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1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293例散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性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5.9%(60/91)比52.6%(154/293),P=0.025],低分化者所占比例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8.1%(62/91)比55.6%(163/293), P=0.034]。家族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散发性胃癌患者(25.6%比38.9%,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T4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4.5%和30.5%;N3期患者分别为10.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T分期和N分期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2.271)、病理类型(HR=1.449)、浸润深度(HR=1.748)及淋巴结转移(HR=1.487)是影响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散发性胃癌比较,家族性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分化差和预后不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为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1.7±11.3)min,切口长度平均(7.1±3.5)cm,术中出血量平均(55.1±7.7)ml,术后平均住院(6.7±1.6)d;4例患者术后使用止痛剂。术中肠道浆膜损伤1例,未影响补片修补;术后切口轻度感染1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未取出补片,无血清肿、肠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个月,随访率100%,无一例复发。结论: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可行、实用的,治疗效果较好,结合了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优点,术后患者康复快,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3D腹腔镜联合纳米炭示踪剂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为82例病人行纳米炭引导下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8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3±23.2) min,术中出血量(105.7±22.3) mL,术后排气时间(2.1±0.5)d,术后住院时间(8.5±1.3)d;术后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瘘2例;共检获淋巴结2 567枚,平均(31.3±4.3)枚,黑染淋巴结总数1 930枚,黑染率75.2 %,黑染淋巴结转移个数为737枚,黑染淋巴结转移率38.2 %,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13.2 %,淋巴结总转移率32.0 %。结论 纳米炭示踪剂具有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3D腹腔镜联合纳米炭示踪剂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为45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行3D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行常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9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例数、切口感染率、尿潴留率优于开放组(P0.05),阴囊水肿、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治疗成人双侧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下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的优势与不足,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纳米炭引导下腹腔镜辅助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人40例(纳米炭组),并选择同时期未用纳米炭示踪剂的病人4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黑染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5 mm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直径等指标.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在淋巴结平均检获数、黑染淋巴结转移率、直径<5 mm淋巴结数、最小淋巴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1),纳米炭组黑染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P<0.01).结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安全有效,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各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 月至2014年9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远端胃癌患者773 例接受D 2(D 2 +)胃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773 例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为423 例(54.72%),各组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患者所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NO.6、NO.3、NO.4sb 、NO.5 组淋巴结。N 1 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NO.3、NO.6、NO.5、NO.4d 组淋巴结;N 2 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NO.8a 、NO.7、NO.1 组淋巴结。50.68% 的患者出现NO.8a 组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结论:远端胃癌根治性手术应注意NO.8a 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必要时应适当扩大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对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2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术中未进行氟尿嘧啶植入剂治疗者为对照组(60例).记录术中接受氟尿嘧啶植入剂区域性化疗患者的术后15 d内体温、腹腔引流液和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生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全身性不良事件记录.腹腔局部不良事件中,观察组腹胀10例(15.6%),对照组9例(15.0%),均为轻度腹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均未见异常.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64.3%,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置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可以耐受的,对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潍坊市人民院医院收治的19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iewertⅡ型和Ⅲ型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 190例胃癌患者中,SiewertⅡ型83例,SiewertⅢ型107例.SiewertⅡ型AEG以第1、2、3、4、7和19组淋巴结转移为主,其转移率分别为56.6%,51.8%,56.6%,31.3%,54.2%和22.9%.SiewertⅢ型AEG以第1、2、3、4、7和8a组淋巴结转移为主,其转移率分别为58.9%,57.9%,67.3%,43.9%,39.3%和21.5%.SiewertⅡ型与SiewertⅢ型相比在第6、8a、9、11、12、14组淋巴结转移率低,而在第7、19组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ewertⅡ型和SiewertⅢ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33.9%和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478).SiewertⅡ型AEG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53.3%,有淋巴结转移者为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0,P=0.082).SiewertⅢ型AEG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63.9%,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0,P<0.05).结论 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无差异.SiewertⅡ型AEG以第1、2、3、4、7和19组淋巴结转移为主;SiewertⅢ型AEG以第1、2、3、4、7和8a组淋巴结转移为主,两型淋巴结转移有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