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5岁,住院号220969。因尿痛、眼红、关节疼痛40余天,于1987年9月24日入院。患者于40余天前,出现双目畏光、流泪、充血,并伴有尿痛,小便终末每有白色透明分泌物。每日体温在38.5℃左右,最高  相似文献   
2.
脾囊肿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囊肿7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尹有宽,凌乔,吴树强,翁心华脾囊肿是脾脏的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我院在1975~1992年收治137,477例住院病人中,经手术确诊为脾囊肿者仅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兔疫缺陷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临床上以后者较为多见。由于免疫缺陷,此类患者易遭受各种感染,常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因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其发病率因原发病而异,感染的临床表现亦与通常所见者不同,因此,对免疫缺陷宿主(简称CH)中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便成了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临床特征及致病机理。方法:对178例重症类猩红热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咽拭子培养菌株应用新西兰兔作动物实验,进行毒素分离鉴定。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特征为突起畏寒、高热,猩红热样皮疹,不同程度的休克,多脏器功能受损。大多数病人咽拭子培养有α-溶血的缓症链球菌生长,此菌株产生一种分子量为34KD新的致热性外毒素。结论:缓症链球菌可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27  
目的 了解目标人群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疾病谱。方法 对 1997年 10月~ 1999年 12月间在我院部分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的医院内真菌感染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 ,对分离到的其中 5 6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医院感染和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 12 .3%和 2 .5 7%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别是口腔 ( 39.5 1% )、下呼吸道 ( 34.5 7% )和尿路 ( 17.2 8% ) ,主要的真菌为念珠菌 ( 90 .6 2 % )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 >3种 )、气管切开或插管、昏迷 ( >3d)、年龄≥ 6 5岁、留置导尿、恶性肿瘤性疾病等有关 ;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氟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 10 0 %、94 .6 %、92 .86 %和 5 7.1%。结论 接受免疫抑制剂和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昏迷、体内留置导管的患者易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 ;药敏试验表明 ,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氟康唑、5 - FC高度敏感 ,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浙37(Z37)株包膜糖蛋白基因G1、G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根据Z37M基因序列设计6条引物,分别以质粒pGEMZ37,pCUMZ37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G1及G2片段。将G1、G2片段经BamHⅠ、XhoⅠ双酶切片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鉴定,并测序证实。以磷酸钙沉淀法分别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瞬时表达的蛋白。结果:获得分别含有编码汉坦病毒(HV)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g1,pcDNA3.1-G2;在转染的COS-7细胞内,用IFA可检测到细胞内有特异性荧光。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V 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3岁。因反复高热2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在外院查血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0.68,先后给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发热,如此反复多次。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高热,伴咳嗽,咳黄脓痰,自服抗生素药效不佳。入院体检:体温38.3℃,血压110/70 mm Hg(1mm Hg= 0.133 kPa),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咽无充血,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糖蛋白抑制剂对两性霉素B(AmB)血脑屏障转运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选取维拉帕米作为P-糖蛋白抑制剂,AmB作为受试底物,经细胞毒性实验选定合适的温育时间及药物浓度,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点的AmB细胞摄取实验及不同维拉帕米浓度的AmB细胞摄取实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 AmB的血脑屏障转运随时间延长不断积累,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在90 min(t=6.753,P=0.001)、120 min(t=3.574,P=0.016)、150 min(t=4.759,P=0.005)处AmB细胞摄取水平明显升高,其余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mB细胞摄取水平在不同浓度维拉帕米组(2、5、10、50、75和100μmol/L)均有显著提高(P=0.000、0.014、0.000、0.014、0.000、0.000),且随维拉帕米浓度升高增加幅度更明显.结论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可提高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对AmB的摄取作用,提示P-糖蛋白参与血脑屏障AmB的转运.  相似文献   
9.
一、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现状2000年美国真菌治疗协作组制定的隐球菌病诊治指南中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分为3个阶段,具体如下:①急性期:首选两性霉素B 0.7~1 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100 mg·kg~(-1)·d~(-1)诱导治疗2周;②巩固期:改用氟康唑400 mg/d巩固治疗10周以上;③慢性期:氟康唑200~400 mg/d,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考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疗领域多学科专家对米卡芬净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以其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对生物膜的作用及耐药性、药代动力学为基础,参考其在血液病/血液恶性肿瘤、重症、实体器官移植、呼吸和感染等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对其药物经济学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