到大于或等于20 cmH2O, 通气15min,使病人达到"接近放松"状态.分别以呼吸力学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分析此状态下的压力(P)、流量(V')和容量(V)数据,比较二者的拟合效率指标决定系数(R2)和根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RMSD).结果:非线性分析所得RMSD值(1.95±0.93)cmH2O小于线性分析所得RMSD值(3.29±1.31)cmH2O,非线性分析所得R2值(0.96±0.03)大于线性分析所得R2值(0.84±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力学的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更加适合COPD病人压力支持通气呼吸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影响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28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NPPV治疗组应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评估达到预设气管插管标准的病例数和相关的指标。结果 NPPV成功率为66.7%(10/1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33.3%比86.4%,P=0.009),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7.7%比27.3%,P=0.300)。NPPV治疗成功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失败组(2/10比4/5,P=0.01;1/10比3/5,P=0.03)。相关分析显示NPPV治疗失败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相关(r=0.58,P<0.05;r=0.53,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r2=0.33,P=0.024)。与NPPV治疗前相比,成功组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29±4)次/min比(33±5)次/min,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191±63)mm Hg比(147±55)mm Hg,P<0.05],心率、APACHEⅡ评分、pH值和PaCO2无显著变化(P>0.05);失败组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快[(40±3)次/分min比(33±3)次/min,P<0.05],PaO2/FiO2呈下降趋势[(98±16)mm Hg比(123±34)mmHg,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NPPV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NPPV治疗ALI/ARDS有效和安全,可以改善ALI/ARDS氧合,降低插管率。此研究结果支持NPPV作为ALI/ARDS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104例患者临床分离细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和药敏结果.结果 2015年共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各694株和233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3.6%;检出最多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28株,18.4%)、大肠埃希氏菌(100株,1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12.0%);多重耐药菌中检出最多者为大肠埃希氏菌(78株,33.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株,15.9%)和肺炎克雷伯菌(29株,12.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4%和31.7%.结论 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形势相对缓和.持续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可为抗菌药物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Pdi(t))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Pdi(t)为(23.7±2.4) cmH2O,左、右侧PNCT分别为(5.7±1.3) ms和(5.6±0.9) ms;全麻使用肌松药后:Pdi(t)下降到(11.5±3.4) cmH2O(下降率51.5%,P<0.01),而左、右侧PNCT则分别延长为(6.1±1.3)ms和(6.4±0.6)ms,并随Pdi(t)的恢复而逐步缩短。结论:肌松药诱发膈肌无力和引起双侧PNCT延长,且PNCT随着Pdi(t)的恢复而缩短; PNCT的测定有助于间接监测全麻使用肌松药期间膈肌肌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Ⅱ~Ⅳ级COPD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单双号数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出院前进行运动、营养及药物指导,出院后每2个月随访复查1次;观察组采取全程综合管理方法,由14名医护人员组成全程综合管理小组,针对COPD患者的疾病、经济、心理、营养状况制定日常疾病管理方案,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比较两组随访期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家庭氧疗执行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家庭氧疗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呼吸症状得分、疾病影响得分、活动受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1。结论全程综合管理方案通过全面的药物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及肺部康复指导,可提升患者对自我疾病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氧疗执行情况,降低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平静呼吸状态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dyn)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20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别在基础状态与吸入安慰剂30min,测定基础肺功能、主观呼吸困难评分(Borgscore)和PEEPi,dyn后,病例分成3组:Ⅰ组吸入沙丁胺醇400μg15min后;Ⅱ组顺序吸入异丙托溴胺80μg30min和吸入沙丁胺醇400μg15min后;Ⅲ组顺序吸入沙丁胺醇400μg15min和吸入异丙托溴胺80μg30min后分别重复上述指标测定。结果与吸入安慰剂对比,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3组PEEPi,dyn均明显降低(P<0.05~0.01),PEEPi,dyn的变化与深吸气量(IC)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444,P<0.01),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1);3组Borgscore均降低(P<0.05),Borgscore的降低与PEEPi的降低明显呈正相关(r=0.386,P<0.05),与肺功能的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的PEEPi,dyn降低,其机制与肺容量的降低有关。(2)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减轻与PEEPi,dyn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