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TCH)方案对早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522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21.80%(522/2 394)。其中113例接受TCH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年龄[M(QR)]52(13)岁(范围:23~69岁)。记录TCH方案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ypT0N0M0期)的例数,采用Miller-Payne标准进行病理学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接受曲妥珠单抗规范治疗患者(294例)的无病生存率优于未规范治疗患者(177例)(84.4%比72.4%,χ2=4.095,P=0.046)。发生3~4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5.9%(18/113),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腹泻6例。31例患者获得pCR(ypT0N0M0),pCR率为27.4%(31/113)。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91.8%比85.0%,92.5%比90.5%,P值均>0.05)。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G1~3患者(89.6%比81.5%,χ2=5.340,P=0.021),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比89.1%,χ2=1.008,P=0.315)。结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TCH方案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研究分子分型及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和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新辅助治疗并完成R0切除手术的79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 ~67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Luminal A型6例,Luminal B型42例,HER-2阳性型14例,三阴型17例.研究入组患者动态增强MRI评价与病理疗效评价间的关系,分析分子分型及动态增强MRI对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和评价作用.结果 新辅助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3.5%(66/79),病理有效率为79.7%(63/79).79例患者中27例获得病理完全缓解(34.2%),其中Luminal B型12例(28.6%,12/42),HER-2阳性型5例(5/14),三阴型10例(10/17).分子分型与病理完全缓解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 =0.039).动态增强MRI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疗效评价间有统计学相关性(r =0.432,P=0.000).结论 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具有预测价值,动态增强MRI检查与新辅助治疗后组织病理疗效评价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结手术治疗要点和病理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5年间59例经手术治疗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胸骨后甲状腺肿主要表现为无症状颈部肿物(39例),其他表现包括憋气13例、甲亢症状4例、声音嘶哑3例、哽咽感3例、饮水呛咳1例等.胸片、B超、CT及核素显像对胸骨后甲状腺肿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2.8%,15.8%,85.7%和50.0%;特异性分别为99.4%,99.8%,99.5%和99.0%.5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切除,1例颈胸联合切除,1例开胸切除.术后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48例,Grave's病1例,腺瘤2例,甲状腺癌8例.结论 CT、胸片是胸骨后甲状腺肿诊断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可经颈部完成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联合应用对腹腔注射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接受5-FU化疗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肠内营养组、Gln组(肠内营养+Gln)、Arg组(肠内营养+Arg)和Arg+Gln组(肠内营养+Arg+Gln)4组,每组10只.在化疗前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并在第8天测定门静脉血内毒素,进行门静脉血和淋巴结培养并测定回肠绒毛高度和回、结肠肠壁厚度.结果 除单纯肠内营养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增加(P<0.05);Arg+Gln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Gln组(P=0.002),与Ar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各组L/M值均明显增加(P<0.05);单纯肠内营养组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组的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0);Gln组明显低于Arg组(P=0.035);Arg+Gln组明显高于Gln组(P=0.000),但与Ar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单纯肠内营养组的回肠绒毛高度和回肠壁厚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00),结肠壁厚度明显低于Arg组和Arg+Gln组(P=0.000),与Gl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Gln组的回肠壁厚度(P=0.040)和结肠壁厚度(P=0.010)明显高于Arg组,回肠绒毛高度与Ar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Gln组回肠壁厚度明显高于Arg+Gln组(P=0.028),结肠壁厚度(P=0.462)和回肠绒毛高度(P=0.190)与Arg+Gl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g组结肠壁厚度明显低于Arg+Gln组(P=0.010),回肠绒毛高度(P=0.803)及回肠壁厚度(P=0.059)与Ag+Gl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门静脉血和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g、Gln对腹腔注射5-FU化疗后大鼠肠屏障功能具有保 护作用,Gln的保护作用略优于Arg,两者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在浸润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011年St.Gallen乳腺癌分型标准,复检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型四个亚型,并分析各亚型与TNM分期、病理组织分级的关系。结果 共213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入组,其中Luminal A型53例(24.9%),Luminal B型112例(52.6%),HER-2阳性型22例(10.3%),三阴型26例(12.2%)。Luminal A型病人中病理组织学分级I级39例,占同型病人73.6% (39/53),III级病人0例;Luminal B型病人中I级24例,占同型病人21.4%(24/112),III级25例,占同型病人22.3%(25/112);三阴型病人中I级2例,占同型病人7.7%(2/26),III级17例,占同型病人65.4%(17/26);HER-2阳性型病人I级仅1例,占同型病人4.5%(1/22),III级11例,占同型病人50.0%(11/22)。各亚型间病理组织分级存在差异(P﹤0.001)。分析各亚型TNM分期发现,Luminal A型病人I期比例最高,占同型病人54.7%(29/53)。HER-2阳性型III期病例比例最高,占同型病例27.3%(6/22)。不同亚型TNM分期分布具有差异性(P﹤0.001)。结论 不同亚型乳腺癌其病理组织分级及TNM分期具有差异性, 在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基础上联合临床病理分型分析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乳腺癌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第一且逐年上升。2016年9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项目启动,旨在整合队列资源、提高随访质量、构建标准共享的乳腺癌专病队列,为实现乳腺癌发现、预防、早诊、治疗及预后研判等提供研究基础与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方法 本研究基于社区人群,采用询问调查、身体测量、生物样本采集、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建立前瞻性队列,采用区域健康监测和定向监测随访队列。结果 整合乳腺癌专病社区人群队列112 118人,其中完成55 419人标准化队列调查,54 304人采集生物样本。平均年龄51.7岁,超重/肥胖女性占62.7%,绝经女性占48.9%。结论 本研究将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精准防治提供队列基础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25例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对照同期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72例病例,分析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结果 共完成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97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25例,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2例。无失败病例,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5(42.8±4.8)min vs. 35~50(42.4±4.6)min,t=0.342,P=0.733],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vs. 4.1%,P=1.000)。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人群,注意操作技术细则基础上,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病灶肿瘤组织Ki67表达与葸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共129例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前瞻性检测乳腺原发病灶粗针病理切片Ki67的表达水平,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2000)及Miller-Payne病理学分级标准分别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MRI及病理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探讨Ki67不同表达水平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9例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经MRI评价87例(67.4%)有效,经组织病理学评价99例(76.7%)有效,经临床疗效综合评价110例有效(85.5%).Ki67表达≤10%组上述三种疗效评价方法的有效率分别为50.0%、62.5%及71.9%;Ki67表达>10%组则分别为73.2%、81.4%及8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30、0.010).经统计检验,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综合疗效呈线性相关.结论 Ki67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行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成为关注焦点。在众多乳腺癌相关因素中,研究乳腺增生症、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之间的患病风险,规范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尤为重要。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国内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讨论,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针对上述疾病的诊治原则形成共识。但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治程序仍存在争议,对其认识也将继续完善,相关证据亦会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上海举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高峰论坛”专家讨论环节,与会的400名乳腺癌专业医师就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若干热点问题投票表决,文中问题后具体选项所列百分比为现场投票结果。讨论由江泽飞教授主持,徐兵河、邵志敏、沈镇宙、杨名添、王永胜、刘荫华、段学宁、胡夕春教授和来自意大利的Angelo Di Leo教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共同讨论了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表决结果,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