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1-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分析参考方案中2项、3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4项指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46例,未通18例;以临床标准评判冠脉再通42例,未通22例。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5%;临床准确度为75.0%。结论: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过程中斑块内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1(TFPI-1)、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2(TFPI-2)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兔通过高脂饲养合并股动脉球囊损伤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在建模8周、10周和12周,分别截取球囊损伤处股动脉标本,检测斑块组织内TF、TFPI-1和TFPI-2的蛋白表达;并测定斑块内TF、TFPI-1和TFPI-2的mRNA水平。结果: 自8周、10周到12周,血管斑块中TF、TFPI-1和TFPI-2的观测区域内阳性染色面积均逐渐增加。自8周、10周到12周,血管斑块中TF的mRNA水平和TFPI-1的mRNA水平均逐渐增加;TFPI-2mRNA表现为前期无明显变化,12周时显著下调。结论: 在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随着斑块内T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增加,TFPI-1和TFPI-2反应性表达增加,但其表达水平未能完全抑制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 B(镁盐)对高脂血症兔受损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纯种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及治疗组,通过血管多普勒的方法测定兔髂总动脉内血流平均峰值速度(APV)的变化以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取胸主动脉标本分别送电镜、光镜检查以观察各组动物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形态学检查显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减轻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壁结构的损害;血管多普勒检测显示注射乙酰胆碱后正常组、高脂组、治疗组的 APV 比值分别为1.10±0.20、1.65土0.69、1.15±0.37,治疗组与高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异常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高脂血症所致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预后不良,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骨髓干细胞移植在DCM领域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DCM的有效性,初步探讨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0岁.因胸闷,气急、乏力伴晕厥1次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患者8月24只晚8时左右,突发胸闷、气急,伴四肢乏力,期商出现黑矇,随即意识丧失,尤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及口吐白沫,无外伤,持续约10 s后自行苏醒,无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但胸闷症状尤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因胸闷,气急、乏力伴晕厥1次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患者8月24只晚8时左右,突发胸闷、气急,伴四肢乏力,期商出现黑矇,随即意识丧失,尤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及口吐白沫,无外伤,持续约10 s后自行苏醒,无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但胸闷症状尤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因免疫系统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具有高出血风险。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需要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与ITP的治疗相矛盾。本文报道1例ITP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行PCI术的老年男性,因血小板数量低下、出血风险高而未行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导致ACS数次发作,于原冠脉支架内形成血栓,病程中数次行PCI术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激素治疗剂量,以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消蚀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研究(摘要)张涤,罗心平,陈德厚,贺之梅,方建文,谷怀民,赵震声,刘雁群准分子激光作为一种冷激光在消蚀病灶、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方面研究不多,为观察其治疗效果,木研究采用在左室壁心肌内注射微量乌头碱液的方法诱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持续(2~8s)阈下电刺激的方法,对9只家兔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安全性和对室性异位节律点传播的抑制效果。结果提示:(1)用不同频率,以起搏阈值的70%为阈下刺激持续刺激心房或心室,对心律无影响。未发现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P─E、QRS、Q─T间期无变化(P>0.05).(2)这种阈下刺激可有效地阻滞模拟室性心动过速的传播(8/9),其作用有空间限制性。作者认为简化的阈下电刺激方法更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