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inginfection)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我院于2004年7月~2006年5月,应用玉屏风散联合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4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9.5岁,在此次患病前3个月中有≥2次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每次发生的病程≥2d,本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研究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检索疾病靶点。在Venny 2.1网站筛选出黄连和龋齿的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在线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连组,建立龋齿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用浸有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黄连组大鼠将浸有黄连(5.8 mg黄连融入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的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2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对变异链球菌菌落数进行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黄连中有11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54个靶点,调节多个分子通路,从而治疗龋齿。槲皮素、小檗碱、黄藤素、小檗浸碱和四氢小檗碱等是核心成分,AKT1、JUN、IL-6、TNF、Bcl-2为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信号受体调节剂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和受体配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群体增殖负调控等;MF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区、细胞外基质、外部封装结构和质膜蛋白复合物等。KEGG分析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IL-17、Toll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黄连治疗龋齿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治疗后血清Bcl-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KT1、JUN、IL-6、TNF等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黄连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参与调控龋齿的靶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开发治疗龋齿的中成药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在无痛胃镜患者检查前不同时间口服及服用后体位不同对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740例,随机分成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组(n = 300)、西甲硅油组(n = 240)和对照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n = 200)。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前5、10、15、20、25、30、45和60 min口服上述药物及服药后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坐位、立位(间断行走)和卧位(间断左右侧身)]的胃镜视野清晰度、丙泊酚使用剂量、胃镜操作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 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组的胃镜视野清晰度、丙泊酚使用剂量、内镜操作时间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检出率明显优于西甲硅油组和对照组(P < 0.01),而西甲硅油组又优于对照组(P < 0.01);3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组在无痛胃镜检查前20和25 min口服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后,胃镜视野清晰度更佳(P < 0.05),但这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组采取立位(间断行走)和卧位(间断左右侧身)的胃镜视野清晰度优于坐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 14.56,P1 = 0.000;χ22 = 16.61,P2 = 0.000);采取立位(间断行走)和卧位(间断左右侧身)的胃镜视野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 0.12,P3 = 0.733)。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前应用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可有效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缩短内镜操作时间、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检出率;胃镜前20和25 min服药及服药后采取立位(间断行走)及卧位(间断左右侧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归属于中医学“血积”“ 髓实”“ 积聚”的范畴。作为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单纯的分证论治不足以构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诊疗体系。本文基于“态靶因果”的诊治思路,即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整体证候特征”(“态”)及其具体症状或异常指标(“靶”),通过当前的 “态”推测其发生的原因(“因”),并预测将来会出现的病理结果(“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前预防,达到 “治未病”效果。通过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分期与分型的辨证论治思路,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热毒、痰湿、瘀血、寒凝、肾虚5型论治,可分别选用靶方犀角地黄汤、导痰汤、通脉活血汤、阳和汤和大补阴丸来调整患者内环境,同时可选用主要由大血藤、猕猴桃根、冬凌草、八角莲、瓦楞子、海藻、昆布、水蛭、土鳖虫、全蝎、肉桂、墨旱莲等组成的靶药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1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293例散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性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5.9%(60/91)比52.6%(154/293),P=0.025],低分化者所占比例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8.1%(62/91)比55.6%(163/293), P=0.034]。家族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散发性胃癌患者(25.6%比38.9%,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T4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4.5%和30.5%;N3期患者分别为10.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T分期和N分期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2.271)、病理类型(HR=1.449)、浸润深度(HR=1.748)及淋巴结转移(HR=1.487)是影响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散发性胃癌比较,家族性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分化差和预后不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病诊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楠  蔡建庭 《浙江医学》2007,29(3):296-298
Dieulafoy病又称胃肠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而并非罕见的原因。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及内镜等诊断技术逐步提高,治疗方法也从原来的手术治疗为主变为内镜治疗为主。据统计,Dieulafoy病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0.15%~5.80%[1-2],平均2%。本病无家族性好发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尤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而婴幼儿病例报道甚少。OrtunocortesA报道,男女比例6∶1,平均年龄67.5岁。现就近年来Dieulafoy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曹嘉  蒋楠  崔巍  李丹阳  周君富 《浙江医学》2007,29(12):1319-1320
我们将2004年2月至2005年9月进入外科ICU的166例危重病人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其年龄、住院天数、胆固醇、血糖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危重患者可能存在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蒋楠  张啸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6):475-476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非阻塞性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34例患者,子ERCP、EST和ENBD,仅3洲转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果内镜治疗效果满意,全组仅1例死亡病例。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快、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结论对于非阻塞性急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于2014年03月~2017年0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高钾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显著的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钾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钾水平进而减少患者高钾血症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