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钠素(BNP)与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203例CKD非透析患者与16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全血BNP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M(范围):54.40(15.10~ 173.00) ng/L比9.35(7.35~15.00) ng/L,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BN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等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左室肥厚或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是影响BNP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非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足细胞是肾小球蛋白质滤过屏障的关键细胞之一,细胞损伤临床上即表现为蛋白尿。足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通常不能再次进入细胞循环进行分裂增生。若足细胞数量因细胞脱落、坏死或凋亡而减少,邻近的细胞也不能通过细胞增殖来替代或修补。缺乏足细胞覆盖而裸露的基底膜即和包氏囊黏连,形成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所以足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最终导致肾小球球性硬化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黄芪对其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黄芪治疗组。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Tie-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Tie-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Tie-2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黄芪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ie-2的表达而发挥肾保护作用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成骨样转化、钙化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通路。 方法 组织植块法原代培养HUASMC。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重组人IL-6(rhIL-6)孵育细胞,设空白对照组。茜素红S钙沉积染色及甲氧-酚酞络合酮法检测细胞层钙盐含量。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桥蛋白(OPN)、骨形成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基因以及蛋白表达。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MSA)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亚基(Cbfα1)的结合活力,以及分别应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蛋白激酶C二氢神经鞘氨醇(DHC)后Cbfα1的结合活力。 结果 rhIL-6 50 μg/L诱导12 d,细胞基质层茜素红S染色阳性。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层钙盐含量在rhIL-6 10 μg/L组刺激9 d[(0.76±0.02) mmol/g蛋白]和12 d[(1.54±0.11) mmol/g蛋白]升高,50 μg/L组刺激6 d[(1.81±0.03) mmol/g蛋白]、9 d[(2.08±0.10) mmol/g蛋白]和12 d[(3.22±0.18) mmol/g蛋白]升高,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地增加。rhIL-6 10 μg/L刺激12 h,BMP2 mRNA(3.04±0.07)和蛋白(8.14±0.41)及BAP mRNA(2.51±0.11)和蛋白(3.96±0.54)表达上调;刺激72 h,OPN mRNA(3.14±0.32)和蛋白(2.57±0.43)水平及OPG mRNA(4.06±0.24)和蛋白(3.46±0.34)水平上调。rhIL-6刺激6 h,Cbfα1结合活力增加;DHC能够部分抑制rhIL-6诱导的Cbfα1结合活力增加,SB203580没有明显作用。 结论 IL-6体外能够诱导HUASMC发生钙化和成骨样转分化,这可能是临床观察到IL-6与血管钙化相关的机制之一。IL-6的这一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蛋白激酶C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所有在本院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 网络(AKI Network, AKIN)推荐的AKI定义评估心脏手术后AKI的患病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术前、术中、术后与AKI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总共10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328例,患病率为31.06%。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1.59% 比 0.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每增加10岁,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0倍)、术前高尿酸血症(OR = 1.97)、术前左心功能不全(OR = 2.5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瓣膜手术(OR = 2.79)、手术时间延长(每增加1 h,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3倍)、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OR = 11.08)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KI患者预后较差。高龄、术前高尿酸血症、术前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b)及再循环率(R%)测定,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状态。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30min及结束前1h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功能。对内瘘血流量过低(Qb〈600ml/min)及过高(Qb〉1800ml/min)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结果180例患者中的163例成功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3例再循环率〉0,占0.02%。平均Qb(1010.3±662.6)ml/min,40例Qb〈600ml/min(24.5%,低流量组),104例Qb为600-1800ml/min(63.8%,正常流量组),19例Qb〉1800ml/min(11.7%,高流量组)。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高流量组7例。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稀释法评定血管内瘘功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每周两次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资料来自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1288例于2007年1月登记有透析充分性指标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年.比较每周两次血透与每周3次血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与每周3次相比,每周两次血透患者年龄更小,透析龄更短,体表面积更小,单次透析时间更长,单池Kt/V( spKt/V)及血清白蛋白更高,但每周Kt/V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透析超滤量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两年生存率相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及每周Kt/V是死亡预测因子.结论 部份患者每周两次血透是可行的,但需要严密监测,并保证其透析充分性与容量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5)和假手术组(Sham组, n=5),采用双侧肾蒂夹闭术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后24 h留取小鼠的血清及肾组织。应用酶法分别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ELISA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水平,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肾组织Klotho、Bax、Bcl-2和Caspase-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急性肾损伤时小鼠全身及局部的Klotho水平和肾脏凋亡的关系。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术后24 h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肾脏凋亡细胞明显增加,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比值均显著升高。I/R组小鼠血清Klotho蛋白水平较Sham组小鼠显著降低[(669.89±136.51) pg/mL vs. (2 107.92±549.22) pg/mL,P〈0.01],肾组织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较Sham组下调约9/10 (P〈0.001)及1/5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组织bax/bcl-2 mRNA比值与血清Klotho蛋白及肾组织klotho mRNA均呈显著负相关(r=-0.833,P〈0.01;r=-0.916,P〈0.001),肾组织Bax/Bcl-2蛋白比值和肾组织Klotho蛋白也呈显著负相关(r=-0.637,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后小鼠全身及肾组织局部Klotho表达均显著下调,Klotho水平的下降可能与凋亡诱导的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患者血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联素(ADPN)与尿毒症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59例规律性腹透患者血清ADPN水 平,并对这些腹透患者进行为期(10.0±1.7)月的随访。分析血清ADPN水平与血脂、炎症指标、 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既往心血管病(CVD)史和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 组相比,腹透组患者的血清ADPN水平显著升高[(13.09±7.54)μg/ml比(6.65±4.33)μg/ml,P= 0.001]。腹透患者血清ADPN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负相 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正相关。血清ADPN水平在有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管疾病病史的腹透患者中较低。在随访期内有CVD事件发生组血清ADPN水平与无CVD事件 发生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血清ADPN水平与脂代谢异常、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 血清ADPN较高的患者发生CVD事件的危险性较低。在腹透患者中,ADPN可能具有心血管的 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粪便隐血阳性的发生率,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方法: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2007年03月~2007年06月于我院肾脏科就诊的176例CK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粪便隐血阳性发生率,同时对CKD患者的临床、生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CKD患者IFOBT阳性率17%,180例正常对照组IFOBT阳性率5%,CKD组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3.236,P〈0.01)。CKD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105.59±27.03)g/dlvs(121.00±25.62)g/dl,P〈0.05],血沉[(59.77±32.91)mm/hvs(9.54±3.21)mm/h,P〈0.05]、血肌酐[203.75(74.50~567.25)μmol/Lvs68.00(45.00~95.00)μmol/L,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CKD组中,IFOBT阳性的患者与IFOBT阴性的患者相比,年龄大(P〈0.01)、血沉升高(P〈0.05)、C反应蛋白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P〈0.01)降低。IFOBT阳性患者血红蛋白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血沉、血磷、iPTH随GFR下降而升高。相关法分析显示CKD患者IFOBT检测值与GFR(r=-0.191,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5)。对CKD患者IFOBT阳性的30例患者行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结肠癌2例(6.7%),结直肠腺瘤性息肉11例(36.7%),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4例(13.3%),出血性肠炎9例(30%),4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3.3%)。结论:CKD患者易发生结直肠出血性疾病,随着患者GFR的下降,发生病变的几率升高。而IFOBT是可行有效地检测方法,对于CK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