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志梅 《广西医学》2004,26(8):1174-1174
血清胆红素(BIL)是与肝、胆疾病相关的重要临床指标。近年来报道低血清胆红素(BIL)与冠心病(CH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 ,为此我们对6 5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进行分析,并与4 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胆红素进行对比,以探讨血清低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2.
<正>机体存在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其中涉及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凝血-抗凝系统、纤溶-抗纤溶系统。当一系列因素如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于血管内皮或内皮下组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与释放,同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且两种途径可以相互活化。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后经过复杂的变化诱导凝血酶的生成,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个月,手脚肿胀1个月.化验检查:血常规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升高,血沉130 mm/h,C反应蛋白14 847 μg/ 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滴度为1∶32,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其父母: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滴度为1∶4,TPPA阳性.患儿X线检查:双侧股骨、胫骨干骺端浸润性骨质破坏和平行状骨膜增生(图1),1~5掌骨、1~5指的1、2节指骨、1~5蹠骨和近节趾骨、跟骨双侧对称性的浸润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胀,但第3蹠骨干骺端破坏两侧不对称(图2).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访成都地区孕产妇孕晚期和产后抑郁状态,比较不同时点抑郁率,分析孕晚期和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为主要研究工具,分别在孕晚期、产后8周和18周评估抑郁症状。以13分为筛查有无抑郁症状的临界值。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时点抑郁率和EPDS得分,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 057位孕晚期妇女,其中1 665例完成产后8周随访,1 440例完成产后18周随访。孕晚期、产后8周和18周抑郁率分别为13.8%、2.2%和1.7%,抑郁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48,P<0.001)。孕晚期抑郁与产后抑郁有关(OR=3.88,95%CI:2.17~6.94,P<0.001)。孕晚期得分(8.35±3.93)最高,产后8周(3.05±3.28)次之,产后18周(2.21±3.03)最低。孕晚期得分与产后8周、18周得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和0.128。结论 随访人群孕晚期抑郁率高于产后抑郁率,且孕晚期抑郁与产后抑郁相关,孕晚期抑郁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南汉族人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m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在美国Sequenom MassARRAY系统上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针对308对胃癌病例和对照分析MMP-2-1306C/T和TIMP-2-418G/C基因多态特征。同时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惯。结果 MMP-2-1306C/T的CC、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9.5%、19.8%、0.6%和79.8%、19.2%、1%;TIMP-2-418G/C的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1.4%、26.6%、2.0%和70.5%、27.8%、1.7%;MMP-2-1306C/T(P=0.936和0.984)和TIMP-2-418G/C(P=0.817和0.89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胃癌组与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未发现基因-基因联合作用(OR=1.004;95%CI:0.460~2.191)和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MP-2-1306C/T和TIMP-2-418G/C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有关,且两单核苷酸多态之间无基因-基因联合作用,也未发现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胰腺的检查,传统的X线平片、胃肠钡餐造影及75Se-硒蛋氨酸胰腺显像已很少应用,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而USG、CT、MRI可以在无损伤的情况下,显示胰腺全貌并对其疾病做出诊断,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检查方法.ERCP、PTC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虽属于有创性检查但其在某一方面还有一定优势,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性的应用.现就各种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100例生后3~48h 新生儿的 X 线胸部平片,着重探讨了肋间肺疝出现率与膈肌的关系.结果肋间肺疝阳性率为40%,大部分出现于生后24h 内,肋间肺疝阳性时,膈肌位置和膈顶形态正常.认为肋间肺疝是一种生理性一过性肺过度充气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based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与不同剂型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types Ⅰ and Ⅲ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序贯接种的抗体滴度。  方法  选择柳州400名2月龄婴儿,按1:1:1:1随机分为sIPV+2bOPV糖丸、sIPV+2bOPV液体、2sIPV+bOPV糖丸、2sIPV+bOPV液体4组,按0 d、28 d、56 d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检测免前、免后28 d脊灰中和抗体滴度。  结果  序贯程序相同时,1剂sIPV糖丸组与液体组免后Ⅰ型抗体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0),Ⅱ型(Z=-0.331,P=0.741)和Ⅲ型(Z=-1.556,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剂sIPV糖丸组与液体组免后Ⅰ型(Z=-1.249,P=0.212)、Ⅱ型(Z=-1.658,P=0.097)和Ⅲ型(Z=-1.436,P=0.151)抗体滴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剂型相同时,2剂sIPV组与1剂sIPV组各型抗体滴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1剂sIPV液体组与2剂sIPV液体组:Ⅰ型:Z=-2.766,P=0.006;Ⅱ型:Z=-9.137,P < 0.001;Ⅲ型:Z=-5.529,P < 0.001。1剂sIPV糖丸组与2剂sIPV糖丸组:Ⅰ型:Z=-3.748,P < 0.001;Ⅱ型:Z=-7.660,P < 0.001;Ⅲ型:Z=-6.030,P < 0.001)。  结论  bOPV糖丸和液体剂型免疫效果相似,各地接种部门应结合疫苗效果、接种对象特征和人口密度,选择适宜剂型接种;如sIPV供应充足,建议优先选择2剂sIPV序贯程序完成脊灰基础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方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95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机被分为康复组(152例)和对照组(143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运动训练前不同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训练6个月后各组死亡情况没有差别;步行运动训练组总再次住院率(20.4%∶33.6%)和因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11.8%∶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运动训练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康复组治疗后静息心率明显下降[(72.1±15.7)次/min,(74.3±16.8)次/min∶(66.8±12.4)次/min],6min步行距离[(284.9±104.7)m,(296.1±134.5)m∶(328.6±124.2)m]和LVEF[(33.4±9.7)%,(30.4±9.6)%∶(35.9±10.9)%]均明显增加(P均0.01);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一定强度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对比增强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血流特点,探讨该方法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3例无钙化的SPN(直径≤4.0cm)的患者进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其中恶性结节48例,炎性结节6例,良性结节9例,记录SPN增强前后密度、强化峰值(PH)、SPN与主动脉强化峰值的比值(SPH/APH)以及SPN的强化模式,分析SPN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结果恶性、良性和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DC模式。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SPH/APH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而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和SpH/A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与良性结节平扫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炎性结节平扫密度低于恶性结节(P〈0.01)。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结节的血流动态变化过程及强化特征,可无创性评价和诊断S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