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全国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6个国家监测点开展蛲虫病监测。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调查1 000人,对其中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计算蛲虫感染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6个监测点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50%、2.84%和2.46%,男、女童蛲虫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江西、广西、广东、四川、福建、重庆和海南)为蛲虫病主要流行区(感染率 ≥ 5.00%),江西和广西儿童蛲虫感染率连续3年均位居前两位;汉族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少数民族儿童;4~7岁组儿童感染率较高,3、8岁和9岁组感染率均相对较低。结论 2016–2018年全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化幅度不大,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感染率较高,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长江以南农户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 3个试点县 ,贵州省都匀、四川省南川和浙江省余姚农户各 2 0户 ,每户查家庭内外共 7处 ,及中、小学各 1所和菜场、肉场各 2处。虫卵用5 % Na OH分离 ,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后镜检。结果 :以贵州省都匀农户的土壤标本蛔虫卵数最多 (1 6 2 2.5 /1 0 g) ,四川南川次之 (1 0 99.2 /1 0 g) ,浙江余姚最少 (2 49.0 /1 0 g)。农户的 7处中以厕所土壤污染最严重 ,占蛔虫卵总数的 6 4.3% ,依次为牲畜棚 (9.3% )、庭院 (7.3% )、厨房 (7.2 % )、门槛 (6 .5 % )、客堂 (3.1 % )和卧室 (2 .2 % )。此外尚见鞭虫卵、肝毛细线虫卵、犬弓蛔虫卵、类圆线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蛲虫卵、贾第虫包囊和艾美尔球虫卵囊等。结论 :结果表明所查地区农村土壤受蛔虫卵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建平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系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通过近30年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啮齿动物及媒介动物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啮齿动物的栖息和存在以及体外媒介动物的种类。 在固定沙丘的坨甸草原景相中栖息着达乌尔黄鼠、草原鼢鼠、小毛足鼠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体内寄生虫的虫种概况(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上篇(本刊15311,1997)概述了我国已报告的人体内寄生的原虫和蠕虫,现将我国报告的寄生人体的软体动物、舌形动物、刺胞动物和节肢动物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推动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方法 2013年6月,以省为单位,每省选送4名疾控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收集竞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1支代表队共124人参赛,选手的蠕虫镜检及制片平均成绩分别为27.3分和7.6分,较2012年均有显著提高(t=3.169、5.009,P均0.05)。蠕虫平均检出率为62.7%,较2012年显著提高(c2=28.630,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选手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2.080,F=2.366~3.864,P均0.05),有血防任务的省份成绩显著高于无任务的省份(t=6.650、4.630,P均0.01)。结论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提高了各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但选手对常见土源性线虫虫卵的识别能力有待加强。建议在寄生虫病低度流行区和无防治任务的省份设立监测点,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6.
WHO关于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路线图将疾病控制目标分成4个层级,分别是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消除和根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被列为需要控制的疾病。总体上,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感染率呈低水平,流行程度呈明显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但消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面临诸多挑战。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全健康”理念下建立完整的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监测体系、更新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确立国家级治疗标准、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胜利油田中心医院1978年1月~1986年9月,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219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对诊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探讨了混合血清检测(混检)在寄生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及对成本-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二项分布原理,探讨混合血清检测的可行性。旋毛虫病或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采用3、5、10份等三种混检方法。同时对血清样品逐一检测和混合检测进行了成本-效果评价。结果 只要混有1份弱阳性血清,旋毛虫病或弓形虫病的三种混检都呈阳性结果。如果混合的血清全部是阴性,旋毛虫病3、5、10份阴性血清样品混合各检测24组,全部呈阴性;弓形虫病3、5份阴性血清样品混合,检测12组,都呈阴性,10份阴性血清样品混合,检测18组中16组呈阴性,2组呈阳性。旋毛虫病或弓形虫病混检显示,混检效率与待检寄生虫血清学阳性率有关,血清学阳性率在10%时,4份混检效率较高,血清学阳性率在1%时,以10份混检效率较高,而当血清阳性率在0.1%时,增加混检样品数可明显减少检测次数,但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混检样品中只要有1份阳性样品,混检时都能测出阳性,而且若全部是阴性样品混检,也不出现阳性。结论 运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寄生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混检成本低,尤其是对预期血清学阳性率较低(≤1%)的调查,混检可节省大量成本。  相似文献   
9.
蛔虫病曾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常见病之一,尽管其流行程度较21世纪初已大幅减轻,但仍然广泛存在。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蛔虫平均感染率为1.36%。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8月1日颁布实施了《蛔虫病诊断》(WS/565–2017)标准。该标准由6章组成,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另附有4个资料性附录(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和1个规范性附录(病原学检查)。该标准的颁布施行,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蛔虫病提供了技术规范。本文结合我国蛔虫病流行情况,对《蛔虫病诊断》(WS/565–2017)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以促进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 为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试行)》 要求, 在22个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中, 每年每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居民, 分别采集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及厨房的土样, 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分离土壤蛔虫卵, 并鉴别受精和未受精蛔虫卵, 鉴定受精蛔虫卵的死活。另外, 对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监测工作进行SWOT分析。结果 结果 2006-2010年, 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共监测1 090户, 土壤中蛔虫卵总检出率为30.73%,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和活受精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3.21%、 26.42 %和20.28%, 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和厨房土壤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6.51%、 13.49%、 14.22%和10.73%。SWOT分析表明, 监测点土壤蛔虫卵监测工作存在优势和劣势, 同时面临机会与挑战。结论 结论 部分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仍十分严重, 应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改水改厕、 改造环境等措施, 以保护人群免受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