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并随访10~16个月。结果58例中57例骨折愈合,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经取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38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1.4%。结论肱骨交锁髓内钉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固定牢靠,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1972年以来,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手术中,应用足趾蚓状肌与缺损拇、手指蚓状肌残端或关节囊进行缝合的方法共完成手术300例,由于再造拇、手指的蚓状肌得到修复,既改善了其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又防止了掌指关节的过伸。术后随访1-22年,再造拇、手指的外形及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 32人 6 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 4足中 1 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 ,出现率为 2 5 % ,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5 6 2 % ,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 ,出现率为 5 7 8% ;1例足背动脉缺如 ,占 1 6 % ,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 5 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92 2 % ,其中 ,顾玉东Ⅰ型 ,占 2 8 1 % ,Ⅱ型 ,占 4 6 9% (30例 ) ,6足为ⅢS 型 ,占 9 4 %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 ,5足为Ⅵ型 ,占 7 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 ;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 ,第一、二跖背 (底 )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 (或二、三足趾 ) ,扩大再造手的虎口 ,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9例,Ⅵ型18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3例,后交叉韧带断裂2例,半月板损伤3例。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行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其中3例半月板损伤,2例给予修补,另1例部分切除;3例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给予钢丝固定;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行Ⅱ期手术。术后2周、1、3、6个月、1年随访,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后1年TPA及PA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PA:t=1·012,P=0·356;PA:t=0·667,P=0·521)。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6·9分(56~98分),根据此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中4例,差1例。结论:微创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进行放射线照射 ,并观察其效应。方法 :对 6例经临床、X线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传代后实验组进行放射线照射处理 ,对照组未进行放射线处理。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台盼蓝染色后计数、MTT法测定和FCM分析来观察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放射线照射后 ,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可见逐渐发生皱缩和脱落 ,细胞存活率为 8 2 7%~ 13 5 0 % ,细胞毒性指数为 83 19% ,FCM分析显示G0与G1期比例明显增加 ,G2与M期比例明显减少。结论 :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忠  眭述平 《上海医学》2001,24(9):541-544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和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类型骨折手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术中操作情况、术后伤口愈合、近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术后伤口感染、创缘坏死延期愈合的概率明显减少,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结论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膝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Femoralfracturesinthepresenceofotherintramedullaryimplantsareuncommon Thesefracturesaredifficulttomanageandthepresenceofotherintramedullaryimplantscreatesacomplexproblem Therateofthesefractureshasincreasedduetoanincreaseinthenumberofpatientshavingtota…  相似文献   
8.
贝内特骨折(第一掌骨底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常见,历来采用小夹板、石膏托、指骨牵引等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由于远侧骨折片向桡背侧脱位,而使其不稳定。治疗上易复位而难维持固定是其特点之一,使得治疗该损伤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法[1,2]。作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微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跖骨骨折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技术的改进,使用微型螺钉加压钢板内固定克服了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无法有效制止旋转及患肢不能早期活动等缺点。2000年3月以来,笔者对50例多发性跖骨骨折采用微型螺钉钢板加压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影响。方法 为60例腰椎间盘患者实施微创开放式手术,术中用C臂X线机定位,做3~3.5cm长的皮肤切口,剥离椎间的部分骶棘肌,咬除部分椎板上缘及小关节内侧缘后摘除髓核,并根据需要扩大神经根管。结果 术后随访2~21(平均11.5)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75%),良12例(20%),可2例(3.3%),差1例(1.7%)。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上起重要作用。手术方法的改进,使创伤减小、手术适应证相对放宽,疗效也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