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术中和术后放疗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术中和术后放疗治疗1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平均随访24.2个月,其结果与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采取的骨巨细胞瘤的细胞株进行实验室的培养后通过放疗后检验该方法对该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采用该方法对患者伤口的愈合,症状改善及功能的恢复方面结果与传统的单纯手术的方法相似,而在术后复发、转移和恶变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疗效。结论:手术切除病灶结合术中和术后放疗治疗骨巨细胞瘤有着较为理想的疗效,是一种值得相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 Mitek Anchor系统辅助加固在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作用。 方法 1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补跟腱,后用Mitek Anchor钉各1枚置于跟腱内外侧跟骨内,采用Bunnell方法将尾线由远向近穿经跟腱断端,加固缝合后的跟腱。随访伤口愈合情况,负重行走时间、足跟部疼痛和跟腱再断裂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方法评价踝关节功能。 结果 术后无切口感染或者皮肤坏死病例。12例患者术后随访14月~25月,平均17月。无足跟部疼痛和再断裂病例发生,根据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8例。结论 采用Mitek Anchor系统辅助加固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疗具有可早期负重,减少跟腱再断裂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琰 《华夏医学》2001,14(5):752-753
危重患者常因治疗需要而插入各种作用不同的管道 ,最常见的是输氧管、吸痰管、胃管、尿管 ,在操作中发现 ,这四种管道的置入 ,常会给患者带来粘膜水肿、疼痛、破损、出血等损伤。为了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笔者分析了引起损伤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1 典型病例例 1:患儿 ,女 ,7岁 ,中毒性菌痢。采用双头式氧管供氧 ,由于患儿抽搐 ,氧管磨损鼻粘膜 ,持续流血 5 min,后经用去甲肾上腺素棉签点压止血。例 2 :患者 ,女 ,6 0岁 ,支气管扩张。痰液粘稠 ,采用 16号平头吸痰管吸痰 ,因吸附面积大 ,吸痰压力掌握不好 ,致使口腔咽…  相似文献   
4.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琰 《华夏医学》2007,20(5):1056-1057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经,如何使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水平[1],是护理部教学管理人员的在肩重任。20  相似文献   
5.
宋飒  苏琰  王烨明  沈继  罗从风  曾炳芳 《上海医学》2007,30(12):938-939,F0004
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相对少见,仅占全身骨折的0.5%~1.0%。Hardegger认为,肩胛骨骨折大部分可通过功能康复治疗而获得满意疗效,仅少数移位严重或累及肩盂关节的骨折才需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肩胛骨骨折认识的深入,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我们对不稳  相似文献   
6.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骨折远端长度较短,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而传统钢板固定法不但对骨折端血供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容易造成皮肤坏死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治疗比较棘手。我们自2005年1月~2006年9月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8例,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肠粘膜下层与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猪小肠粘膜下层(SIS)与体外培养的鼠雪旺细胞(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在体外将分离培养的SD乳鼠SCs接种于制备好的猪SIS上进行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SCs在SIS上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SCs分泌神经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情况。对照组为接种于未平铺SIS的孔中正常培养的SCs。结果培养3~5 d后,相差显微镜下见SIS边缘SCs较为密集,黏附良好,多呈长梭形生长;扫描电镜观察见SIS表面SCs增殖黏附良好,胞体突起显著,呈端对端连接或成束排列,细胞表面可见蛋白颗粒分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发现,SCs与SIS复合培养后,神经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分泌良好,与对照组的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猪SIS与鼠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作支架,供SCs黏附生长,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8.
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进行放射线照射 ,并观察其效应。方法 :对 6例经临床、X线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传代后实验组进行放射线照射处理 ,对照组未进行放射线处理。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台盼蓝染色后计数、MTT法测定和FCM分析来观察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放射线照射后 ,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可见逐渐发生皱缩和脱落 ,细胞存活率为 8 2 7%~ 13 5 0 % ,细胞毒性指数为 83 19% ,FCM分析显示G0与G1期比例明显增加 ,G2与M期比例明显减少。结论 :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院灭菌物品包装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琰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2):958-959
包装技术是无菌物品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灭菌物品的包装技术对物品的灭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消毒灭菌质量又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的进一步认识,消毒供应倍受关注,文章从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的选择,包装环境、包装程序、包装技术指标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包装技术与灭菌因子相匹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conduit in axonal regeneration of rat sciatic nerve with a 10 mm gap. Methods Forty-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16). Following a 10 mm gap was made in one side of the sciatic nerve of each rat; previously prepared SIS and auto-nerve graft were interposed into the gap to reconnect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he nerve,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rve gap remained unconnected. The samples of the SIS, graft, and distal nerv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were harvested at 6 weeks and 10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Axonal regen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histology, electrophysiology, and quantitated by using computer-analyzed image.Results Regenerative nerve fibers were evident which contained much myelinated axons and grew over the gap in the SIS conduits at 10 weeks.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omputer-analyzed image showed that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SIS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auto-nerve grafting group at 10 weeks. Conclusion SIS as a conduit possesses the ability for ax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thereby having a potential to be an alternative bio-material instead of the autograft to repair the peripheral nerve g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