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0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退田还湖对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血吸虫病在全球的危害非常严重,且多年来无太大变化。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12个省、市、直辖区。建国后通过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工作,疫区面积大为缩小、居民患病状况明显改善,但1980年以来疫情呈现徘徊态势,局部地区呈严重回升趋势。2003年入夏以来,血吸虫病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我国流行的人畜共患血吸虫病主要是日本血吸虫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中国的钉螺根据外形分为肋壳和光壳2种,都可以传播血吸虫病。湖南8个县区为光壳钉螺,钉螺面积达2737.70万m^2。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类型和中间宿主钉螺孳生地的类型,可分为江洲滩型、平原水网型和山丘型,以江洲滩型的发病率最高。血吸虫病的地理分布呈明显的地方性和间断性,重点分布在江湖洲滩地区。因此,我们针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带来的生态环境及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5年来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变化的特点。方法 收集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资料及近年流行区疫情报告资料,比较分析1998年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回升特点。结果 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1998年以来钉螺面积净增加31321.5万m~2,全国7省20个纵向监测点内,30%、70%和35%监测点的人群、耕牛和钉螺的感染率分别出现上升趋势。湖区5省中有3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县(市、区)疫情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湖南省6个非疫区(株洲市3个、长沙市2个、桃源县1个)新发现钉螺,长沙市桔子洲头等I6个洲滩均有钉螺,并发生急性感染;已阻断传播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发现大面积钉螺。长江中下游沿江的大中城市相继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新发病例。结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回升原因有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及预防控制力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37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病人(畜),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 方法 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 天螺置于25.0~25.5 ℃ 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 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 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 结果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 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 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 t=10.68, 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x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 结论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 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相似文献   
7.
媒传疾病的疾病负担是指媒传疾病所致患者伤残及早逝对健康寿命、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包括经济负担和个体家庭负担两个方面。伤残调整寿命年是衡量疾病负担的综合指标。疾病经济负担分为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的估算方法有微观成本法和宏观成本法,间接经济负担的估算方法包括人力资本法和摩擦成本法,无形经济负担一般用支付意愿法估算。目前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是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法。本文对疟疾等媒传疾病的疾病负担估算方法进行综述,以比较不同方法对指标选择的要求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报了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376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137.04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37个(74.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98个(21.7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个(3.33%)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0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517例。2020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1 117 655人,阳性1 798 580人;开展血检查病5 263 082人,阳性83 179人;开展病原学检查273 712人,阳性3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20年,全国共有19 73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04%,新查出 15个有螺村;共查螺736 984.13 hm2,查出有螺面积206 125.2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174.6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96 hm2。2020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44 424头,血检查病147 887头,阳性326头;开展粪检查病130 673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0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214例,扩大化疗964 10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66 28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6 141.92 hm2,实际药物灭螺71 980.22 hm2,环境改造灭螺1 464.03 hm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全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但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仍需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强化血吸虫病疫情及风险监测,在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消除进程。  相似文献   
9.
WHO关于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路线图将疾病控制目标分成4个层级,分别是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消除和根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被列为需要控制的疾病。总体上,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感染率呈低水平,流行程度呈明显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但消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面临诸多挑战。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全健康”理念下建立完整的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监测体系、更新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确立国家级治疗标准、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