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云克治疗Graves眼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确诊Graves病经131I治疗后甲亢治愈但仍有突眼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受检者对非核医学科人员的外照射剂量,以有效减少非受检者的受照辐射剂量。 方法 选取 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51例受检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2~91(62.23±13.36)岁。所有受检者注射925 MBq 99Tcm-MDP后,根据饮水1000 mL后0.5 h内有无排尿分为排尿组(n=39)和未排尿组(n=12),检测注射药物后0.5、1、2、3、4、6 h时受检者腹部和头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当量。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多次测量的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辐射剂量当量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 排尿组受检者在腹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低于未排尿组[(40.29±4.67)μSv/h对(77.29±10.71)μSv/h、(15.22±1.64)μSv/h对(29.48±4.56)μSv/h、(4.15±0.47)μSv/h对(7.45±1.07)μSv/h、(1.32±0.10)μSv/h对(2.63±0.31)μSv/h、(0.45±0.05)μSv/h对(0.78±0.15)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8~5.251,均P<0.001)。排尿组受检者腹部和头部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5.426~5397.675,均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当量率随着药物注射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与排尿组受检者腹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48.51±13.83)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55.85±5.2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0,P<0.001);与排尿组受检者头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32.74±12.95)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49.88±4.7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8,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累积剂量当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于非核医学科人员的照射剂量远远小于国内、国际法律规定限值(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1 mSv),与注射药物后3 h的受检者距离1 m以上即可避免大部分额外辐射。  相似文献   
3.
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方法对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全身骨显像患者采用不同注射方法注射显像剂对放射性药物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行SPECT全身骨显像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显像前2~3h两组均注射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作为显像剂,剂量20mci(740MBq),体积0.5ml。A、B两组注射后均立即用Χ-Υ辐射仪测量注射器及针头内残留放射性药物的残余辐射量,用活度计测量残留放射性药物的残余放射性活度,并记录静脉注药时间。结果研究组注射后注射器内的残余放射性活度及残余辐射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抽回血注射法与头皮针注射法相比,既减少了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的残留量和残余放射性活度,保证了成像质量,也缩短了注射人员接触射线的剂量和时间,有利于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显像(SPECT)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对VCIN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功能评定和脑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组双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左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均较右侧rCBF明显降低(P<0.05)。结论 SPECT脑灌注显像对早期发现VCIND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然  夏俊勇  姚晓波  罗玲玲  刘学公 《安徽医学》2013,34(12):1829-183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联合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66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大部切除并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患者,进行血清Tg测定和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结果 对DTC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Tg分别为78.7%、84.2%和80.3%;131I-WBS分别为85.1%、100.0%和89.4%;Tg联合131I-WBS分别为91.5%,84.2%和89.4%.结论 血清Tg测定联合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在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患者病情评估中有互补作用,对监测复发和转移病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的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7例,根据患者行131I治疗前TSH水平,将患者分为TSH<30 mIU/L、30 mIU/L≤TSH<60 mIU/L、60 mIU/L≤TSH<90 mIU/L、TSH≥90 mIU/L 4组,随访131I治疗半年后刺激状态下血清Tg、TgAb、影像学检查及全身碘扫结果。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 指南将疗效分为满意(ER)、不确切(IDR)、血清学反应欠佳(BIR)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IR)。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疗效有无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TSH、Tg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SH、Tg、年龄及性别能否作为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TSH≥90 mIU/L组,疗效满意患者百分率最高(40%)。TSH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Tg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TSH与Tg水平是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TSH≥90 mIU/L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肺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131 I治疗的DTC伴肺转移患者.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累积剂量、病理学类型、显像时机、摄131 I形态、治疗前Tg水平、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观察131 I治疗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率为63.3%(31/49),无效率为36.7%(18/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4.194,P<0.001),治疗前Tg水平(t=3.632,P<0.05),胸片和(或)CT显示(χ2=7.385,P<0.05),伴其他远处转移(χ2=8.586,P<0.05)及显像时机(χ2=8.077,P<0.05)5个因素与131 I疗效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伴其他远处转移及治疗前Tg水平是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131 I治疗对患者造血功能、肝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唾液腺功能受损.结论 131 I是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其中年龄小、治疗前Tg水平低以及仅肺转移的患者131 I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甲亢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变化,分析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合131Ⅰ治疗的病例,根据相关理论给予患者一次性口服一定剂量的131Ⅰ.治疗后定期复诊,观测其血清FT3、FT4和Tsh的变化.结果:口服131Ⅰ治疗后,一年内患者血清FT3、FT4和Tsh逐步恢复至正常.160例患者中有148例一次治疗后恢复正常.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131Ⅰ治疗甲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程序,优化单病种临床路径。方法使用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对症处理,优化临床路径。结果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术前准备、常规医嘱、临床观察、疗效评估、护理、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优化。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肯定,在满足条件的医院,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90Sr-β敷贴治疗儿童皮肤毛细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90Sr-β敷贴治疗儿童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疗效。方法使用放射性核素^90Sr-^90Y敷贴器对363例皮肤血管瘤患儿进行敷贴治疗,观察治疗反应及对症处理。结果各类型血管瘤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依次为单纯性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混合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厚度≤5mm痊愈率高于〉5mm(P〈0.01)。血管瘤面积≤450mm。痊愈率高于〉450mm。(P〈0.05)。结论^90Sr-β敷贴治疗疗效好,特别适合于儿童皮肤浅表毛细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