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受检者对非核医学科人员的外照射剂量,以有效减少非受检者的受照辐射剂量。 方法 选取 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51例受检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2~91(62.23±13.36)岁。所有受检者注射925 MBq 99Tcm-MDP后,根据饮水1000 mL后0.5 h内有无排尿分为排尿组(n=39)和未排尿组(n=12),检测注射药物后0.5、1、2、3、4、6 h时受检者腹部和头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当量。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多次测量的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辐射剂量当量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 排尿组受检者在腹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低于未排尿组[(40.29±4.67)μSv/h对(77.29±10.71)μSv/h、(15.22±1.64)μSv/h对(29.48±4.56)μSv/h、(4.15±0.47)μSv/h对(7.45±1.07)μSv/h、(1.32±0.10)μSv/h对(2.63±0.31)μSv/h、(0.45±0.05)μSv/h对(0.78±0.15)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8~5.251,均P<0.001)。排尿组受检者腹部和头部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5.426~5397.675,均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当量率随着药物注射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与排尿组受检者腹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48.51±13.83)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55.85±5.2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0,P<0.001);与排尿组受检者头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32.74±12.95)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49.88±4.7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8,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累积剂量当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于非核医学科人员的照射剂量远远小于国内、国际法律规定限值(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1 mSv),与注射药物后3 h的受检者距离1 m以上即可避免大部分额外辐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甲亢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变化,分析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合131Ⅰ治疗的病例,根据相关理论给予患者一次性口服一定剂量的131Ⅰ.治疗后定期复诊,观测其血清FT3、FT4和Tsh的变化.结果:口服131Ⅰ治疗后,一年内患者血清FT3、FT4和Tsh逐步恢复至正常.160例患者中有148例一次治疗后恢复正常.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131Ⅰ治疗甲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程序,优化单病种临床路径。方法使用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对症处理,优化临床路径。结果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术前准备、常规医嘱、临床观察、疗效评估、护理、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优化。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肯定,在满足条件的医院,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肺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131 I治疗的DTC伴肺转移患者.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累积剂量、病理学类型、显像时机、摄131 I形态、治疗前Tg水平、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观察131 I治疗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率为63.3%(31/49),无效率为36.7%(18/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4.194,P<0.001),治疗前Tg水平(t=3.632,P<0.05),胸片和(或)CT显示(χ2=7.385,P<0.05),伴其他远处转移(χ2=8.586,P<0.05)及显像时机(χ2=8.077,P<0.05)5个因素与131 I疗效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伴其他远处转移及治疗前Tg水平是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131 I治疗对患者造血功能、肝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唾液腺功能受损.结论 131 I是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其中年龄小、治疗前Tg水平低以及仅肺转移的患者131 I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显像(SPECT)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对VCIN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功能评定和脑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组双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左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均较右侧rCBF明显降低(P<0.05)。结论 SPECT脑灌注显像对早期发现VCIND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晓波  张然  金晓毛 《安徽医学》2009,30(7):723-724
目的探讨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B超检查诊断为重度肾积水的患者29例(共30只患肾),应用核素^99mTc—DTPA行肾动态显像,同期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这两种方法评价患肾残余功能的差异。结果(1)在30只受检患肾中,有12只患肾IVP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GFR为(22.32±3.55)ml/min;IVP不显影的患肾18只,其中8只^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提示患肾有残余功能,GFR为(13.36±4.54)ml/min,剩余10只患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亦显示无残余功能。(2)^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有残余功能肾脏多于IVP(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用于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较IVP更为灵敏,且能定量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的 30例患者并按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检测急性感染期和痊愈期血清 IL - 2、IL - 6、IL - 8和 TNF-α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人血清中 IL - 2、IL - 6、IL - 8和 TNF-α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 IL - 6、IL - 8和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而 IL -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轻症组和重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 IL - 2、IL - 6、IL - 8和 TNF-α可能与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的发病机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中肝脏弥漫性摄取(DHU)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DTC,根据Rx-WBS所示DHU程度将其分为G0组(n=41)、G1组(n=69)、G2组(n=56)和G3组(n=12);将P<0.2的因素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HU影响因素。结果 178例DTC中,137例(137/178,76.97%)可见DHU。单因素分析显示4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131I剂量及远处转移(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年龄、甲状腺球蛋白(Tg)等11个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β=0.013,P=0.036)是DHU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4组间TSH、M、治疗次数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31I剂量是DHU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201)Tl静息-再分布SPECT显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2 0 1 Tl(铊 )心肌灌注静息 -再分布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9例患者 ,冠心病 73例 (分别为心肌梗死恢复期 2 4例、心绞痛 19例、胸闷 3 0例 )、其他 16例 (分别为原因不明的胸闷胸痛 10例、心肌炎3例及心肌病 3例 )。利用静息 -再分布2 0 1 TlSPECT显像 ,分别于注射后 10min和 180min进行采集。结果  89例受检者共 80 1个心肌节段 ,在早期相 ( 10min)发现 1~ 3级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42 2个节段 ,而在延时相 ( 180min)发现 1~ 3级共 3 19个节段。其中 ,5 99个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减低区在延时像时无明显变化 ,164个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在延时相得到部分改善或填充 (再分布 ) ,3 8个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反较早期静息像减低 (新出现放射性分布减低区或评分等级 )增加(反向再分布 )。结论 2 0 1 Tl静息 -再分布显像不仅可用于评价心肌梗死后的存活心肌 ,还可用于心肌缺血的评价。鉴别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可根据局部放射性分布减低的程度及有否再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神经心理评分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心理评分及头颅磁共振等检查。结果 VCIND组多发病灶者发生率64.44%,较对照组的39.29%明显增高(χ2=4.411,P=0.036);病灶位于额颞叶的比例(48.89%)较对照组(25.0%)也明显增高(χ2=4.114,P=0.043)。VCIND组多发病灶病例较单发病灶病例的MMSE及MoCA评分减少(t=-2.15,P=0.04及t=-2.55,P=0.01),病变位于额颞叶者较位于其他部位者MMSE及MoCA评分减少(t=-2.63,P=0.01及t=-2.83,P=0.01)。结论磁共振显示的病灶数量及部位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数量多、位于额颞叶者认知功能损害更加明显。MMSE及MoCA评分与VCIND患者的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