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 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为基础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rhCD40L等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DC,采用倒置显微镜及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行DC表型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抗原刺激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检测DC 培养上清IL-12的分泌。结果 培养7 d后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 形态,并上调表达DC 特征性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第0、1 、3、5、7天,5个时间点间CD83、CD40、CD80、CD86、CD1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253、243.769、248.181、191.267、226.339,均P<0.05)。培养后的DC 可较强地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GM-CSF加rhIL-4、rhCD40L组较GM-CSF加rhIL-4 组刺激反应能力强。培养的DC 自培养第5天始即有IL-12 分泌,未加CD40L组IL-12 p40分泌量为(42.92±1.54)pg/ml,加CD40L组为(136.18±5.27) pg/ml;培养第7天,IL-12 p40分泌明显增多,两组分别为(60.09±2.27) pg/ml及(322.30±30.6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41、-22.611,均P<0.05)。结论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为主的培养体系中诱导成DC。  相似文献   
2.
产妇尿碘与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妇尿碘水平与其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恒温消解测定法检测了 10 0例产妇 (研究组 40例 ,对照组 6 0例 )临产时尿碘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放射分析 (IRMA)技术检测了两组新生儿脐血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和总甲状腺素 (TT4)水平。结果  1研究组产妇尿碘水平中位数值为 12 9.44μg/ L ,对照组为 2 5 8.2 6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2研究组新生儿脐血 TSH水平的均值为 (6 .0 5± 2 .89) m U/ L,对照组为 (5 .12± 2 .74)m U/ L,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研究组新生儿 TT4水平的均值为 (5 6 .48± 14.0 3) ng/ ml,对照组为 (73.13±12 .5 1) ng/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3两组孕妇临产后尿碘水平和其新生儿脐血 TSH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 .0 5 ) ,和新生儿脐血 TT4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产妇碘营养状况与其新生儿甲状腺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全血比黏度、TXB2、LPO及SOD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贫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按文献方法处理;补汤组,给予等量的补汤煎液灌胃,其他处理同模型组。所有受试组动物于第15d处死,颈动脉采血,检测全血比黏度、TXB2、LPO及SOD。结果 模型组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中TXB2、血清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OD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补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TXB2、血清LPO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SOD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的机制可能与提高SOD的活性,抑制体内LPO生成减少自由基反应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β-淀粉样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取E13 d的Wistar胚胎大鼠脑组织,体外进行培养、传代、鉴定后,加入β-淀粉样蛋白,利用台盼兰拒染法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程度,同时观察加入β-淀粉样蛋白后,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加入10%胎牛血清)的变化。结果:当Aβ浓度大于25μmol/L时,能明显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活力,同时引起神经干细胞的明显凋亡。而在12.5 μmol/L时就能抑制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突起的延伸。结论:Aβ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可致神经干细胞凋亡,可能是Alzheimer’s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Gly14]-humanin对β淀粉样蛋白1-42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用[Gly14]-humanin和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Gly14]-humanin加入有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流式细胞测定DNA含量,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对β淀粉样蛋白1-42的耐受,而对照组则显示神经干细胞出现凋亡现象。高浓度的[Gly14]-humanin加入培养基,经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神经干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出现大量死亡。结论:[Gly14]-humanin 不但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1-42对神经干细胞的毒性作用,而且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正交分析的方法对补阳还五汤加味水剪剂进行筛选及分析,探索丹参,水蛭,益母草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按正交表的设计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8个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剂组合并观察大鼠全血比粘度,血浆血栓烷B2(TXB2),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等各项指标。结果 水蛭能显著增强补阳还五汤,降低全血比粘度及TXB2的作用,丹参则参显著增强补阳还五汤提高SOD,降低LPO的作用。结论 丹参,水蛭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增强补阳还五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以健康人AB血清与以重组人类CD40配体(rhCD40L)为主的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AML-C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并分析其形态及表型差异。方法 以健康人AB血清为基础的培养体系中加入GM-CSF、rhIL-4、rhCD40L等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树突状细胞(DC)。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表型;MTT法检测DC对淋巴细胞抗原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IL-12的分泌。结果 培养7 d后的细胞具有典型的MoDC形态,并上调表达MoDC特征性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AML-CR组与健康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加rhCD40L组较未加rhCD40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的Mo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AML-CR组与健康人组间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rhCD40L组较未加rhCD40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的MoDC自培养第5天始即有IL-12的分泌,AML-CR组与健康人组相比IL-12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rhCD40L组与未加rhCD40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rhCD40L为主的细胞因子体外可诱导AML-C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DC生成,两者在形态及表型上无明显差异,DC可刺激白血病特异毒性T细胞增殖,尤以由rhCD40L诱导的DC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剥离型中药面膜中槐米、桔梗、升麻的色谱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中药面膜中槐米、桔梗、升麻的情况。方法:PC法、TLC法。结果:层析法鉴别色谱稳定、清晰、特异性高。结论:该色谱法可作为本中药面膜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硫氧还蛋白(Trx)的表达及与AML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Trx抑制剂二酰胺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AML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例AML患者和健康人,抽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单个核细胞中Trx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酰胺对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形态学、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二酰胺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AML患者Trx的表达率为75 %(15/20),在健康人中不表达。Trx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χ2=9.375,P<0.05)。MTT法检测显示二酰胺对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48 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98.26、47.53、8.34 mg/ml。形态学观察二酰胺作用于AML细胞后可见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可见典型的DNA“梯”条带出现。结论 AML细胞Trx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二酰胺干预后AML细胞生长受抑甚至发生凋亡,其可能成为AML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10.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高浓度时(>50 μmol/L)显示出对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致凋亡特性.本研究旨在初步分析溶血磷脂酸致凋亡过程中对相关基因表达的依赖性,在研究中结合琼脂糖电泳,HO33342染色和TUNEL技术观察c-fos,bax和p53三种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溶血磷脂酸致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致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结合c-fos, bax和p53三种反义寡聚核苷酸均表现出对溶血磷脂酸致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溶血磷脂酸的致凋亡过程为c-fos,bax和p53基因依赖性,不同于b淀粉样蛋白片段31-35的致凋亡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