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CpG ODN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筛选抗炎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CpGODN作用的抗炎中药。方法:将CpGODN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生物素化样品池上,测定78种中药水煎液与CpGODN的亲和力;选择具有较高亲和力的中药水煎液,与CpGODN(33μg·ml-1)37℃孵育30min后,再次测定与CpGODN的亲和力。结果:78种中药中,地榆、大黄、藏青果等14种中药含有结合CpGODN的活性成分;鸦胆子、赤芍、地榆等9种中药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筛选得到9种活性含量较高的中药,为下一步分离提纯有效成分单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Lipid A为靶点拮抗内毒素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从抗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拮抗内毒素的中药,为进一步对中药拮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革兰阴性细菌的脂质A(Lipid 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非衍生板建立靶点,跟踪测定赤芍、大黄、黄芩等78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与Lipid A的结合活性,再将筛选出的中药去鞣质后与定量的内毒素(LPS,20、50ng·ml-1)37℃孵育30min后,测定孵育后的样品与Lipid A的结合情况,以评价样品内的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在所筛选的78种中药中有12种中药的水提物与Lipid A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在这12种中药中有6种中药的醇提物与Lipid A也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通过对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的水提物去除鞣质后与LPS的消耗实验,发现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除鞣质以外的与lipid A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并且12种中药中能与Lipid 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筛选平台,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lipid 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物质,为进一步对12种中药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或单体的分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CT三维容积重建在颌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三维容积重建在颌面骨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MX 80 0 0双排螺旋CT机的 4D Angio软件处理容积数据得到高度仿真的三维CT ,可直观清晰地显示颌骨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有利临床作出准确诊断 ,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和确定手术进路。结果 CT三维容积重建可以直观地显示颌合骨的复杂结构及其病变的整体形态 ,对骨折复位和病变彻底切除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与常规断面CT以及三维表面遮蔽 (SSD)重建相比 ,MX 80 0 0的 4D Angio软件 (相当于volumerender ing软件 ,即VR)做出的CT三维容积重建 (VR)更有立体感 ,更能展现解剖结构的自然形态 ,而且其为容积数据的全息处理 ,可显示骨质内部结构 ,因而能为临床提供更直观 ,详实的形态学资料 ,便于确诊并可优化手术方案和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 ,有利于功能和形态的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醛脱氢酶、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比较108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和145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醛脱氢酶2(ALDH2)、醇脱氢酶2(ADH2)和醇脱氢酶3(ADH3)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OR)。结果ADH2和ADH3基因型分布在病人与接触对照工人中无显著性差异;ALDH2变异型基因(ALDH2*1/*2+ALDH2*2/*2)频率在病人中显著低于接触对照工人(分别为27·8%和43·4%,P=0·011),使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0·50,95%CI=0·29~0·85)。结论高活性ALDH2可能是导致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使诊治更为科学,确保母婴健康。方法对1996年1月1日 ̄2005年10月31日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57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因素变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近5 ̄6年来,上升明显,究其原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孕妇精神因素及部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宣教,认真做好孕产期监护,医患之间加强沟通,减少医患纠纷,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和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醛暴露工人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某密度板厂的151名甲醛暴露工人(暴露组)和某推土机厂的112名非甲醛暴露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作业环境的甲醛浓度,应用彗星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以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反映DNA损伤水平,用PCR-RFLP方法分析XRCC1基因的多态性;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调整工人的年龄、工龄、职业甲醛暴露及吸烟与饮烟情况,比较XRCC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的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结果使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校正甲醛暴露工人的年龄、工龄、甲醛暴露水平和吸烟与饮酒情况后,携带Arg280His位点变异基因型个体的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几何均值分别为4.30和13.42)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型的个体(几何均值分别为3.38和11.71),差异均有显著性(Olive尾距:P<0.05,彗星尾长:P<0.01);未发现XRCC1基因其他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甲醛暴露工人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有显著关联。结论XRCC1基因Arg280His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甲醛暴露工人的DNA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硫氧嘧啶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交叉试验设计法,取6条健康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分别服用丙硫氧嘧啶缓释片和普通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硫氧嘧啶的血药浓度,利用3P97软件包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以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判断生物等效性。结果:犬口服丙硫氧嘧啶后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缓释片和普通片的MRT分别为(5.3±s0.6)h和(3.0±0.6)h,tmax分别为(2.4±0.5)h和(1.1±0.3)h,cmax分别为(15.6±2.0)和(23.3±2.9)m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4)%。结论:丙硫氧嘧啶缓释片和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且缓释片具有12h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张雨  程娟 《妇幼护理》2021,1(1):233-235
目的 讨论在妇产科护理中执行细节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妇产科接诊的 180 例病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90 例。对照组行基本护理, 观察组行细节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焦虑情况以及护理的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品质 得分别为(97.5±1.9)分和(80.2±1.3)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89%)高于对照 组(80.00%)(P<0.05)。观察组焦虑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细节护理运用 于妇产科护理中,可提升护理品质,提高病人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建立Poly-IC刺激诱导小胶质细胞免疫激活模型。本研究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Poly-IC 10μg/ml)、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组(0.1 mmol/L阿司匹林)、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0.1 mmol/L阿司匹林)。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活性氧﹑Iba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COX-2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吞噬能力增强,活性氧产生增加,Iba1蛋白表达下降。且模型组中IL-1β(20.55±1.92)﹑IL-6(63.98±7.83)﹑TNF-α(16.84±3.19)﹑COX-2(6.78±0.4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IL-1β(1.01±0.14)﹑IL-6(0.95±0.17)﹑TNF-α(1.22±0.38)﹑COX-2(0.87±0.11)显著增加(t=26.14,10.22,17.06,37.07;均P<0.01)。经阿司匹林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较模型组减弱,活性氧产生较模型组降低,且Iba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一定恢复。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促炎因子IL-1β(9.95±0.52)﹑IL-6(39.64±6.89)﹑TNF-α(1.57±0.42)﹑COX-2(2.47±0.14)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14.18,3.69,16.68,27.03;均P<0.01)。结论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