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患者采用经胸超声(TTE)检查,其中10例加做经食道超声(TEE)检查。部分患者行CT、MRI、血管造影检查。结果TIE确诊率为91.7%,TEE、血管造影确诊率均为100%。CT、MRI的确诊率为87.5%和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脉瘤的有效手段,经食道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双源CT术前评估胸主动脉夹层破口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破口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8-01/10间初诊疑似TAD的连续139例患者,DSCT检查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64排螺旋CT(MDCT)和磁共振(MRI).结果:TAD确诊97例.DSCT,DSA,TTE,MDCT和MRI分别检查112,72,94,60,6例,诊断TAD的灵敏度(Se)分别为100%,100%,95%(P〈0.05),93%(P〈0.05)和100%,与DS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CT,DSA,TTE和MDCT诊断TAD破口的Se分别为98%,98%,46%(P〈0.05)和87%(P〈0.05),与DS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CT术前诊断TAD破口准确性高,宜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析及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以典型胸、腹痛者22例,仅占61.1%;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占38.9%,X线检查见纵隔主动脉影增宽者占75.0%,CT、MRI的确诊率分别为91.7(33/36)和100%(36/36)。本组早期误诊率为47.2%。结论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胸部X线检查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可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MRI是目前非创伤性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和分析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和误诊病人的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04年9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北大深圳医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33例。所有病人均经X线或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疑诊AD的病人进一步经MRI、CT或DSA确诊,确诊标准为发现假腔或游离瓣。AD病人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5.8±11.4)岁。误诊病人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6.2±10.8)岁。结果 确诊AD和误诊病人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心脏异常杂音、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肌酸肌酶及同工酶和DeBakeyⅢ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周围大血管杂音、肢体血压不对称、ST段异常改变、心律失常、DeBakeyⅠ型、Ⅱ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较确诊AD病人ST段改变的幅度、心律失常、白细胞计数、肌酸肌酶有明显差异(P<0.01),而肌酸肌酶和肌钙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病人初始症状、发病过程、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改变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要与该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与不同时期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急诊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5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并将1999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I组,将2003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Ⅱ组,分析2组的误诊情况。结果65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超声心动图、MSCTA、MRI对AD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5%、97.5%、100%。Ⅰ组误诊率为57.9%,明显高于Ⅱ组误诊的26%(P〈0.05)。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对AD认识不足,体格检查不全面,未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是早年误诊的原因,部分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是近年来误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急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扫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均经过组织学确诊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3例临床资料,行腹部螺旋CT与MRI检查,经过2名以上有经验影像科医师共同诊断,对比分析2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2检验。结果检查CT组检出43个病灶,MRI组检出46个病灶,MRI组平扫检出率为82.6%显著高于CT组平扫检出率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增强扫描后检出率为91.3%,与平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增强扫描后检出率为90.7%,与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强扫描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平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诊断能力优于螺旋CT平扫,两者有效结合能够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6例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识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6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结果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心动图、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初步诊断AD;心电图、X线胸片对AD不能明确诊断,仅可做筛选;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首选;CT、MRI、主动脉造影对AD起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静  杜蓉  韩英 《新疆医学》2011,(8):25-29
目的:评价影像学在宫颈癌早期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早期宫颈癌行手术治疗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100例早期宫颈癌中,B超、CT和MRI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和8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A期三种影像学方法均未检出病灶。IB期B超检出率明显低于CT和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A期MRI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超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结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宫颈癌分期的诊断。MRI在早期宫颈癌分期中有优于CT的优点,可作为早期宫颈癌分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立  李华  高海燕 《中外医疗》2012,31(29):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确诊为AD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了超声心动图与CT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内膜的撕裂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超声心动图与CTA对AD的诊断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分型;评估主动脉及重要分支血管情况,可做为主动脉夹层的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10.
孙国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17-11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主动脉夹层的确诊率。方法选择我院误诊的24例AD患者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将AD误诊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肾炎、肾结石等疾病,最终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CT、MRI确诊为AD。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易发生误诊,临床上要全面认识AD的表现,尤其是罕见并发症,保持对AD的警惕性,出现其中的症状体征之一,就应想到AD的可能,予CT、MRI等检查,早日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组(n=32)和MRI组(n=30)。比较CT与MRI在AD诊断分型以及检出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等的应用价值。结果CT与MRI对AD患者DeBakey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对附壁血栓检出率小于MRI组(P<0.05)。结论CT与MRI在AD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CT在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方面优于MRI,MRI在附壁血栓检出方面优于CT,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1月以来急诊收治的4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并经CT、MRI或手术确诊。结果术前正确诊断47例(97.92%),漏诊1例,其中DeBakeyⅠ型39例,Ⅱ型4例,Ⅲ型4例,彩超能显示真、假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23-126
目的对比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57例AAS患者,行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64排MSCT)扫描,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术后确诊,5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主动脉夹层(AD)2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1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9例,创伤性主动脉离断7例,主动脉瘤破裂7例。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果和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检查时间长于64排MSCT,检查费用高于MSCT,图像质量评分更高,信噪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0T MRI和64排MSCT对AAS的诊断方面各有优缺点,准确率均较高,是AAS检测的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经济能力结合医师判断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马凡氏综合症和妊娠;主要临床表现有胸痛、心悸、气短,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脏杂音;胸片、CT扫描、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内膜撕裂、出血等。11例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血压和心率,其中3例死亡,1例转院,7例存活。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2例,16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均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图像重建技术对比观察。结果:CT和MRI检查技术诊断A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不同程度地显示ADA的范围及其分型、真假腔、内膜片和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的扩张和狭窄及其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CT和MRI检查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特点。 方法 对 16例临床疑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CT及 MRI检查。 结果 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 92 .3% (14 / 16 ) ,特点为 (1)主动脉壁有分离的回声带 ,真假腔血流速度不同 ;(2 )升主动脉增宽 4 2~ 5 6 m m(13/ 16 ) ;(3)夹层远心端形成血栓 (2 / 16 )。 结论 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A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2004年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发病年限分为2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时间及预后。结果AD病变范围大。以多部位的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26例,发病时血压升高23例,主动脉瓣区新出现的舒张期杂音7例,腹部血管杂音5例,29例经CT或磁共振确诊。第2组的24、72小时确诊率分别为38%、50%,与第1组的7%、1 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确诊应依靠CT或磁共振,碰共振优于CT。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是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探讨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突发剧烈胸背痛是其首发和主要症状,胸部平片是其筛查手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有很高的敏感性,核磁共振显像(MRI)准确率最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于手术治疗前确立诊断或行腔内隔绝术时进行.结论AD起病急、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X线胸片、TTE、CT、MRI等辅助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并指导正确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继发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X线片检查,127例接受CT扫描,48例接受MRI检查,所有图像均传输至工作站,按有无继发骨关节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差异,分析不同影像学手段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300例AD中继发OA 82例(27.33%);继发组CE角、髋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低于无继发组(P0.05),其Sharp角、髋关节内侧间隙高于无继发组(P0.05);MRI对AD继发OA检出率最高,与CT、X线诊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检出率高于X线(P0.05)。结论 MRI可检出成人AD并OA患者软骨下小囊变、关节软骨退变,对成人AD伴周围骨囊变检出率优于X线与CT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