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使用情况,为开展长效蚊帐发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8-2009年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情况.并抽样调查该特区3个自然村177户家庭长效蚊帐发放使用情况。结果2008-2009年该特区共发放了10517顶长效蚊帐,覆盖当地居民8930户44022人以及中国在缅务工人员1050人。抽样调查发现,长效蚊帐发放1年半后,长效蚊帐拥有率达85.88%,86.58%的家庭经常悬挂长效蚊帐,36.84%认为使用长效蚊帐可以防止得疟疾。31.78%的长效蚊帐有轻微破损,另有8.57%的长效蚊帐破损严重已无法使用。结论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今后应加强长效蚊帐使用健康教育活动,定期评估长效蚊帐质量与发放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全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取查阅疫情统计资料、治疗救助医院考察、入户访谈病人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全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情况。结果 2001~2008年全国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覆盖率逐年上升,2008年达70.67%,较2001年(27.96%)增加了1.5倍,但晚期血吸虫病人占血吸虫病人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达7.27%,较2001年(3.13%)增加了1.3倍。新发现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数未显著减少,维持在2100~3000人之间。治疗救助工作由各级卫生部门组织实施,通过采取制订相关管理与技术规范,严格审查医疗救助对象,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等措施,及时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结论我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效果显著,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与身体痛苦,今后应提高治疗覆盖率,建立晚期血吸虫病人定期随访制度,探索救助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在三峡库区进行钉螺生存模拟试验,调查库区流动人口、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找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钉螺在三峡库区的适宜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花草树木和牲畜,存在将钉螺和动物传染源输入库区的可能;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使血吸虫病传入的危险增加,三峡库区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引进的牲畜等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5年来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变化的特点。方法 收集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资料及近年流行区疫情报告资料,比较分析1998年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回升特点。结果 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1998年以来钉螺面积净增加31321.5万m~2,全国7省20个纵向监测点内,30%、70%和35%监测点的人群、耕牛和钉螺的感染率分别出现上升趋势。湖区5省中有3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县(市、区)疫情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湖南省6个非疫区(株洲市3个、长沙市2个、桃源县1个)新发现钉螺,长沙市桔子洲头等I6个洲滩均有钉螺,并发生急性感染;已阻断传播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发现大面积钉螺。长江中下游沿江的大中城市相继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新发病例。结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回升原因有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及预防控制力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3—2013年,中国实施了5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作为疟疾防治领域接受援助资金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执行时间最长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在项目申请、执行、监督、评估等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依托我国健全的卫生和疾控体系,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基于绩效的资金拨付机制和贯穿项目全周期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依据当地疟疾防治规划编制的项目计划、基于绩效的项目管理和严格的财务管理理念、贯彻始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和规范的痕迹资料管理和广泛的多部门合作机制,保证了项目的规范执行,促进了中国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管理特点和经验,可为我国今后公共卫生援外项目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面临的环境危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区)的433个县(市)。根据地理环境和流行特点一般分为:平原水网、山丘及湖沼3种类型。建国初期,我国有钉螺面积14800km^2,病人约1200万,晚期病人50多万。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市、区)已有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提出疟疾由控制走向消除的关键措施, 为我国实施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0年 《全国血吸虫病、 疟疾和包虫病防治工作年报》 数据, 选取疟疾疫情较重的典型流行省份, 建立发病率变化与干预措施间 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 2004-2010年全国87.56%的疟疾发病集中在安徽、 云南、 海南和河南4省。以Y为间日疟 发病率, X1为有疟疾病史者休止期服药人数的自然对数 (F = 14.53, P < 0.01, R2 = 0.72), X2为重点人群休止期服药人数的 自然对数 (F = 15.90, P < 0.01, R2 = 0.71), X3为镜检培训人数 (F = 11.53, P < 0.01, R2 = 0.61), 分别建立了地区固定效应模 型, X1、 X2和X3均对Y具有负向影响作用; 以Y为恶性疟发病率, X1为镜检培训累计人数 (F = 11.06, P < 0.01, R2 = 0.87), X2 为媒介培训人数的自然对数 (F = 15.28, P < 0.01, R2 = 0.89), 分别建立了地区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X1和X2均对Y具有 负向影响作用。结论 结论 有疟疾病史者休止期服药、 重点人群休止期服药和镜检培训等是控制间日疟疫情的关键干预措 施, 镜检培训和媒介培训则对恶性疟发病率下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规划与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经济产业结构规划等资料文献,开展三峡库区高移后靠居民现况点状调查。结果未来优先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渔业)、旅游业。全库区渔业、畜牧业安置的移民分别为4.5万、7.58万。巴东县旅游业远景规划目标是游客停留时间由目前的1.5d延长至3d,增加了传染源输入的几率。高移后靠移民生活、卫生环境有较大改善,但生产安置不到位。结论库区经济产业结构规划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利弊兼备。柑橘业的发展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但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使传染源、媒介钉螺输入的可能性加大,应做好监测,加强管理,防止库区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王汝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296-1298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农村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云南省中缅边境耿马县1242名村民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19.48%的人知晓疟疾防治知识,54.67%的人对疟疾防治知识有初步认识,尚有25.85%的人完全不知晓疟疾防治知识。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月净收入等因素对疟疾防治知晓率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中缅边境地区村民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急需加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苏)、安徽(皖)、河南(豫)三省恶性疟联防成效,为其他地区消除恶性疟提供借鉴资料。方法收集苏、皖、豫三省1984—1994年恶性疟疫情报告和联防统计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性调查分析恶性疟联防实施成效。结果中部江苏、安徽和河南三省1986年起开展恶性疟联防,采取统一策略、统一行动的"两统一"联防模式,建立轮流检查、轮流值班的联防机制,实施以控制传播媒介为主和加强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中部地区消除恶性疟。三省恶性疟病例由1984年的3 438例下降到1991年的0例,江苏、河南自1988年起,安徽自1991年起未发生本地恶性疟感染病例。结论恶性疟联防工作模式促进了江苏、安徽、河南三省消除恶性疟,应探索向其他地区推广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