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手部骨折和外伤性的软组织损伤及手术后感染是门诊常见疾病,容易形成慢性炎症,溃疡面时好时坏,创面长时间不能愈合,近一年来我们采用百多邦药物外敷,取得了满意效果,创口短期愈合率达到97%以上。 临床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0岁,平均年龄35岁,刀砍伤14例,玻璃割伤7例,电锯伤3例,挤压伤6例合并骨折4例均为感染伤口,以上病例都用百多邦药物外敷10~14天有29例愈合,达到9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石斛碱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Bax/Cyt-C/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组(300 mg/kg,阳性对照)及石斛碱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4 h,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和再通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LV dP/dtmax/dP/dtmin)。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TTC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Bax、Bcl-2、Cyt-C、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石斛碱高剂量组大鼠MAP、LVSP、LV dP/dtmax及LV dP/d...  相似文献   
3.
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沈阳药科大学从培养21世纪药学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体制、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科研方法训练、教学模式等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体现现代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更新教学内容方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的药学教育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56例糖尿病患者组和5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夹层动脉瘤570例临床确诊及误、漏 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夹层动脉瘤(AD)早期确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2003-01-2006—05太原市中心医院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诊断病例和误诊病例570例。所有病人均经X线或彩色多普勒超声(CFDI)检查或磁共振(MRI)、CT或数字减影(DSA渡)确诊,确诊标准为发现假腔或游离膜片。早期确诊AD的病人277例,男225例、女52例。误诊病人293例,男235例、女58例。结果早期确诊AD和误诊病人在性别、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心脏异常杂音、Stanford分型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率、CT检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率、MRI检查率、DSA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D病人的初始症状、发病过程、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诊,急诊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在我国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典型的身心疾病,是一种慢性的生活方式病。本病发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高钠饮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易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也在逐步上升,也是老年人病故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MK-80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以及对p38MAPK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月龄3个月,体重180~220 g,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n=32):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p38MAPK抑制剂组(I组)和MK-801组(M组),另取3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n=32)。模型制备成功后每周一上午,I组和M组分别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1 mg/kg、MK-801 1 mg/kg,1次/周,直至处死大鼠。各组分别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第1,3,5,7 周(T1~4)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双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采用肌电图仪测定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后处死大鼠,取L3-6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 采用RT-PCR法检测NMDA受体NR1 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I组和M组T1~4时MWT降低、NCV减慢,p38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NR1 mRNA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 I组和M组MWT升高、NCV加快(P<0.05);与D组比较,T2~4时 I组和M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M组NR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MK-801通过阻断NMDA受体而抑制神经系统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脊髓NMDA受体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月龄3月,体重180~220 g,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n=32):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p38MAPK抑制剂组(I组)和NMDA受体阻断剂组(M组),另取3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每周一上午,I组和M组分别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1 mg/kg、NMDA受体阻断剂MK-8011 mg/kg,1次/周,直至处死大鼠.各组分别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第1、3、5、7周(T1~4)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yon Frey纤维丝测定双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阚值(MWT),采用肌电图仪测定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后处死大鼠;取L3~6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NMDA受体1(NR1)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I组和M组T1~4时MWT降低,NCV减慢,p38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NR1 mRNA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I组和M组MWT升高,NCV加快,T2~4时I组和M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M组NR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NMDA受体激活可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现状,为2009年兰州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VCT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自愿咨询检测个案登记表进行咨询登记和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3430名求询者接受调查,其中男6301人,占46.92%,女7129人,占53.08%,男女性别比为0.88:1;年龄多为20~40岁,占79.12%;以初中学历者最多,共有6563人,占48.87%;未婚者6705人,占49.93%;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8925人,占66.46%。共检出HIV阳性者43人,其中33人为男男同性性接触者。艾滋病VCT信息来源以免费宣传资料及宣传栏、广告栏为主,来自医生的最少。结论艾滋病VCT使更多求询者知道自己感染HIV的状况,应对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咨询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芬太尼与氯诺昔康联合平衡镇痛用于妇科开腹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 (PCSA)的效果。方法 :6 0例在全麻下行开腹妇科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芬太尼组 (Ⅰ组 )、芬太尼 +氯诺昔康组 (Ⅱ组 )和氯诺昔康组(Ⅲ组 )各 2 0例行术后镇痛。用双盲法研究。观察用药后 8、12、2 4、4 8h各时间点安静、咳嗽时VAS评分 ,镇静程度 ,病人对疼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 ,并记录副作用和用药总剂量。结果 :Ⅱ组芬太尼和氯诺昔康的所用剂量分别与Ⅰ组和Ⅲ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三组安静和咳嗽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Ⅱ组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 (10 % )比Ⅰ组 (2 5 % )和Ⅲ组 (2 0 % )低 ;Ⅱ组病人满意度 (95 % )比Ⅰ组 (80 % )和Ⅲ组 (85 % )稍高。结论 :芬太尼与氯诺昔康联用平衡镇痛可显著减少每种药的剂量 ,PCSA效果确切 ,副作用较单一用药少 ,可作为术后PCSA的较佳配方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