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正>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输血反应及诊断母婴血型不配合妊娠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查的各种血清学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血型工作者们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
输血免疫反应预防(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反应的定义与概述一、输血反应的定义病人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意外的反应,常称输血反应,严格地说输血反应可以是有害的,因此输血反应可定义为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通常是指输血的不良后果。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发生新的症状或体征,而又不能用原来疾病来解释,都属输血不良反应。当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弄清楚究竟是病人原来疾病的表现,或是输血与疾病的共同作用。例如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体温即刻升高,可能是疾病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又如输血后48h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提示可能是由于红细胞不配合…  相似文献   
3.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固相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技术,成功地进行血小板的抗体检查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为因血小板表面抗原同种免疫而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筛选配合的血小板供体,作单采血小板后供输注治疗。在报导的4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24小时回收率均在20%以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环磷酰胺 (CY)作为免疫抑制剂 ,诱导小鼠产生对人红细胞血型抗原的选择性免疫耐受。 方法 1 0 2只 Balb/c小鼠分成 1 7组 ,在 2× 1 0 7人红细胞免疫注射后 ,分别以不同 CY剂量和给药时间给予抑制。并通过直接和间接血凝反应测定小鼠免疫应答所产生的抗人红细胞抗原的 Ig M和 Ig G型抗体效价。 结果 在 5 0~ 1 5 0 mg/kg CY剂量范围内 ,免疫注射当天至免疫后第 4天 (d0~d4)均可对小鼠的免疫应答产生抑制。而诱导小鼠产生对人红细胞抗原完全耐受的最佳 CY抑制时间和剂量分别为免疫注射后的第 1天和 1 0 0 mg/kg。 结论  CY能有效抑制小鼠对人红细胞免疫所产生的应答 ,选择适当的给药时间和 CY剂量对耐受的建立十分重要。本项研究对诱导小鼠免疫系统产生对人红细胞血型弱抗原的应答具有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头发、口腔腭粘膜等组织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多重PCR-RFLP)技术,检测8例头发和6例口腔腭粘膜标本的ABO基因型,标本的基因组DNA经2对引物同时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同时用Msp Ⅰ和Kpn Ⅰ 2种限制酶进行消化,通过消化后产生的片段即可判断结果.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血清学技术检测的ABO表现型和受检者血液标本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14例标本共检出6种ABO基因型,与表现型和血液标本的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重复性、稳定性好,可鉴定15种基因型,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220例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析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 对上海地区患中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对2000年以来上海各医院送捡的免疫血液学标本2149例,应用盐水、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 共鉴定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220例。其中自身抗体66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154例,分别为:抗-D 41例、抗-E 37例、抗-cE 19例、抗-Ce 4例、抗-CD 3例、抗-c 4例、抗-M 15例、抗-N 3例、抗-PI 2例、抗-Le^a 1例、抗-Le^b 4例、抗-Le^x 1例、抗-Mur 3例、抗-S 2例、抗-HI 11例、抗-Jk^b 1例、抗-Fy^b 1例、抗—Tj^a 1例、抗-I 1例。结论 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与国外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国外常见的抗—K、抗—Fy^a在国内较少见。产生抗体的患(不包括孕妇)以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应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为难治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筛选合适的供体血小板,作为载体与长春硷药物偶联,进行长春硷偶联血小板输注治疗,在本文的4例以长春花硷作偶联血小板治疗的难治型 ITP病人中,3例患者获得了缓解,显示了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 HPA)是由血小板糖蛋白携带的一类特异性抗原,其基因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HPA可介导同种抗体的产生,引起同种免疫反应,与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TP)、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P)及移植排斥密切相关。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就HPA抗原的命名、血小板糖蛋白多态性、HPA检测方法、血小板同种免疫反应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应用毛细滴管,将试剂红细胞在液氮里滴成球状小珠,于-196℃下长期保存的方法.结果证明,该法具有微量和长期有效保存,操作简易,抗原特异性不受影响,回收率高,随时可取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