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硝基甲苯(TNT)对作业工人晶体及肝脏损害已被肯定,但对女工生理机能及子代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导较少。我们于1989~1991年对我省三个硝胺炸药生产厂进行了现场调查及部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调查对象和内容 1.1 调查对象 1.1.1.接触组:接触TNT女工108名,未婚16名,已婚92名。其中轮碾工2名,检验工2名,装药工6名,包装工98名,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14岁,接毒工龄0.5~31年,平均工龄9.3年。 1.1.2 对照组:选择不接触职业危害,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正> 手术步骤:取膀胱截石位,按常规麻醉,消毒后,钳拉宫颈向外,用金属导尿管固定膀胱在宫颈前壁的附着线,于其下方0.5cm处,横行切透阴道粘膜,并在膨出的阴道前壁划定所需要切除的范围。切断并结扎两侧膀胱支柱并将其推向上方,暴露并切开膀胱,反折腹膜进入腹腔,继而延长宫颈前方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nm2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尤为显著,已成为45岁以上妇女较易发生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增加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数量增加有关,已被许多学者证明。国外资料显示,雌激素可以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仅就多年来所做的20,000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术中、术后几个问题作分析。一、使用输卵管提钩取管用钩方法:中位子宫用钩可迅速取管;后倾后屈小子宫将钩下得深些,钩取亦较容易。若钩到卵巢或卵巢固有韧带,可在其前外下方再放一反钩,亦可钩取。有时钩至园韧带,可在其外后方取管;前倾前屈子宫则可用反钩(钩尖向脐侧)钩取。取管要点:钩到输卵管时,可有轻微的反牵力。若反牵力较大可能是卵巢或其韧带也可能是输卵管有粘连,切忌用暴力强提硬钩,以免造成副损伤。若无反牵力,钩到的多是大网或肠袢。在钩取输卵管时受术者多有微痛感觉,这常是钩取到输卵管的重要体  相似文献   
5.
卵巢内胚窦瘤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本病起病急,生长快,复发率高,恶性度高,预后差。现将我院自1976年以来收治及随访的11例报告如下。临床所见。卵巢内胚窦瘤11例占我院10年来共收治卵巢恶性肿瘤138例的8%。其中12岁~33岁10例。入院主要症状为盆腔肿块、腹痛、发烧。11例中仅1例术前诊断为本病;2例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其余8例术前均未作出明确诊断。该肿瘤产生甲胎蛋白(AFP),因多数病人行急症手术,因此术前仅5例测 AFP,其中2例(+)。木后8例继续测 AFP,3例(+),2例(-)转(+),该5例均出现复发,病情恶化或死亡。3例术后 AFP一直(-),尚健在。术前9  相似文献   
6.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前置胎盘孕妇的病情观察和有效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现将我们对33例前置胎盘孕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邮政编码050001河北医学院附属四院杨漪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功能科魏溶,李涛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妇产科陈素琴,马淑芬本文报告2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盆腔声像图及子宫动脉、病灶周围血流的阻...  相似文献   
8.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 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GFβR—I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15例,其中伴有不典型增生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I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子宫肌层侵蚀面积被选择地染色。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杂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O.01,P〈O.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O.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I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I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杂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O.01),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GF-β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而其促进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和血管发生,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机制。TGF—β1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牛与转移的作用均与TGFβR—I表汰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Ⅰ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15例,其中伴有不典犁增生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中TGFF-β1及其受体TGFOR Ⅰ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子宫肌层侵蚀面积被选择地染色.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复朵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β1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止相关(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JβR-Ⅰ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Ⅰ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杂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0.01),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GF-β1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而其促进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和血管发生,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机制.TGF-β1进子宫内膜癌发生与转移的作用均与TGFβR-Ⅰ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